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过后人祸开始,政府懒理民间疾苦(图)
林郑月娥(Rise/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9月21日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错一个决定,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固然反映其施政水平,但造成这个荒诞错误背后想法,就更叫人惊叹,如此执政者只顾邀功求赞,却不敢碰触既得利益,一直坐视问题发生,早已忘掉公仆必须以善待人民为天职。
今次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政府一早知情,亦一如既往,设立跨部门组织预早制订应变方法。奇怪的是,当局懂得加强防风措施,应对自然灾难,然后收拾残局,一切都编排有序,却偏偏没有认真考虑如灾后出现极端情况有何非常措施,在公共秩序未能马上回复正常之际,让社会共渡时艰。
结果天灾过后,人祸开始,不少道路受挡,公共交通远未畅通,但在林郑眼中,这些问题似有还无,她亦无所用心,不但全港停工免问,政府也没有带头停工,也没尽力纾缓交通问题,令几百万上班族在路途上饱受煎熬。
其实政府是明知故犯。它一直掌握台风对香港造成的严重破坏,遗憾的是,连何时可以恢复交通秩序也没有底,或者鲁莽得不理何时可以修复损毁,便急于表明风暴过去,一切回复正常。
例如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的灾情报告便刻意突出,今次风暴比去年台风“天鸽”凌厉得多。他指出,今次有1,500宗塌树报告,比去年多两倍,九个地区严重水浸,比去年多一倍,而600个路段有障碍物,170支交通灯失灵,可见市面状况远离正常状态。运输署署长亦早已知悉,600条巴士线,只有大约五分之一恢复行驶,东铁部分路段停驶,其他只维持有限度服务,而地铁班次亦同时减少,实难支撑上下班的人流负荷。
有去年的经验比对,当局早该明白“山竹”有多厉害,对何时恢复道路及公共交通也该有清楚盘算,而运输署掌握公共交通情况,其汇报也不可能略去灾后翌日公共交通运输量短缺的评估。客观事实都表明公共交通失效,社会远远仍未返回常态,何以到了林郑面前,她没有看到眼前沉重的善后工作,没意识到即日恢复上班的交通困难,也没提出任何纾缓措施,却只着眼于赢取掌声,错把重点放到风暴已经安然渡过,并称赞努力防灾救灾人员?
林郑未免高兴得太早,自以为风暴还未至于带来灾难,全港已经安然渡过,政府居功至伟,因此顺势向公众邀功,向群臣赞赏,实属理所当然,而余下问题即使仍有不少,只待时间解决。因此大家即日恢复上班,或有一些技术困难,但在她眼中,雇主雇员可以互谅互让自行解决,政府爱莫能助。
这种施政心态首先是重收割多于耕耘。天灾才刚过去,工作仍未完成,便立即收成。林郑以恩主姿态出现,当众邀功,不仅叫人反感,更令人见到政府目光短浅,急于求成。当服务公众变成短期行为,追求快速回报,政府施政只会一步步走向民粹,勇于哗众取竉,却昧于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是欠缺常理判断。公共交通供求一望即知,巴士路线只有五分之一正常行驶,大大加强铁路的需求,但铁路行车量却大幅减缓,此消彼长下,两者差距昭然若揭。不过,政府既没有增加公共交通的供应(如组织学校巴士、政府大型车辆、私人客运服务义载),也无措施降低交通需求(如公务员休假、全港停工),一派无为而治,望天打卦,却奢望交通问题自动解决,实在异想天开。
其三是不敢担当。有论者认为,现行《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授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在他们认定属紧急情况时,订立合乎公众利益的规例,如把灾后翌日列为公众假期。林郑不认为可凭该条例下令全港停工,难道天灾导致公共秩序瘫痪也不算紧急情况?
再者,她决定袖手旁观前,何有咨询律政司司长的意见?还是从未考虑此议,事后才自圆其说?如不运用紧急权力,她又何有想过由立法会一次过三读通过法例宣布全港停工?还是认为如何上班与政府无关,因此想也没想过要做些什么?果真如此,是否一切以商界利益行先,不惜整个社会付出沉重代价,也要避免冒犯商界?
一宗人祸,一位不懂民间疾苦的特首,一个以商界利益行先的政府,清楚败露这个政权如何渴求掌声、欠缺常理却又不敢担当,单凭林郑的死撑和冷笑,就能挽救政府濒临破产的管治威信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