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保育的台湾黑熊(图片来源:youtube视频截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10月31日讯】“我们正面临拯救物种灭绝的最后时刻!”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10月30日发表年度报告的一段话,警告人类对环境的过度消耗与破坏,已导致自1970年代以来短短40余年,脊椎动物数量60%从地球上消失。若生态环境衰退的速度持续失控,不仅到2020年减少数量将超过70%,连未来人类也要面临生态灭绝的考验,“这是最后机会了!”
据《UDN》报导,国际上规模最大的NGO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亦称WWF),于10月30日发表了两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
其指出从1970年至2014年之间,脊椎动物如哺乳类、爬虫类、两生类以及鱼鸟等,个体数量大幅减少60%。其中淡水生态系的生物数量更是减少80%;而亚马逊雨林所位于的拉丁美州一带情况最为严峻,已经将近90%惨遭消灭。
此统计数据是由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跟WWF合作,透过16,704个包括鸟、鱼、两栖类跟哺乳类等野生脊椎动物集群的追踪调查而得。结果显示数量减少60%,比2014年所发布的52%来得更加恶化。
“野生动物的崩溃边缘……”在WWF负责环境保护科学的麦克‧巴雷特(Mike Barrett,以下皆音译)表示:“60%这个数字的规模,假设换成是地球人口减少的话,就相当于把美洲、非洲、欧洲、中国以及大洋洲的人都清空,这是非常惊人的!”
WWF总干事马可‧蓝柏堤尼(Marco Lambertini)对《法新社》说,目前的状况已经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危机,“从数据来看情况越来越糟,而且还在持续恶化,唯一的好消息是:我们现在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WWF英国负责人谭雅.史提尔(Tanya Steele)指出,“我们是第一个明白自己正在摧毁地球的世代,也是还能够采取行动的最后一个世代。”
在报告中也指出,造成物种灭绝加速的原因,元凶即是人类本身。人类在近代,对自然环境的过度消耗、大量捕捞跟狩猎等活动,都导致生物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生物数量随之大幅下滑。依据WWF的研究,地球物种消亡的速度,比过去数百年提升至100至1,000倍,若按照这种速度,地球的生态恐怕将迎来下次的大灭绝。
在这次报告当中,影响最严重是中南美洲地区,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砍伐树林,导致当地生物群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在生物种类丰富的亚马逊雨林中,甚至还有许多物种在没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先惨遭灭绝了。
亚马逊雨林(图片来源:youtube视频截图)
虽然WWF乃至联合国等相关组织,并非第一次敲响“生态危机”的警钟,但是蓝柏堤尼仍透过报告发表的机会来呼吁各国重视这个严重事态。他表示,人为破坏的速度,已经远高过各个环团组织投入的自然保护工作。为扭转颓势,应当用《巴黎气候协议》为蓝本,重新制定一个国际协约,帮野生动物的灭绝“悬崖勒马”。
WWF环境顾问东尼‧朱尼普(Tony Juniper)称,研究报告虽然悲观,但尚未全然失去希望。依据近6年来的生物栖息地保育工作成果,如印度虎的数量就提升了20%;至于中国熊猫、英国水獭的数量情形也有所改善,可算是悲观数据中的一线曙光。
朱尼普对《卫报》表示,“人类还是有机会挽回,个人的行动虽然效果细微,但足够产生影响力;例如减少肉类食品的消耗,总体而言对于减缓危机仍有帮助。”蓝柏堤尼表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资源消耗与过度浪费,“现代人必须面对检讨资本与工业生产模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