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记忆中的影子:越洋电话(图)

 2017-12-31 17: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记忆中的影子:越洋电话
我的房东把拨盘式的电话拨盘用小锁锁住,形成“只能接,不能打”的状态。想打越洋电话,就更别提了。(图片来源:Pexels)

“人手一机”是现今生活的写照,只要有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与朋友交谈联络。当然,科技如此进步,从台湾打电话到日本变成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然而,在我刚来到台湾的时候,事情可不是这么容易。

想打电话到别的国家,只能利用装设在家里的有线电话,而外面的公用电话是不能够打越洋电话的。况且那时候连手机都还未出现。

当时像我这种家里连电话都没有的人,想要联络国外的亲友,又该如何呢?只得特地出门去电信局一趟才行。

为了学习中文,民国69年到71年间,前后总共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居住在台湾。

其实,来台湾长住的这件事,我父母相当反对,断绝一切经济支援。而我,怎么也不肯低头屈服,便自作主张,向学校办理休学、报名台湾语言中心的课程、买了一张机票便飞来台湾。身边只带一点点钱。

当时的台湾,物价并没有像现在这么高。以我住的地方来说,一个月租金只需一千元左右;一顿饭大约五十块钱,便可以吃得既美味又丰富。话虽如此,对我而言,光是应付这些基本开销,生活过得相当辛苦。带来的钱在缴付学费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只好勒紧肚皮,过着一天一餐的日子。终于,连一千元的房租也付不出来。

正巧此时,收到父亲从日本寄来的信。

由于我是未经父母同意、自己决定跑来台湾的,来台后也几乎没有和家人联系。这是我离开日本之后收到的第一封信。

小心翼翼剪开信封。除了信上问我“过得好不好”,另外还有一张纸,仔仔细细裹着两张日本的万元大钞。

信件里夹带现金,当然是不合规定。日日为钱发愁的我,意外见到这两张钞票,激动地几乎掉下泪来。正应了那句老话――“家书抵万金”。

虽然当时与家里的关系,是处于没有联络的状态,但总不能连一句话都不回。不管怎样,起码要向家人回报“钱已经收到了”的消息。心中一股强烈的力量驱使我--打个电话回去吧。

那时候的电话,还是拨盘式的。我的房东把电话拨盘用小锁锁住,形成“只能接,不能打”的状态。想打越洋电话,就更别提了。

向朋友询问的结果,他建议我到电信局去。

听说晚上八点以后,越洋电话费用比较便宜。我带着些许紧张的心情,一直等到晚上八点,向东门市场一带、杭州南路的电信局走去。

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是好久远的事情,还留有一点点印象。

走进电信局,便看到服务台。或许因为已经是晚上了吧,只剩下一位服务人员。空荡荡的大厅,没有客人,显得分外寂静。

索取越洋电话申请表,把资料填好后,交给了服务人员,便到一旁的等候区待着。

等候区旁边,有三个小小的房间,像是路边的电话亭直接搬到室内一样。讲电话大概是要到里面吧,我猜想。有一种西洋老电影场景的气氛。

“三号!”

不多久,服务人员喊了一声。在他的指示下,我赶快进入三号房间。

密闭的空间里,加强了紧张的感觉。

眼前的电话,“铃――铃――铃――”突然大声响起。

拿起话筒,电话那端发出微小的声音。是的,是父亲的声音。真不可思议。

原本准备有好多话要讲,说出口的只有一句“钱收到了”。或许那一刻还跟父亲说了许多,但,什么都不记得了。

中华商场

记忆中的影子:越洋电话
在民国69年的那个年代,只要是提起“台北哪个地区最热闹”,中山北路和西门町绝对是第一、二名。图为示意图。(图片来源:Unplash)

和台湾的年轻朋友聊天,发现一件惊讶的事--当年“顶港有名声,下港上出名”的“中华商场”,他们竟然完全不知道!少数几位表示曾经听过,但是没去过。

不会吧?!回家上网查了一下,中华商场是1992年拆除的。噢,已经二十五年了呀!

虽说它消失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但我却始终感觉它还存在。每次搭车经过中华路,总觉得那八栋老旧的三层楼建筑还热热闹闹地矗立在这里。

话说我刚到台湾的民国69年,在那个年代只要是提起“台北哪个地区最热闹”,中山北路和西门町绝对是第一、二名。中山北路一向是外国观光客住宿与消费的大本营,是个充满时髦感的地方;而西门町是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的集中区,一到假日便涌进大批的本地人。

中华商场的位置,是在进入西门町商圈之前,沿着中华路兴建的。里面的商店无数,绝大部分的店面仅仅数坪大,而且采开放式营业、没有店门。这是我对中华商场店家的印象。

而中华商场都是做些什么样的生意呢?单是回想就让人兴奋。

在我的记忆库中,排名第一的是紧邻平交道的“点心世界”。店内的墙面贴满白色的瓷砖;好几个大型的螺旋桨电风扇固定在天花板上,整天转个不停。在日本,白色的壁砖加上螺旋桨形状的电风扇,这样的组合只有在“钱汤”(公共澡堂)才看得到。光是这样的店内气氛,便令我感到新鲜有趣。正方形的桌子垫有玻璃,玻璃下方押着菜单--炒饭、酸辣汤、回锅肉……还有千万不能漏掉的锅贴。刚煎好的锅贴堆得像山一样高,陆陆续续从里面的厨房端到外场来。

我还记得那间铇冰店。

日本也有铇冰,只是清冰淋上各式口味的糖浆而已。那间店让我见识到台湾式的铇冰,多达十几、二十样的真材实料,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挑选;有好多个超大碗公,排列成军队般的大阵仗,里面装着我从没见过、各色各样的冰品配料。最令我难忘的是,碗公上方有个绑着红色塑胶绳的东西,不停地转啊转的。喔,那是为了赶苍蝇而发明的东西呀。真聪明。

不只是卖吃的,服装店也有很多。

制服、军服,甚至是传统中国服饰。买这类的衣服,走一趟中华商场准没错。这是在地人的基本常识。我当时买了一件蓝色的中式长袍,至今依然保存着。虽然找不到机会穿出来亮相,却也舍不得丢。

也有专卖牛仔裤的店。几条牛仔裤在门口高高挂着,当成招牌来吸引顾客。朋友透露给我一个秘密:“要买麻将牌的话,找牛仔裤店就对了。”当时台湾禁止打麻将赌钱,其实民间私底下打得很凶。一直对于麻将牌具的供需问题、满脑子疑惑的我,听到这个以“合法掩饰非法”的手段才恍然大悟,不由得惊叹连连。不过,因为从未实际到牛仔裤店印证过这件事,无法证实朋友的话是真是假。

还有一个专门让人休息的地方,给我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室内摆放着几张藤椅,供人们喝茶打发时间。我每次经过,看见上门的客人总是老人家。我将它称之为“老人休息所”,常想着找个时间进去和他们谈话聊天,但终究没去成。这是我至今仍感到遗憾的一件事。

中华商场还有一样东西令人难忘,那就是--天桥。

中华商场那儿有几座天桥,其中西门町圆环的天桥不但长,而且桥上天天有大量的人流来来去去。

我特别喜欢站在天桥上,观赏四周的景色。

尤其是站在国际牌的巨型广告看板下方、连接两栋中华商场、与中华路平行的天桥上,往西门町的方向看过去,是我最喜欢的景致。

站在那个观景点,同时面对着电影看板,至今还记得由林青霞、江玲主演的电影《中国女兵》。那时候的电影看板全是用手工画的,人物表情鲜活,让人感受深刻。这部电影上映的档期,正巧是我预定回日本的日子。满心期待的电影便这么错过了。

来源:自由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