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0月15日讯】几年来,废除全民学英语的声音甚嚣尘上,连政协的大人物也为此上交提案。这里面,有真知灼见的人很少,盲目跟风的人很多。
人们说英语害处,一般是说所有学生都要学英语,英语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很高,除了在学校里学,也在社会培训机构学,花费的时间很多,经济花费很大;说英语在生活中几乎用不到;考试太滥,高考要考,四六极要考,晋升职称也要考。有人危言耸听地说“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
全民学英语浪费精力与教育资源,也算是一个共识。学英语没有用,学什么有用呢?学生大量时间用于学数学,又有多少用处呢?
事实上,在中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对数学的学习可谓高度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恐怕是最多的,应该高于英语和语文。老师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变化出了无数难解的题目,数学课变得艰涩无比,成为最枯燥乏味的一门课。数学教师要大量讲例题,又要看大量的作业和试卷,数学老师是各科中最累的。
问题在于,这些繁难的数学题,在科研中难以用到,即使在数学研究中难用到,也就是说,即使是数学家也用不到多少。按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的说法,数学家是自己出题,自己建立一种模型,而不是做别人出的难题。数学明明是“智力体操”,现在变成了“智力举重”。微博上曾有对数学学习的讨论,普遍认为太累,在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太少。
试问:学了十多年数学,你一辈子用过开方运算“根下2”吗?你一辈子用过三角函数吗?用过几次“合并同类项”?一生中几次证明“三角形全等”?用过几次“解析几何”?
我们生活中的确用得着数学知识,但就普通人来说,买衣服、买菜算账用,但应用范围不过是小学数学的内容,一般是加减乘除,最多就是用到小数、分数而已。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用的只是“算术”,而不是真正数学。当然,搞工程的人、从事计算机编程的、做会计工作的人要用到数学知识,搞科研的人用到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我们日常购物可以用计算器,会计和工程方面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可以说,只有少数精英分子才用到中学以上的数学知识。
从教育资源和智力的浪费就这个角度看,数学与英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随着国际化和对外交往的加强,英语的用武之地日渐广阔。现在许多产品的说明书都有英文的标识,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要知道,全世界互联网上的信息中英文要占80%。因此说,学好了英文,就像世界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户。如果单纯从用处上看,中学以上的数学的用处甚至不如英语。有人建议让英语成为选修课,数学为什么不能选修呢?
从另一个方面看,普通人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不高,多数人从事的都是低智力的工作,科学知识用得很少,不管是数学、英语,还是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都用的不多,几乎是出了校门就没用了。
事实上,英语与数学都是工具学科。英语与语文一样,是交流的需要;数学是为物理、化学等应用科学服务的。
还有一种论调:学数学虽然没有很多用处,但训练了人的思维能力。这个说法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比较牵强,学生花费了这么多精力,耗费了这么多的资源,仅仅是为了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太奢侈了。能够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东西太多了,比如逻辑学,甚至“脑筋急转弯”。
本人以为,中国的是一个应试型社会,一切都是为了考试需要,所有课程都沦为了考试工具,为了考试而截断课程中的科学与人文内涵,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英语如此,数学如此,语文亦如此。虽然全民学英语,但效率极低,学了十多年英语,但不会听,不会说,学到了“哑巴英语”,背过一大堆语法;学数学、物理、化学,不理解概念,不懂原理,只会解题;历史、生物、地理,只学背知识点,学到的是知识碎片。
从这里看,高考挂帅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各门课教育充当了考试工具,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体制的悲哀。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门课的命运都是同样的,英语与数学并没有什么区别,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生物莫不如此。
当然,任何懂教育的人都不能从实用的角度得出学与不学的论断。究其实,教育是一个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是完全以考试成绩来体现的。有些学科的知识即使一辈子用不到,也是必须要学的,因为这对于建构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有很大帮助。从这个意义上看,数学与英语都是应该学的,都不可舍弃。但如何学才有实效,才能提高人的素质,值得教育界研究。
一部分人排斥英文学习,主要在于心态问题,他们具有一定的排外思想,动不动把学习外语跟西方的文化侵略联系在一起。当然,这要另当别论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