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传递感受的联系。(网络图片)
远距离联系
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传递感受的联系,这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在有关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早在上个世纪,爱丁堡大学格雷戈里教授介绍过贝努亚的一项实验。
贝努亚推测:生物间能“远距离联系”。
格雷戈里用蜗牛进行了实验:他把50只蜗牛分成25对,将每对单独放在一起,过了一些时候,在每对蜗牛的壳上写上同样的字母,将每对中的一只带到美国、另一只仍留在巴黎。
后来,在商定的时间用电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蜗牛,同一时刻,在美国的蜗牛伙伴也表现出同样的“电流刺激反应”,实验证实了贝努亚的想法!
苏联著名昆虫学家马里科夫斯基,发现亚洲璃眼蜱具有“生物雷达”。
这位昆虫学家和一只蜱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便和它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无论他藏到哪里蜱都能很快找到他。后来他躺在小汽车的座位上,因有金属板相隔蜱就不知所措了。但只要他从车窗一探头蜱便立即朝他跑去。
马里科夫斯基发现:璃眼蜱的每条前腿上有一“哈勒氏器”——爪子上的一个小窝,窝底上有几个柱状突起。当它在寻找“猎物”时,便爬到高处举起前腿,像使用雷达一样不停地转动前腿。倘若把它的所有前腿切除,它便失去搜索猎物的能力,就不再追踪了!
有些动物能从远处回到老家,这也促使学者们探讨“大脑辐射波”之谜。过去是用“凭借地磁的方向”来解释动物的返家能力的。然而有些放飞的鸽子并不是返回老家,而是回到主人那里。
有个少年在做放飞鸽子实验,把鸽子送到百公里远的地方之后,少年突然生病住进一家医院──他的鸽子并未回家,而是飞到那家医院落到小主人病房的窗子外......
在法国用狗做过多次类似的实验,把狗装在箱里带到几百公里远处,它们都回来了,而且都找到搬了家的主人。这种现象,仅仅用“凭借地磁”返回老家是解释不了的。
思维传感
《游艺与杂技》杂志编辑,在回忆录中介绍驯兽师杜洛夫时,谈到他用“思维传感”使动物进行表演的事。杜洛夫心里暗暗命令一只狗:“上钢琴那儿去,用爪子敲打白键。”那只狗照办无误。
有一次,杜洛夫邀请一些科学家和记者参观他的“小动物园”。人们走近关养一对狮子的兽栏前,大家提出请杜洛夫暗示雄狮去攻击母狮。
杜洛夫欣然应允便看了雄狮一眼,在心里设想出一个场面──‘母狮蹑手蹑脚走近雄狮,想偷吃雄狮爪子旁的一块肉。’
突然,雄狮大吼一声向趴在远处的母狮扑去,并且想咬母狮!杜洛夫立即出面干涉制止雄狮,在这之前,这两头狮子已友好相处3年从没真正吵过架。。。。
杜洛夫乘船从敖得萨去雅尔图,他有一条名叫“花点”的狗。船上有几位文学大师。除了契诃夫,还有费多罗夫、米罗留勒夫等人。。。。契诃夫请杜洛夫暗示“花点”,让它把自己的夹鼻眼镜摘下来。
只见“花点”站起身走到契诃夫面前,跳到他腿上轻轻摘下他的眼镜。契诃夫兴高采烈,要求亲自试试是否也能暗示“花点──对契诃夫的许多次暗示,花点都准确地完成了!
有一位研究人员卡仁斯基对杜洛夫说:“您能进行思维暗示,那么请您暗示我做个什么动作看看?”
杜洛夫同意了,让卡仁斯基坐在那里不要动,杜洛夫拿起一张纸条在上面匆匆写了几个字。尔后将写好的纸条字朝下放在桌上用手捂住,便开始望着卡仁斯基......
卡仁斯基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是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搔搔耳后。他的手还没放下来,杜洛夫便把那张纸条递给他,他迷惑不解地看到上面写的是:“搔搔右耳后!”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相互间的确存在“思维传感”!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祖型再现的能力——能远距离接收某些信息。
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猿人很需要这种信息,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语言,而且遇险时可以拯救氏族的各个成员。他们远离同伴,能在心里暗暗发出求救要求,或接收有危险的思维传感信号。
随着发展,人们的这种相互联系已经不象从前那样了。这种联系转变成机体潜在的能力,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才表现出思维传感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异功能”。
責任编辑: 叶语桓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