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末年,竺昙摩罗隐居在深山中,孜孜不倦地译写着经典。(图片来源:Pixabay)
小编在此要介绍一位西晋时期的翻译僧的代表人物--竺昙摩罗。
西晋译僧--竺昙摩罗
竺昙摩罗,他的祖先是月支人,故他本姓为“支氏”。虽然他是月支人的后裔,不过他的出生与生长环境都是在敦煌,直到八岁的时候,他才出家跟着一位名为竺高座的外国高僧修行,因此世人皆称他为“月支菩萨”或是“敦煌菩萨”。再者,由于旧时的译经僧,多半会冠上出生的国名来作为姓氏,因此竺昙摩罗又被称为“支法护”,再加上他又是师承姓为竺的竺高座的教导,故又名为“竺法护”。
竺昙摩罗是于晋朝武帝时期出家的,出家后的他非常勤奋刻苦的博览经书,学习佛法,他每日诵经万言,是个过目不忘的聪慧佛弟子。后来竺昙摩罗为了学习真经,就决定随着师父来到西域游历。在诸国积累经验的期间,竺昙摩罗一共学习到了三十六种语言,而他极度渴求的经书自然不曾忘却汲取、吸收。
当竺昙摩罗饱览群经、增加了人生阅历后,就从西域回到了中原。而他从敦煌返回至长安的路途中,也不忘沿途翻译以往游历时所得到的诸多梵本。直到他步入长安之后,更加决定自己要专心地投入翻译佛经的工作了。
山中奇事
晋武帝末年,竺昙摩罗隐居在深山中,孜孜不倦地译写着经典。这时候的竺昙摩罗发生了一个神迹,挺有意思的,但也很能引发人们认真思虑德行的重要!
神奇事是这样产生的:山上有一清泉,竺昙摩罗都取用它来洗澡、漱口。有天,出现了一个砍柴人,他把清泉的干净水给污染了,致使泉水很快就要面临干涸了。竺昙摩罗瞧见了,随后于清泉边徘徊边说道:“正因为人缺乏德行,所以才使得清泉停止流水。倘若这座清泉真的永远枯竭,那就表示我应该要搬走了。”竺昙摩罗的话才刚说完呢,只见泉水再度涌出清水来。竺昙摩罗见状,当然是继续与清泉相伴,不搬走了。
译经师与译场
这一位西晋的佛教译经师,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到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这一段约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总是悉心、真挚地从事译经工作。竺昙摩罗翻译的经典是内容丰富,并几乎快涉及了重要的大乘部类,例如《法华》、《华严》、《般若》、《宝积》、《大集》等。后人对照了竺昙摩罗翻译的经文内容之后,发现他的翻译风格其实并不一致,变化很大。研究者推测,因为竺昙摩罗最初不懂汉语,故可能是因为部分经典是由他的助手们协助翻译,因此这才衍生出的不同风格。由于竺昙摩罗翻译了《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正法华经》、《光赞般若经》(二万五千颂般若)等凡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的大量经典,故对中国佛教界做出的贡献非常深远。
然而,竺昙摩罗还比往昔的翻译者更高明,再加上他又精通西域各国的语文,故名传四方。当时追随他而来的僧徒多达数千人,特别是翻译工作有聂家父子的加入(聂承远、聂道真),致使佛经的翻译更加顺遂。最初竺法护在翻译了《超日明经》时,内文的词句本显得繁琐,幸得聂承远删缀文句,使得此部经典雅顺、通达,并受到世人的乐读;少时随着父亲受学的聂道真,则是博通内外的典籍,并且通达梵语,他在撰文缀词方面同样不俗。聂道真在竺法护以七十八岁逝世之后,仍旧选择继续译业,并以华严之分品为始,最终翻译出二十四部三十六卷。
竺昙摩罗在收纳了更多译僧入译场的期间,译场还开设了传语、笔受与劝进等体制,这些制度都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分工合作来完成译经事项的。竺昙摩罗不乏活跃的门人,例如竺法乘、竺叔兰、帛远、支敏度等僧人,皆为后人熟知。
《高僧传・卷第一》有载:
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支人。本姓支氏。世居炖煌郡。年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诵经日万言。过目则能。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是以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虽世务毁誉。未尝介抱。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外国异言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识。遂大赍梵经。还归中夏。自炖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晋文。所获览即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护以晋武之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后有采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乃徘徊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泉涌满涧。其幽诚所感如此。故支遁为之像赞云。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于是德化遐布。声盖四远。僧徒数千咸所宗事。及晋惠西奔关中据乱百姓流移。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渑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后孙绰制道贤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以护匹山巨源。论云。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其见美后代如此。时有清信士聂承远。明解有才笃志务法。护公出经多参正文句。超日明经初译。颇多类重。承远删正得今行二卷。其所详定类皆如此。承远有子道真。亦善梵学。此君父子比辞雅便。无累于古。又有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护旨执笔详校。安公云。护公所出。若审得此公手目。纲领必正。凡所译经虽不辩妙婉显。而宏达欣畅。特善无生。依慧不文。朴则近本。其见称若此。护世居炖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炖煌菩萨也。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