每个育幼院的小孩都希望可以找到心中的收养家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贝比到我们家以后,始终津津乐道于他的“美国经验”,蔚为他短短8年生命中,一次永生难忘的旅行。
育幼院的孩子,比一般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小孩,缺乏生活经验,更遑论有出国的机会。为了一旦跟同学比较,输人不输阵,他曾经去过美国,更成为他弥足珍贵的特殊经验。
贝比在他7岁那年,曾经在美国密西西比州(State of Mississippi),生活了14天,还在那里钓过鱼。那是育幼院专门为5岁以上、在国内苦无收养机会的院童,所举办的夏令营,名为“奇迹之旅”。美其名是去参加夏令营,实际上是帮他们创造机会。
贝比自始至终认为,他的密西西比之旅,是一次远渡重洋的快乐之旅,并不清楚,其中重要的意义在于,是去媒合适合他的家庭。每当他心中那条密西西比河,再度召唤他时,我和老公都不刻意拆穿。那条大河曾经洗涤他的伤痛,并带给他希望。
贝比第一次出国,到AIT办护照,首度与他的母亲重逢。可惜她近子情怯,始终站得远远的,让儿子好生遗憾。“她为什么站得那么远,让我看不清楚她的长相!”
两年后,他来我们家之后,曾经向我提出要求:“我可不可以再见她一面?一次就好!我只想看清楚她的长相。”
贝比到美国进行媒合,我判断,并未成功,否则他也不会与我们结缘。但是,两个礼拜的停留,他曾经把接待他的美国家庭,视为自己的家。“我家很大,有两层楼,附近有一个大卖场,其他地方显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人。”
我曾经问过他几次:“如果有机会,你想不想做美国人?”“一点儿都不想!”他斩钉截铁回答我。我想,或许因为他最终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家,心愿已足,所以不再想尝苹果的滋味。有没有到美国去,对他来说,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我曾经去美国5大城巡回演讲,就是没到过密西西比州。这个位于美国南部的贫穷之州,平均收入、生活成本,均居于全美之末,却能发挥极大的爱心能量,做出慈善的高度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外国的收养家庭,除了极具爱心之外,还因为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以至于即使生儿育女,却还是愿意挺身而出,给在台湾遭到遗弃的小孩,一个得以安身的处所。他们带走台湾超过8成、5岁以上的孩子。这些外国人的伟大情操,胜过我们自己人。
我和另一半在通过人格、健康、财产和婚姻的考验之后,因为毫无育儿经验,被分发到育幼院,为小朋友进行为期1学期的课辅。我们抱着补修学分、回馈社会的心态,在育幼院多待了1个学期。
那是一家颇有历史渊源的育幼院,挤身在拥挤的巷弄之间,是一幢5层楼、没有电梯的老公寓大厦;而我们课辅的对象,从1到4年级都有。其中唯一一位女生,聪慧懂事,常看她早早做完功课,帮保母妈妈做家事,经常跪在地上,帮男生折衣服。我们到后不久,她就被领养到加拿大去了。
还有一对原住民兄弟,弟弟1年级、哥哥4年级。每当弟弟与人发生冲突,或是受到责罚,哥哥总是装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一次,他跟我老公吐露心声:在这个世界上,他唯放不下的,就是他弟弟。他告诉自己,就算以后有机会被人领养,他也不愿意抛下弟弟,一个人走,除非两人一起走。
他的心愿最终达成了!我后来听说,一对美国夫妻领养了他们,养父是位医生,承诺动用所有医疗资源,照顾他们俩兄弟。
这家育幼院,曾经成功送走在育幼院生活长达10年之久的3姊妹,她们在养父母的悉心照顾下,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曾经和老公重返育幼院,当时那对原住民兄弟还没被领养到美国。我们到的时候,他们正与其他院童,在保母妈妈的带领下,朝天祭拜。当再看到我们,每位孩童只跟我们眼神交会,不一会儿,就鱼贯进屋。或许我们曾经令他们失望,只当我们是过客,而不能成为他们的归人。
对于这种祭拜,我儿子也不陌生。他在育幼院的时候,也曾向天祈福。
我始终相信,皇天不负苦心人,更衷心期盼,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意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而不只是纸上诗词而已。
本文节录:【贝比来了】一书
責任编辑: 帝佐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