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媒体日前报导蒋经国晚年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幕细节,引起外界关注。(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01月14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岳诗涵综合报导)就在1月13日台湾前总统蒋经国逝世28周年之日,大陆多家媒体刊出一篇〈山雨欲来:蒋经国晚年最后一搏〉的文章,讲述蒋经国晚年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幕细节,引发外界关注。
蒋经国推动民主改革历程
大陆澎湃新闻网1月13日转载《蒋经国传》部分内容,主要为蒋经国晚年结束台湾一党独裁,开放党禁及报禁,最终使得台湾走向民主与自由。
文章称,1985年,台湾驻日本的非正式“大使”马树礼以76岁高龄,回台接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蒋经国告诉马树礼,他决心在今后一两年内推动全面民主改革。他要求马树礼召集几个专案小组,非正式地讨论政治改革事宜。
此后,蒋经国加快培养李登辉,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政事。为了展现李登辉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蒋经国派他以“特使”身份,出访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危地马拉。
尽管当时关于接班问题一度被外界讨论,但台湾及国际上政治分析家普遍认为,蒋经国不可能将总统位置传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李登辉。
不过,1985年8月,蒋经国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考量过”由蒋家成员接班。当蒋经国获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竞选国民党“中央委员”时,就交代秘书长马树礼制止。此外,还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或军人出现主政的问题做出答复,他说:“既不能,也不会。”
1985年,国民党开始更公开推动蒋经国的观点,认为可以在中国大陆产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相信,大陆开始改革,会产生一种期待的革命,它将严重动摇今天所建构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
1985年底,每年到台湾的外国旅客及商人已超过100万人次。同时,台湾人民到世界各地旅行人数也以万计。在财富日增、民智大开及都市化的大环境下,岛内公民社会迅速扩张到有争议性的领域。蒋经国周遭的改革派认为,只有蒋经国才能带来人民走过险滩暗礁,能够说服国民党及撤退来台的外省人自动放弃独裁权力。
在经历近一年在党内营造共识的准备工作后,蒋经国进入下一阶段,实际执行基本大改革。国民党中常会在他指示下,成立一个二十四人的政治革新委员会,底下分成两组,每组各十二名委员,各负责处理三个议题。三个最重要的改革范围,它们的题目一点也没有直接透露出探讨的关键议题:“重振国会功能”,指的是结束资深“中央民意代表”的长期不改选现象;“研究民间团体问题”,指的是允许反对党合法化。
解除戒严是最关键的重大改革。一旦政府放弃动员戡乱时期紧急权力,不准组织反对党以及其它种种对民主政治的限制,就再也交代不过去。尽管蒋经国和马树礼花了一年的工夫沟通,绝大多数“中常委”(并不仅限于极右派)认为前途受到真正民主制度的威胁。“立法院”、“国民大会”里年迈的“中央民意代表”,当然极力反对。
严家淦召集的共识凝聚研讨小组还是依旧进行会议,直到有一天严家淦在会议中中风倒下,才停止运作。蒋经国继续在七海官邸召集非正式的会议,安抚疏通反对派,偶尔亦亲自登门去拜访这些身体比他还差、风烛残年的大佬。
蒋经国和这些大佬讲话时,执礼甚恭,洗耳恭听他们的意见。他固然可以颁布紧急命令解散“立法院”和“国民大会”,可是他觉得必须根据他和父亲所奠立的宪政法制从事。他认为,过渡到法治、民主社会一定要依照宪法办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1987年,蒋经国下达解严令,解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随后开放党禁及报禁,从此开启了台湾民主宪政的大门。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享年78岁。
公开资料显示,《蒋经国传》一书作者陶涵是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而出版中文版《蒋经国传》的华文出版社,位于北京市的中国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之一。
陸网友赞蒋经国开放民主
该文发表后,引起大陆网友热烈讨论蒋经国进一步将台湾推向民主,使得台湾被称为“华人世界最民主的地方”。
有网友留言:“台湾能拥有像蒋经国这样有魄力的领导人,也是一种幸运,历史会铭记他所做的……”
有网友留言表示,“当年蒋经国废除台湾的一党独裁,这就是他的功在千秋伟业。”也有网友回应:“用两千万人为十亿人做了“探路先锋”,或者按照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叫做‘前车之鉴’。”
另有网友认为,蒋经国是立党为公的实践者,为台湾人民的利益,不考虑政党私利,毅然放弃一党执政,打破了中国人不适合民主的谎言。
更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是什么风向?”“澎湃居然刊载这样的文章?”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