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国母亲节:一位女儿的承诺 缔造百年传统(图)

 2025-05-12 00: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母亲节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美国迎来母亲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5年5月12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高芸编译/综合报导)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美国迎来母亲节。鲜花、贺卡、家庭聚会成为这一天的标志,它象征着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恩。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这一广受欢迎的节日,源于一位母亲的信念,以及她女儿矢志不渝的承诺。

母亲节的源起:从古代信仰到现代节日

尽管现代母亲节正式成为法定节日的历史不足百年,庆祝“母性”的传统却由来已久。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曾为母神瑞亚(Rhea)和西贝勒(Cybele)举行节日活动,表达敬意。进入基督教时代后,欧洲出现了“母亲教会星期日”(Mothering Sunday),最初是宗教节日,后逐渐转变为庆祝母亲的民间习俗,在英国等地尤为流行。

19世纪,美国社会因南北战争而四分五裂。在这片动荡中,西弗吉尼亚的安・里夫斯・贾维斯(Ann Reeves Jarvis)挺身而出。她不仅是13位子女的母亲(但其中只有4人活到了成年),更是一位社区改革者。她创立“母亲节工作俱乐部”(Mothers’Day Work Clubs),组织医生向地方妇女传授卫生与育儿知识,以降低高企的婴儿死亡率。

1868年,贾维斯发起了“母亲友谊日”(Mothers’Friendship Day),邀请曾在南北战争中身处对立阵营的士兵母亲们聚会,意图通过女性的关爱力量修复社会裂痕。

与此同时,1870年,知名社会活动家兼作家朱莉娅・沃德・豪(Julia Ward Howe)提出设立“和平母亲节”(Mother’s Day for Peace),呼吁女性联合起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虽然她的倡议最终未能促成节日确立,但她的倡议为后来的母亲节制度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真正推动节日成型的力量:一个女儿的坚持

真正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安・贾维斯的女儿——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

据西弗吉尼亚卫斯理学院(West 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历史助理教授凯瑟琳・安托里尼(Katharine Antolini)研究,安娜12岁时曾无意中听到母亲的一段祷告,希望有一天能设立一个节日,纪念所有母亲对家庭与社会的奉献。

1905年母亲去世后,安娜在墓前立下誓言,要将这份祈愿化为现实。她展开了一场书信运动,写信给政界、宗教界、媒体界的影响力人物,不辞辛劳推动这一节日的设立。

1908年5月,在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她举办了首个官方意义上的母亲节仪式,地点正是母亲生前教授主日学的教堂。

其后,安娜继续致信各州州长与议员,宣传母亲节的意义。她的行动获得了广泛回响。到1911年,美国所有州都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以某种形式庆祝母亲节。

据《辛辛那提询问报》(The Enquirer)1911年报道,辛辛那提市长路易斯・施瓦布(Louis Schwab)在当年五月正式宣布该市举行母亲节日典,而俄亥俄州州长也在不久前发布了类似公告。

1914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正式签署公告,宣布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并称这是“对我国母亲的爱与敬意的公众表达”。

节日背后的挣扎:安娜的晚年抗争

然而,母亲节成为法定节日后,迅速商业化。花商、贺卡商纷纷加入,节日逐渐沦为消费符号。安娜对此深感痛心,认为母亲节应回归私人、情感本质,主张用手写信件代替商业贺卡。

她公开反对商业利用母亲节,还抗议慈善团体借此名义筹款,认为这削弱了对母亲应有的尊重。

她因此发起抵制运动,组织抗议活动,甚至因扰乱秩序而被逮捕。她晚年孤独无依,生活贫困,最终于1948年去世,时年失明,未婚也无子女。

安托里尼指出,这种执拗反差源于安娜以“女儿”的身份看待母亲节,这个节日对她而言,是对“自己母亲”的纪念,而不是大众化的庆典。

回归初衷:母亲节的当代意义

如今,母亲节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流行,包括中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送花送礼成了习惯,但节日的初衷却容易被遗忘。

回到安娜・贾维斯最初的理念,母亲节应是一场温柔、私密的表达,是一次与母亲安静相处、真诚感恩的机会。不是消费的热潮,而是一种社会集体记得“母爱”的方式——那种恒久、无私、深沉的情感。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