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喉舌称:习近平一锤定音,关于民企的无谓争论可休矣。(图片来源:Madoka Ikegami - Pool/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9月29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由吴小平文章“民营经济应退场”引爆的民企恐慌蔓延,尽管官媒连续“辟谣”和李克强、易纲等高官表态安抚,但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党要领导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享民企发展利润”言论流传,再引舆论哗然。在这背景下,习近平日前在东北亲口表示“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不过共产党所谓“消灭所有制”的“初心”令人不寒而栗,中国民企目前事实上的困境似乎对应这一走向。
民营经济离场论引恐慌 习近平亲自发话定调
中共央视新闻客户端报导,习近平9月27日上午,前往位于辽宁的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考察时强调,当局还会“毫不动摇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
同日上午,习近平也前往民营企业辽宁忠旺集团考察,称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对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
习近平这一发声,是在中国突然卷起一番“国进民退”,“私营经济离场”的极左之风的大背景下。
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当天的报导称:习近平一锤定音,关于民企的无谓争论可休矣。
外界发现,最近有关一场有关民企命运的议论,始于9月10日,还不满54岁的马云突然宣布明年退休,令人联想起中国民企的生存现状,以及安邦、明天系、华信等民企巨头接连遭整肃“接管”的命运。而引爆舆论场地震的是所谓的中国金融学者吴小平9月11日发文提出的“私营经济离场”论。
吴小平声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下一步“公私混合制经济”可能在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中共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率先发文《高度警惕“私营经济离场论”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驳斥吴小平观点,多家官媒随后也接连发文,对吴小平展开“大批判”。
9月16日,现任副总理刘鹤主导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9月16日在北京召开,罕见出现炮轰“国进民退”相关问题的大尺度发言。
之后,李克强、易纲和刘鹤等多名中共高官先后表态安抚民企,李克强声称因为民营企业不仅为国家贡献了超过五成的税收,更支撑了中国最大的就业。中国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障碍。
但到9月下旬,中共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于9月11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研讨会”上的讲话稿在网络热传,邱小平说,民营企业要让职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邱小平的有关言论被民间解读为”党要没收私产”,再次引发哗然。
习试图安抚民企 但共产党“初心”恶念难改
对于习近平此次亲自表态,外界认为,习是试图为支持民营经济“定调”以安抚民企。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民营企业的担忧。
此前一些外界报导联系到,中共极左走向从今年初时有放风,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就曾在中共党媒求是网刊出“消灭私有制”文章,当时官方高层并未出面表态,其它官媒也未发声。而在吴小平9月11日发文之后,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也发表一篇文章,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所谓“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恢复党的初心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刻不容缓”,云云。
即使在官媒对吴小平展开“大批判”中,《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宣称吴小平博文破坏了北京当前的“经济大局”之后,也不忘提醒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
时评人士郑中原认为,“消灭私有制”确实是原教旨的共产党理论,这一点无可改变,也注定了中共的真实走向。中共的国企发展不好,需要借助民企,但不会放心和放手。中共对待私企的做法,会就象P2P爆雷事件背后的官府“割韭菜”实质一样,和民营富豪被推上“杀猪榜”一样,先放手让你长大、养肥、生血,然后是收割、杀猪、强制抽血。这种状态对民企来说是生不如死。
时评人士胡平此前也表示,鉴于毛时代的惨痛教训,现今的中共当局深知私有经济最富活力,它还需要私有经济发挥积极性,因此并不打算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但由于私营企业的私人性,不在当局直接掌控之内,又让当局感到不放心,因此它要给私企塞进一个坐探,套上一个紧箍咒。
中南海表态无益于事 民企面对残酷现实
一些逼近的现实表明,由于当局的所为,中国的民企正陷于险境。
尽管中国大型企业大多是国企,但民企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引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量中的60%、新增就业中的90%以及财政收入中的一半以上由民营企业贡献。
去年以来北京严控债务和金融风险,已严重冲击民营企业。相对而言,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有商业银行负责人对外媒表示,由于经济疲弱,他们对民企目前只收回贷款,不放贷。
当局去产能计划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却不用面临关厂限产。一些民营企业的股东寻求通过卖掉股权来偿还债务和避免被银行出售股权。买家通常是国有企业,因为他们融资较为容易。
英国《金融时报》28日报导说,中国今年已有至少10家民营企业被国有企业“国有化”。根据证交所文件,自2018年初以来,有21家民营企业将大量股权出售给国有企业。其中10家国有企业成为大股东,民企实际上是被国有化。
报导引述分析人士认为,国企领导人或党委书记进驻民营企业,这很有可能会扼杀民营企业的原始活力。
另据香港《苹果日报》26日报导,最近这一年中,至少有123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并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赋予公司党委凌驾于董事会的权力。其中有国企,也包括民企。
此外,近年来,北京正在推行“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
《大纪元》报导,所谓“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也被认为是变相的国企兼并民企。北京正在利用“明枪”(将企业家入罪)、“暗箭”(用各种行政手段让民企倒闭)和“软刀子”(加重民企税务和社保支出的经济政策)三大手段,加速吞噬民营经济。
对于中国国内对于“国进民退”的说法,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网络流传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中说,他先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7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
文章说,“焦虑”是力有未逮,或还有可为;而“恐慌”则是无能为力,只得任由摆布,或是逃亡。“7个月时间已经沧海桑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