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的十大寺庙 你去过几个?(图)

 2017-01-21 12:2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北京有十大寺庙,你可知道?若是知道,又去参观过哪几间呢?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雍和宫的来历不小。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也就是人称的“四爷府”或“禛贝勒府”,直至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才改称为“雍王府”。随后,胤禛之子弘历出生于该府的“如意室”。1723年,胤禛继位,为雍正帝。雍正帝迁入紫禁城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该府升格为行宫,并改名为“雍和宫”。

雍和宫南北约跨400米,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六进大殿和七进院落组成。东西两厢设有讲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密宗殿,雅玛达嘎楼,照佛楼,及被辟作文物展室的戒台楼、班禅楼。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寺内石狮、宝坊、殿宇、亭台、楼阁俱全。

潭柘寺

潭柘寺,大部分北京人都去过,因为历史上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众多,自然环境极为优美。

戒台寺

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是智周长老带领众僧建造的,原名“慧聚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

辽代法均和尚建造戒台。明代重修,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蒯祥设计,是寺内标志性建筑。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并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故有“神州第一坛”的美誉。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特别是从明代以后,开坛受戒必须要持有皇帝的敕谕。明英宗赐名“万寿禅寺”,民间通称“戒坛寺”,俗称“戒台寺”。

大觉寺

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为金代著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为“灵泉寺”。前后两个名字皆因寺内清泉而得名。明宣德三年(1428)皇帝敕资重修后亲赐“大觉禅寺”,沿用至今。

云居寺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的白带山下,距北京市区约70公里。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形制宏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

1949年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重现昔日庄严。云居寺历史悠久,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唐辽时期的石、砖塔和距云居寺1公里石经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寺内除了八进主殿外还开设了“三经展陈”、文物收藏、佛教文化等十二大专题展览。其中,尤以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其历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伟,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

房山石经是由一代高僧静琬大师开创,他鉴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又受北齐摩崖刻经影响,开创了碑版刻经事业,历时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十几代弟子师徒接踵、代代相传,完成了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又一项伟大而瑰丽的工程。其重要价值对研究佛教、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京西翠微山南麓、驼铃古道首驿模式口村。该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落成于正统八年(1443),是由明英宗朱祁镇宠宦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明英宗钦赐额曰“法海禅寺”。法海寺现以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十铺明代壁画而闻名中外。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士官所绘作品,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它是古都北京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法海寺四进院落,殿堂形制布局是汉藏俩族僧俗官员共同设计,这在北京寺院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壁画沥粉贴金,曼陀罗藻井造型精美,古白皮松千年沧桑,还有青铜佛钟、四柏一孔桥等均各具特色。法海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武法源寺

京城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原名悯忠寺。明清重修,雍正帝赐名为法源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观音殿、藏经阁等。东路为斋堂、方丈院及僧舍,大部分现已划出寺外。西路尚存少量僧房。保持了早期寺庙建筑的基本格局。1955年中国佛学院在此成立,1979年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成立,1980年恢复中国佛学院。是我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寺庙之一。

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坐北朝南共四进院落。第一进有天王殿,内供奉布袋和尚和铜铸四大天王造像。第二进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为明初造像。

抢厦梁上悬挂乾隆御笔“法海真源”匾。第三进有观音阁(又称悯忠台),陈列历代石刻,阁后为毗卢殿,供奉明代铜制五方佛像,其中层为四方佛,佛面各向四方,上层为毗卢佛。再后是大悲坛,陈列唐和五代人的写经,宋、元、明、清版经文。四进为藏经馆, 陈列东汉、东吴、北魏、北齐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为珍贵,而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可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

法源寺历经火灾、地震及战乱破坏,多次重修但寺址未变。寺内花木繁多,初以海棠闻名,今以丁香著称,至今全寺丁香千百成林,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绝景。

后海广化寺

广化寺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丛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坐北朝南建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

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正中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殿堂,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与维那寮。这些殿堂组成了广化寺的正院。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组成四合院。西院的主体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寮等。三个院落之间回廊环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众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筑持色。

整座寺庙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历代帝王庙

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地处阜景文化街的西侧,与白塔寺、广济寺毗邻,有多条公车可达。它的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北京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距今已有四百七十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各民族杰出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在全国是唯一的。随着历史的延续,庙中入祀人物不断增多,至清乾隆时期,景德崇圣殿内供奉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帝王、守业帝王一百八十八人牌位,东西配殿供奉文臣武将七十九人牌位,清代乾隆时期在庙中又建关帝庙,单独供奉关羽。在一庙之中群体祭祀人物数量全国第一。其祭祀体系汇集中国历代领袖人物,展现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的重大历史特点。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塔体砖石结构,高50.9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座为三层须弥座式;塔身为覆钵式;塔刹由硕大的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托起一个直径为9.7米的巨大铜制华盖,其周边垂挂着三十六片带有佛字和佛像的华盖,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制鎏金小型佛塔。

白塔于至元十六年(1279)竣工后,“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为界至”,以塔为中心修建了一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规模宏大的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寺院遭雷火焚烧,唯白塔尚存。明朝天顺元年(1457)重建寺院,占地仅1.3万平方米,改名为“妙应寺”,俗称“白塔寺”。

責任编辑: 飘蓬徜徉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