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卫生纸之乱” 蒋经国如何抗涨?(图)


蒋经国时代也曾经历过”卫生纸之乱“。(图片来源:中华民国总统府)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3月4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明思综合报导)近期,台湾掀起“卫生纸之乱”,不仅所有超商百货的卫生纸被抢购一空,连所有的网购平台也都大缺货,更登上了国际媒体的版面,引发各界热议。

在全台“疯囤卫生纸”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回想起民国62年的蒋经国时代,台湾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包括所有民生必需品,当时连卫生纸、味精、肥皂全部都跟着涨,让民众苦不堪言。

然而,当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以及经济部长孙运璿祭出一系列救危政策,遏止涨风,可谓是一场经典之战,令老一辈人仍记忆犹新!

《联合报》报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当时,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一路涨到近12美元,严重冲击经济,而那一年台湾的民生物价也迅速飞涨。

以卫生纸为例,当年的舒洁卫生纸,从每箱批发价390元涨到460元,零售价由每包10元涨到14元;五月花卫生纸每箱从360元涨到410元;金猫牌卫生纸零售价也由每包6元涨到7元5角。

一向对民生物价十分关注的蒋经国,当年6月就因国际物价波动,发现已有物价上涨的苗头,于是他在当年1月,就提前颁布了《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同年6月迅速在行政院通过了“稳定物价十一项措施”。

当时,蒋经国发现物价上涨后,对于许多军公教人员与低收入家庭来说难以负担,便提出一系列财政及金融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公用事业年内不涨价等,以此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同时,加强物资调节,规定由政府平价供应进口的小麦与黄豆,并设置“平准基金”贴补差额。例如:面粉、黄豆油、猪肉、棉纱、水泥、钢筋等民生用品,都实施价格限制,物价不得超过政府规定,否则将依法取缔。

然而,刚开始这些强力措施却并未有明显效果,当年9月,民生用品零售价普遍上涨,其中,卫生纸,毛巾、内衣、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文具等,涨幅高达二成至五成,有的甚至上涨一倍,令民众叫苦连天。

据《自由报》消息称,当年为了稳定物价,蒋经国决定加强力度并呼吁全民动起来,国贸局从当年10月开始,全面开放日用品进口;在民间,更有不少消费者也发起“少买少用”的抗涨行动,呼吁民众不要盲目抢购。

当年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也同步下令,味精、甲醇、纸类、面条、蔬菜等都暂停出口,特别是味精跟风大涨价后,经济部工业局决定开放味精厂,一举解决味精涨价问题。台湾面粉公会也声明,面粉不但可以充分供应,如果有民众买不到面粉,公会也可以通知工厂及时供应,经济部又要求各工业同业公会列出各项用日品的协议价格,以抑制物价。

蒋经国强调,“囤积居奇是趁火打劫的行为,不仅危害社会,也危害民众利益,政府绝不容许这种现象存在。”

他指出,目前日用品涨价,人为因素大于经济因素,政府已迅速采取因应措施,目前日用品并不缺货,也不缺原料。政府对于民生必需品,已掌握大量物资,不但可供今年民众所需,而且也能保证明年的物资需求。

同年10月,蒋经国又颁布4项举措:一、必要时取消限制设厂之一切措施。二、对出口之日用品,如有缺货者,立刻停止出口。三、日用品开放进口,对采购地区不加限制。四、原8日已公布的协议价格若有偏高情形,工业局将就其成本及利润详细调查调整。

经过蒋经国一系列有效的抗涨措施,1973年10月下旬后,全台物价逐渐回稳。蒋经国后来在11月的行政会议上对这次物价大涨感触颇深,他说,“忽略了小的问题,就会成为大的问题。”

他指出,“虽然自今年6月起,政府努力采取各种平抑物价的措施,到了9月底,仍发生日用品涨价问题,而这次日用品的涨风,谁也想不到竟然是由卫生纸所引发的。”

本文留言

作者明思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