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斌院长】《寿世青编》-服药须知(图)
注意修心养性,戒除不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够少服药物而使身体健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会患病的原因,是因为对他的心不加约束,过度放纵,与养生的乐趣相违背。用他的精神去追求机谋与巧诈,经常忧患于得失,过度劳累于繁杂琐碎的礼节,用他的权势地位去谋取财利,这四种心思没有放下,心就要生病。过度劳累形体,脾气暴躁使气机逆乱,迎着风喝酒,过分喜欢吃辛辣味咸的食物,肝就要生病。饮食没有节制,进食太热或太冷的食物,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起来,过度地饥饿或吃的过饱,脾就要生病。过度地大呼小叫,与人争辩应答,说话不注意分寸,喜欢吃过度酸咸的食物,肺就要生病。长时间坐在湿地上,硬撑着身体长途远行,放纵欲望,劳累形体,使身体的精气亏损,肾就要生病。这五脏的疾病既然已经发作了,身体就会未老先衰而瘦弱,即使没有瘦弱也会生病,病一来就不轻,一旦加重就必死无疑。哎!这都是未加思考而咎由自取的啊!
现在既然已经生病才服药治疗,难道不是口渴了才去挖井解渴吗!所以一定要谨慎于生活起居,戒除暴怒,少说话,内心清静,少去谋求身外之物,将得失看得轻一些,把对外界的声色欲望收敛起来,饮食有所节制,忌食肥腻厚味、烧烤、生冷的食物。凡吃饭不要一次吃太多,宁可少量多餐。吃饭时不要太急,太急会伤脾,应当细嚼慢咽,吃的食物不要太热、太冷,食物也不要太杂,太杂的话食物之间有可能性味相反,那么脾胃就会难受!如果能如此谨慎,那么所服的药物自然有疗效。如果仍任由自己率性而为,不戒守这些禁忌,那岂是只有药效无法发挥,病情还会更加严重,所以不能不谨慎!
说明
《寿世青编》的作者在写到服药须知时,仍然很慈悲、苦口婆心地规劝世人要多注意修心养性,戒除不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是真正能够达到少服药物而身体健康的方法。
一般如果生病了,只是急着找医师治疗,而不去改变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想要疾病痊愈,实在很难。以一般人常见的胃肠病为例,笔者临床发现许多胃肠胀气、胃酸逆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都有一个常见的饮食习惯:吃饭快,常不到十分钟!这类患者常吃胃肠药(无论是中药或西药),但却多年不愈,反复发作。其根本的问题在于个性急,没有细嚼慢咽,让未咀嚼细烂的食物直接由胃来承受、磨化,难怪会得胃肠病!像这类的病情要改善是很简单的,只要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五十次才吞下,这样一餐吃饭的时间大约20〜30分钟,胃的负担减少了,胃病自然容易痊愈。但笔者也常遇到一些性急的患者说,每一口食物都咀嚼五十次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他们的胃病始终都无法痊愈。所以要改变一个人既有的习性是很难的!但改善不良习性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愿意修养心性的人,确实病痛会较少,有病也会比较快痊愈。
另外,本篇文章也提到吃的食物不要太杂,太杂的话食物之间有可能性味相反,那么脾胃就会难受。就这一点,读者不妨从吃过大餐后胃肠的感觉来体会这个现象。一般人大概都会有一种感受,吃过大餐后,大部分的人胃肠都会不太舒服。除了饮食过量的因素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食物的种类太过杂乱。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药性,太复杂的食物会让食物对身体的调理作用混乱失衡,反而没有益处。所以我们常可以感觉到,越简单的饮食,吃了胃肠会感到比较舒服。
所以,许多健康食品,常强调它有几十种食物元素在里面,并宣称补充越多种类的食物,身体会比较健康!其实这只是从食物营养元素的观点来看问题,认为补充越多营养元素,对身体越好,但却没有从“药食同源”,食物药性性味种类过多时,胃肠是否承受得了,胃肠能否吸收来看问题。要注意,任何食物尽管多营养,胃肠无法吸收,吃进去的食物反而变成毒药,或者多了仍要耗费身体的能量来排出,这是没有好处的!笔者建议平日的饮食,每餐食物的种类5〜6样即可,三餐的食物都要有变化,饮食均衡,这样就足够了,不用再特别多花钱去买健康食品来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