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书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8月21日讯】2017年6月26日是《哈利波特》(英文原名“Harry Potter”)出版20周年纪念。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Rowling(罗琳)所创作的一套魔幻小说,于1997年6月26日在伦敦首度发行。《哈利波特》全套共七集,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翻译成75种语言,销量达5亿本,是世界上印量第三高的刋物,亦名列世界最畅销小说之列。“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Warner Bros Pictures)把这七集小说改编拍成八部电影,在全球多国上映,总票房收入77亿美元,登上全球最卖座电影系列,是许多人成长的回忆,第一集于2001年搬上银幕。
由于《哈利波特》的书本和电影风靡全球,很多城市都有“The Wizarding World of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乐园,和大量从“哈利波特”衍生出来的玩具、文具、衣服、饰物、图画书、音乐和美术作品等商品,使罗琳进升英国最富裕的女性行列。
《哈利波特》讲述男主角哈利波特的父母亲都是魔法师,被巫术界的邪恶所杀害,哈利波特生存了下来,当年还是一岁的他被姨妈收养,饱受欺凌,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信使猫头鹰带来了一封信,告诉他是一个魔法师,并邀请他去苏格兰“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学习魔法,由此拉开了与Lord Voldemort(伏地魔)的正邪之战,展开一段段魔幻的故事。
借鉴
罗琳承认写《哈利波特》的时候“曾大量借鉴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作者要向读者宣扬的德行和对世界、人性的看法,通过故事自然的铺排,自然的流露出来,不是刻意的向读者灌输,读者看得出固然好,看不出也可以沉溺于故事的内容,况且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吸引来自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这亦是作者独到之处。
《伊利亚德》
罗琳承认“Iliad”(中译《伊利亚德》,又名《伊利昂纪》或《伊利亚特》)是她写作《哈利波特》的“灵感的来源”。《伊利亚德》是讲述公元前12、13世纪,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中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正值古希腊踏入“青铜器时代”(Bronze Age),是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公元前760到710年间写的一部写实史诗。“特洛伊战争”最后的一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木马屠城”。
在“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城”(the City of Troy)(即“伊利昂城” Ilium)被希腊联军“阿开亚”军围困了十年,《伊利亚德》只是讲述了“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年的几周内发生的战况。
希腊联军阿开亚军队向缪斯女神(Muses)祈祷之后,便进攻特洛伊城。信奉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的特洛伊城的祭司克律塞斯(Chryses)向希腊联军求情,希望用重金赎回被希腊联军的领袖阿果斯(Argos)国王阿格门侬(Agamemnon)俘虏特洛伊国王的女儿克律塞伊斯(Chryseis),但是被阿格门侬拒绝,祭司向阿波罗神求助,阿波罗神便向希腊军队散布瘟疫。瘟疫第九天之后,希腊联军其中之一个支队的领袖阿基里斯(Achilles)为了平息瘟疫,召集各个支队的领袖来举行会议,在众人的压力下,阿格门侬被迫释放特洛伊国王的女儿克律塞伊斯,阿波罗神随即停止了瘟疫。与此同时,阿格门侬却带走了阿基里斯的俘虏布里塞伊丝(Briseis),因而激怒了阿基里斯,阿基里斯找到她母亲“忒提斯女神(Thetis)”,恳求她请“宇宙之神宙斯”(Zeus)帮助特洛伊一方来教训阿格门侬,宙斯降梦给阿格门侬,催促他攻城,特洛伊在月亮女神雅典娜(Athena)的帮助下阻挡了入侵,于是阿格门侬战败撤退。
轩辕黄帝
其实,很多古代文明,包括中国、印度、埃及、以色列、古希腊等民族,他们的古籍都有记载神人共处、神明带领人等等的事迹,所以人要敬天、顺天、乐天,才能敬天守德、顺天行道、乐天知命。
在距今五千年前的中国,在黄河流域一带居住着以轩辕黄帝为首的部落,轩辕黄帝生性善良、爱民如子,他整顿内政、训练士兵、制定历法、发展农业、畜牧,还训练猛兽作战,四方的人都前来归顺。在黄河流域的另一处住着以炎帝为首的部落,他意图侵略以轩辕黄帝为首的部落,双方在坂泉激战,炎帝败下阵来,归顺轩辕黄帝。在黄河流域的另一处又住着以蚩尤为首的部落,蚩尤生性残暴,到处抢掠。最终,轩辕黄帝与蚩尤在涿鹿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在杀得难解难分之际,轩辕黄帝调来一群群野兽,扑向蚩尤的士兵狂噬;蚩尤立即使出妖术,作起浓雾,令士兵伸手不见五指,黄帝便造出“指南车”去识别方向;蚩尤又请来了“风伯”和“雨师”,霎时间天昏地暗,风雨交加,黄帝亦请来仙女拨开云雾,停住了风雨,蚩尤不敌,黄帝乘胜追击,追蚩尤到凶黎,将蚩尤杀掉。黄帝最终将黄河流域一带的部落统一起来,确立了中国国土的雏形。
《奥瑞斯提亚》
罗琳承认《奠酒人》(“The Libation Bearers”)“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她的创作方向”。《奠酒人》是以《奥瑞斯提亚》为名的“三联剧”,分为《阿格门侬》(Agamemnon)、《奠酒人》和《和善女神》(The Eumenides)三段,是西元前五世纪有“西洋戏剧之父”之称的埃斯库罗斯(Aeschylus,525-456B.C.)的经典希腊悲剧。
故事讲述希腊联军领袖阿果斯(Argos)国王阿格门侬(Agamemnon)带领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城”(the City of Troy),围攻十年之后终于以“木马屠城”的策略击败特洛伊凯旋归国,但是王后克莱婷(Clytemnestra)早就勾结情夫埃纪斯(Aegisthus),两人设下圈套将国王杀害,埃纪斯与克莱婷就成为了“阿果斯”的国王和王后,国王阿格门侬和王后克莱婷所生的年幼的儿子奥瑞斯就被送至国外去。八年后,奥瑞斯长大成人,他听从了“阿波罗”的神谕,指示他必须回国,亲自手刃仇人为父报仇,夺回被侵占的国家产业,匡复正义,于是,奥瑞斯假传自己客死异乡,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回到自己国土“阿果斯”,在父亲的“奠酒日”前往坟前凭吊,再潜入皇宫,先杀死母亲的情夫,然后在情和仇的心理交战中,最终亲手把母亲杀死,但是,自己亦受到弑母的罪恶感和“复仇女神”的复仇索命,“复仇女神”的幻影经常出现在奥瑞斯的眼前,追讨他要偿还弑母的罪债,迫使奥瑞斯癫狂的逃离充满血腥和罪恶的皇宫,躲到“阿波罗神殿(Apollo Temple)”祈求庇护,“阿波罗神”为他净化身体,但是,仍无法平息“复仇女神”和母亲冤魂的怨恨,于是,“阿波罗神”着令他寻求“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协助,“雅典娜女神”吩咐人民组成“公民法庭”,案件在“公民法庭”审判后宣告奥瑞斯无罪,事件就此平息。
《奥瑞斯提亚》的作者埃斯库罗斯亦被称为“悲剧的创始人”,能塑造出希腊悲剧中形象鲜明、善恶分明的角色,他所撰写的悲剧人物倾向于表现心地较善良的人、道德较高尚的人。
作者埃斯库罗斯从《奥瑞斯提亚》这个“三联剧”去指出“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哲理,从而衬托出雅典在开创自由、民主、礼教、法治体制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只要有礼教和平等、公义的法治,犯了罪的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人民就无须自己去报仇雪恨,执行私刑。
执行私刑
以下是一件发生在中国、震撼人心的真人真事。2009年春天,一名公车女司机开着一辆长途客车,载着14名乘客行驶至盘山公路的时候,车上有人说要小解,女司机停了车让乘客去方便。三名20多岁的男士要求女司机下车,女司机心知不妙,大声呼救,一名男子上前喝止,可惜双拳难以敌,其他乘客则噤若寒蝉,无人伸出援手,女司机被拖至草丛间被强奸。半个小时之后,三名歹徒与衣衫尚未整的女司机回到车上,女司机喝令那位因帮他而被打伤的男子下车,那位男子在女司机的坚持下、众乘客的喝斥下、三名坏蛋的推撞下、行李又已经被邻座的乘客掉出了车外的情况下,唯有无可奈何的下车,眼巴巴的凝视着客车沿山路上飞驰远去。客车到了半山腰,直奔悬崖冲下山去,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
这类执行私刑的事件当然不应鼓励,但当人对法律失去信心,就可能会想到执行私刑去解决仇恨,这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
古希腊文化
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四千年前由日耳曼人传到欧洲去,希腊神话随之亦成为欧洲文化的根基,欧洲的民主政治思想亦是起源于这段时间,雅典是第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地方,为民主思想奠定了根基。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占希腊之后,吸收了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哲学、民主、建筑、科学等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欧洲人的文化。
从选曲中反思
下文提供一些乐曲,请读者朋友藉介绍去聆听所介绍的乐曲,看看有没有引发同感。我每一次选取的乐曲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希望藉着这些选曲让听众朋友了解有关的哲理或者文化,今次我们就试图从英国的乐曲去了解一下英国的文化。
《铁金刚》主题音乐
第一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电影《铁金刚》的主题音乐。
“James Bond”(占士‧邦)是英国小说家Ian Lancaster Fleming(伊恩‧佛莱明,1908年5月28日~1964年12月8日)1953年创作的一个虚构人物,是“英国秘密情报局”一名特工,代号007,他不但英俊潇洒、智勇双全,还配备了当年最先进的武器,屡破国际奇案。“占士邦系列”电影至今共拍了26部,分别由Sir Thomas Sean Connery(辛‧康纳利爵士)、James David Graham Niven(大卫‧尼文)、Sir Roger George Moore,KBE(罗渣‧乔治‧摩亚爵士)等七位男演员扮演。《铁金刚勇破神秘岛》(“Dr.No”)是第一部,拍于1962年,一炮而红,开创了特工电影的先河,伴着地球村上的我们这一代成长,影响深远。
“Loch Lomond”
第二首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Peter Hollens主唱苏格兰民谣“Loch Lomond”(《奈莫湖》)。
十一至十七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多次交战,一名苏格兰战俘即将被处死,他写下这首感人的歌曲,诉说他死后的灵魂会到阴间去,无法到“奈莫湖”去会见他心爱的人、心爱的家人。直至1625年,英格兰将苏格兰合并,持续了八百多年的苏格兰王国从此消失,亦结束了多个世纪以来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战争。
“Danny Boy”
第三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Celtic Woman主唱英格兰民歌“Danny Boy”(《丹尼男孩》)。
唐朝诗人王翰《凉州词》有这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一至十七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多次交战。一位爱尔兰父亲表达了对参军的儿子的爱。风笛响过不停,战争还未停息,Danny Boy你身为一个孩子,也要为国家上战场,因为成年的男子都在战场上已经为国捐躯了,当你参战后回来的时候,夏天已经过去了,所有的花卉都已经凋谢了,我也大概已经不在世上了,丹尼小子,我是多么的爱你!
“Scarborough Fair”
第四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Simon&Garfunkel主唱的英国民歌“Scarborough Fair”《史卡博罗市集》,于1967年被《毕业生》采纳为电影插曲。
在中古时期,英国的“史卡博罗市集”是一个繁盛的贸易场所,吸引各地以至欧洲大陆的商人来做买卖。歌词叙述一位失恋的男子,“史卡博罗市集”有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等定情的花卉买,一见到这些花就令他怀念起他心爱的人。唐朝李白《清平调》也有这样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见到云就想起他心爱的人美丽的衣裳,见到花就想到他心爱的人美丽的容貌。中外的恋人对爱情的感觉都是一样。
“Let It Be”
第五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The Beatles(披头四乐队)合唱“Let It Be”。
“披头四乐队
是1960年在英国利物浦组合的一支摇滚乐队,乐团成员为John Winston Ono Lennon,MBE(约翰‧温斯顿‧小野‧连侬)、Sir James Paul McCartney,CH,MBE(占士‧保罗‧麦卡尼爵士)、George Harrison,MBE(佐治‧夏里逊)和Ringo Starr,MBE(灵高‧史达),他们将西方的流行音乐带进到摇滚乐(Rock and roll)的颠峰,全球掀起了“披头四狂热现象”,被当时舆论认为是一种“反文化”的潮流,对当时的青年人和流行乐坛影响深远。
“Melody Fair”
第六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Bee Gees主唱1971年的电影“Melody”《两小无猜》插曲“Melody Fair”。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有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两小无猜》是一出关于儿童、少年初恋的英国电影,在全球引起哄动,带动了日后以儿童、少年拍拖、性爱、怀孕生子一类题材的电影,对日后人类的道德和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
“Auld Lang Syne”
最后一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英国女歌手Julie Andrews(茱莉‧安德丝)主唱的“Auld Lang Syne”(《友谊万岁》)。
在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笔录当地父老口传的诗歌,后来被谱上了乐曲,就成为一首扬名四海的苏格兰民歌“Auld Lang Syne”,普遍在毕业典礼、送旧迎新的除夕夜等场合高唱,以表示时间迅速的流逝和友谊之可贵,深深的影响着东西方的文化。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A fool thinks he is wise,but a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fool.”这句谚语出自英国大文豪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意思是说:愚者自以为聪明一世,智者却自知有愚拙的地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