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在中国有1000多年的历史。(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接续〈世上唯一!明朝“状元卷”全文与翻译〉一文。
然则人君法天之治,宁可专于无为,托以深密静摄哉!是必有六府三事之职司为实政者;人君宪天之心,宁可专于外务,强以法令把持哉?是必有不贰不已之真精为实心者。
译:
那么君主要按天的法则治理天下,即便专于无为而治,寄托在深刻周密而不动声色的治理,也必须有各部门的官员办理具体政务;君主遵照天的意图,专心于外面的具体事务,强制以法令来维持秩序,也必须有不可动摇不出于私心的精神为实心啊。
粤稽唐虞之世,君也垂裳而治,贻协和风动之休;民也画象而理,成《击壤》从欲之俗。君臣相浃,两无猜嫌,明良相信,两无顾忌,万古称无为之治尚矣!
译:
像唐尧、虞舜的时代,君主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天下就得得了治理,享受凡事协调,下属闻风而动的快乐,民众只通过图像交流就能明白事理,形成了如“击壤”歌所唱的风俗,君臣之间非常融洽,相互没有猜疑,君英明,臣忠良,相互没有顾忌,万世称颂的无为之治就实现了!
而询事考言,敷奏明试,三载九载,屡省乃成,法制又详备无遗焉。盖其浚哲温恭,日以精神流注于堂皇;钦明兢业,日以志虑摄持于方寸。故不必综核,而庶府修明,无事约束。底成古今所未有之功,乾坤开而再辟,日月涤而重朗。盖以实心行实政,因此实政致弘勋。
译:
而查询、考核官吏的言与行,听其陈奏,公开考查,经三年九载,反复多次考察清楚就可以了。法制就进一步周详完备而无遗漏了。君主明智深沉、温和恭敬,一天天地以精力心神灌注于官署;君主敬肃明察、勤恳认真,一天天地以深思熟虑护持于心中。所以不必对官吏进行“综核”,而官府都能谨慎清亷;不必对百姓进行管束,而能使古今所未有之大业取得成功。国家得以奠定,再开辟新局;天地改换新颜,而变得更美。这都是由于以实心行实政,因而以实政获得了巨大的功勋的结果。
其载在《祖训》有曰,诸臣民所言有理者,即付所司施行,各衙门勿得沮滞,而敬勤屡致意焉。列圣相承,守其成法,接其意绪,固有加无坠者。至世宗肃皇帝,返委靡者,振之以英断;察废弃者,作之以精明。制礼作乐,议法考文。德之所被,与河海而同深;威之所及,与雷霆共迅,一时吏治修明,庶绩咸理,赫然中兴,诚有以远绍先烈,垂范后世也。
译:
记载于《皇明祖训》中的太祖训言说:诸臣民建言有道理的事,要即刻交给官吏施行,各官府不得阻挡延滞,而要谨慎勤奋、常常关注。后代列位圣主相与接续,严守既定之法,承接前辈的心绪思路,必然只能加强而不会舍弃。到了世宗肃皇帝(朱厚熜)执政时,改变委靡不振的现象,振奋他们英明果断;查办做官不为的行为,激发他们精明强干。制定礼法、创作乐舞,议决法律,考试辞章。皇上的恩德,像河海一样深厚;皇上的威名,如雷霆一般迅疾。这样一来,官吏的作风谨严自律,各种事业治理圆满,国家赫然复兴。确实能够远承先烈、垂范后世啊!
今我皇上,任人图治,日以实政,望臣工矣!而诞谩成习,诚有如睿虑所及者。故张官置吏,各有司存。而越职以逞者,贻代庖之讥。有所越于职之外,必不精于职之内矣!则按职而责之事,随事而稽之功,使春官不得参冬署,兵司不得分刑曹,此今日所当亟图者也。
译:
现今,我朝皇上,您任用人材以图治国,更加以实政寄望于群臣百官。但是确有如皇上所担心的那种放荡成习的状况,所以设置的官吏,要各有职掌。而那些肆行越职的人,就会留下“越俎代庖”的非议:既有超越职外之事,必定不能精心于职内之责!”就要按职而责问他所做的工作,再据此而考核其业绩,使礼部官吏不得参与工部事务,兵部不得剖分刑部之职,这是当今急需考虑的问题。
耻言过行,古昔有训,而竞靡以炫者,招利口之羞。有所逞于外之靡,必不深于中之抱矣,则因言而核之实,考实而责之效,使捷巧不得与浑朴齐声,悃幅不至与轻浮共誉,又今日所当速返者也。
译:
为言过其行感到羞耻,是昔日的古训。而那些竞相用华丽词藻炫耀的人,招来的只能是巧言善辩的羞辱:“徒有夸耀于外的华丽外表,必定没有深广的胸襟!”就要根据其言考核其实,再据实而责求其绩效。使捷口巧言之徒得不到淳厚朴实士人的名声,诚实者的荣誉不至于和轻浮者混同。这又是当今所应当赶快改正的。
巡行者寄朝廷之耳目,以激浊扬清也。而吏习尚偷,既使者分遣,无以尽易其习。为今之计,惟是广咨诹、严殿最,必如张咏之在益州、黄霸之在颍川。斯上荐剡焉,而吏可劝矣。教化者,齐士民之心术,以维风振俗也。而士风尚诡,即申令宣化,无以尽变其风。为今之计,惟是广厉学官,独重经术,必如阳城之在国学、胡瑗之在乡学,斯畀重寄焉,而士可风矣。
译:
出巡的官吏是朝廷寄托的耳目,用以惩腐倡亷。而官场还有苟且怠惰的坏作风,即便出使的巡官分遣各地,也不能完全改变其陋习。为今之计,只有广泛咨询访问、高下优劣,一定要有像张咏(宋太宗时益州知县)在益州、黄霸(汉宣帝时颍川太守)在颍川的有效吏治那样,这些人都是皇上荐举的良吏,这样,劝勉官吏就有标准了!教育感化是整顿统一官民的思想,以维护、发扬良好的民风,而社会风气还有欺诈虚伪,即使三令五申、传命教化,也不能完全改变这种风气。为今之计,只有强化督励教育主官,提倡特别尊崇经学儒术。一定要像阳城(唐朝人,好学,曾在国学任职)在国学、胡瑗(宋朝人,重经术,曾在湖州、苏州等地办学)在乡学授徒施教那样,这都是皇上寄予的重托,这样,官民就可教育感化了!
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非不颁赈恤也,而颠连无告者,则德意未宣;而侵牟者有以壅之,幽隐未达;而渔猎者有以阻之,上费其十,下未得其一。何不重私侵之罚,清出支之籍乎?四夷之内讧,西支东吾,非不诘戎兵也。而挞伐未张者,则守圭纨绔之胄子,无折冲御侮之略;召募挽强之粗才,暗驰张奇正之机。兵费其养,国不得其用,何不严遴选之条,广任用之途乎?
译:
四方边地内乱,疲于敷衍支应,并不是没有整治军事,之所以未大力征讨,是因为那些守着美玉、贪图安逸的贵族纨绔子弟,没有御侮却敌的两手谋略,仅仅召募一些搭弓射箭的粗俗庸才,不明白张弛有度、奇正用兵的机谋,军队耗费了给养,国家却派不上用场。为什么不严格遴选英才的条件,广开用人之途呢?
民氓之积冤,有以干天地之和,而抑郁不伸,何以召祥?则刑罚不可不重也。故起死人、肉白骨、谳问详明者,待以不次之赏;而刻如秋荼者,置不原焉,而冤无所积矣。天地之生财,本以供国家之用,而虚冒不经,何以恒足?则妄费不可不禁也。故藏竹头、惜木屑、收支有节者,旌以裕国之忠;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
译:
百姓的积冤,关涉社会的和谐,而忧愤郁闷得不到申述,如何能招来吉祥的世道?因此,必须重视量刑处罚。对于审案讯问详明、能让蒙冤者起死回生的清官,要给以破格赏赐。而对那些滥用繁多苛刑的恶吏,绝不宽恕,则冤案也就不会再铸成了。大自然增生财富,本来是供国家用的,而弄虚作假、不法冒领,如何能长远足用呢?因此必须禁止浪费。所以对连竹头木屑也能收存爱惜、收支有节制的官吏,要表彰其富国裕民的忠诚;而对仍然贪财浪费者,绝不赦罪,国家的财富就不会贫乏了。
盖无稽者黜则百工惕,有功者赏则庶职劝,劝惩既明则政治咸理,又何唐虞之不可并轨哉!而实心为之本矣!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至惰窳而弗举。不然,精神不贯,法制虽详,无益也。
译:
罢免没有政绩者,则百官警惧;赏赐有功者,则众吏受到鼓励。奖惩分明,政事就都到整治,又有什么不可与唐尧、虞舜同迹比肩的呢!而实心是最根本的!以实心任用官吏,官吏就不敢苟且偷安以应付皇上;以实心谋划政事,政事就不至懈怠而失败。不然的话,精神不能贯通注入,法制虽详也是没用的。
而臣更有献焉:盖难成而易毁者,此实政也;难操而易舍者,此实心也。是必慎于几微,戒于宥密。不必明堂听政也,而定其志虑,俨如上帝之对;不必宣室致斋也,而约其心神,凛如师保之临。使本原澄澈,如明镜止水,照之而无不见;使方寸轩豁,如空谷虚室,约之而无不容。一念萌,知其出于天理,而充之以期于行;一意动,知其出于人欲,而绝之必期于尽。
译:
臣还有建言要献给您,凡是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的,就是这实政;难以掌握而容易舍弃的,就是这实心。因此,务必对细微小事也要谨慎,在内心深处有所戒惧。皇上不必在朝堂听政,而是稳定志向和思虑,俨然如上帝召见一般;也不必在寝宫斋戒,而是约束心性和精神,凛然若教师临场一样。使得本性清澈透明,像明月止水观照事物,无所不明;使心地开朗豁达,如空谷虚室,广邀客人无所不容。如果萌发一个念头,知道它合乎上天的法则,就要发扬它并期待于付诸行动;如果出现一种意向,知道它出于个人的欲望,就要杜绝它并期望于摒弃净尽。
爱憎也,则察所爱而欲近之与所憎而欲远之者,何人?喜惧也,则察所喜而欲为与所惧而不欲为者,何事?勿曰屋漏人不得知,而天下之视听注焉;勿曰非违人不得禁,而神明之降监存焉。
译:
对待爱憎,要察明所爱而想亲近的人,与所恨而想远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对待喜欢和畏惧,要弄清由于喜欢而想去做的事,与由于害怕而不想去做的事,都是些什么事?不要说什么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安放神位、谓为外人所不见之处)隐秘,外人不察,而全国的视听都在关注着呢!不要说什么违法犯科,无人来禁,而神灵一直在向下监视着呢!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曰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日吾为天讨有罪。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译:
一部法令的设立,是我(指皇上,即为皇上立言)为天奉行法度,而不能私自议论创建和革除;一笔钱款的支出和收入,是我为上天守护资财,而不能私自增加和减少;一个官位的设立,是我为上天任命有德之人;一个恶人被铲除,是我为上天惩治有罪之徒。所以,实心首先树立起来,实政就能取得成功,和乐升平的社会风尚就不难达到,还说什么与汉宣帝去比呀!臣不知道哪些是忌讳,徒然冒犯皇上,恐惧失职之至。
臣谨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