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辛灏年:国共抗日战略的对比(2)

 2015-08-31 07: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08月31日讯】辛灏年先生最近在纽约演讲〝国共抗日战略对比〞,揭示了中共假抗日,背地里阻碍抗日的罪恶。

(接上文)

三、中共〝抗日〞视苏联态度而动

我现在说第三个问题:中共的对日〝抗日〞的〝战略〞,是根据苏联领袖斯大林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演变的。如果我要谈中共〝抗日战略〞在八年当中的逐渐演变的话,那我想说的是:斯大林对中国抗战是什么态度,中共就会持什么态度。比如说,1938年1月,斯大林曾经派了苏军总参谋长秘密的到了延安。干什么?给毛泽东送了三百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四千五百万美元,嘱咐他:斯大林要求你,毛泽东,要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认真抗战。两个月以后,斯大林又派人寄去三十万美元。我今天忘记了,我没有拿包,我里面有毛泽东在延安收到苏联政府三百万美元和三十万美元的收据图片,毛泽东的签字。为什么?要中共好好抗战。因为苏联害怕日本侵略西伯利亚,拚命要中国帮它挡住日本人,中国的抗战打得越好,苏联东边的威胁越弱。苏联当时的状况是东边西边都有威胁,东边是日本,西边是德国,所以苏联对中国是相当的支持我们的抗战。那么共产党呢?苏联当然希望它服从政府——国民政府,也去抗战。同时,在这个阶段里面,苏联对中国确实有支援。1937年8月20号,苏联和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7年9月,军事物资就从苏联运到中国。1937年的11月,六千多名苏联的专家,包括航空人员,都已经进入了中国。此后,到39年间,苏联对中国的抗战支持是真心的,当然是为它自己。他们有十五个飞行员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中共由于苏联让它打,它也不能完全不打。那么它打了那些仗呢?我刚才说了,我们讲话要客观,你没打就是没打,你打了就是打了。

1. 中共在抗战初期的些微战果

在苏联要它抗战的情况下,它在第一年的抗战阶段,它打了下面这些仗:第一,是林彪的平型关。林彪参加平型关战斗。毛泽东派周恩来找阎锡山,说:〝你千万不要把八路军放到正面战场上去,你一定要把八路军放到侧面战场、后面的战场,阎锡山居然就同意了,就把林彪的部队115师放到了作为对雁门关掩护的西北边战场。在西北边战场上,林彪毕竟是个军人,一枪不放、一个敌人不打,在当时他的心里面说不过去,所以,就在平型关战役,在十五军军长刘茂恩的领导下,已经打赢的时候,他劫持了一个日本的辎重队。这个辎重队有四百人,他打的是四百人,打赢了,缴获了很多很多的物质,其中军大衣就有一万五千件。这就是林彪打的。可是林彪打完以后就走了,就等于从战场上逃跑了,造成整个雁门关前线和平型关西北方面的防线透空,最后这一仗打败了。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现在由我们大陆的学者们把它给捅出来了。这是第一仗。第二仗,是129师的独立团团长陈锡联,后来做过沈阳军区司令。他打了阳明堡一仗,烧毁敌机二十四架,歼灭日军一百人。第三仗是1938年2月,共产党打了一仗,在井陉打了一仗,这一仗,共产党报告的数字是消灭敌军一千五百人。1938年4月,共产党又打了一仗,这一仗,是在跟日本的第108师团作战当中消灭108师两千五百人。这都是共产党自己公布的数据,我讲演的这些东西都不用国民党的资料,我用的全部是共产党的资料。然后又在一次遭遇战当中,杨成武打了一仗,打死日本的一个少将阿部规秀,死后被追认为是中将。这是共产党打的。我在上一场讲演中告诉大家,光是国军的敌后游击部队就打死了日军的三个大将、一个中将。打到这里以后,基本上第一年就打得差不多了。也许我还有遗漏的啊。

那么多少年没有打日本呢?从1938年一直到1944年,几乎就没有打过日本,除掉敌人来扫荡,它躲到山里去,不得不打以外,那么,它在1944年在苏北打了车桥一仗,它用十三个团,包围了只有五百多人的日本军队,为了目的是什么?是要把它苏北和苏中的〝抗日根据地〞和淮南与淮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他们的一个广阔的共产党政府。这一次打得很厉害,消灭了日军四百六十五人。那么前面的所有战斗,就是第一年的所有战斗,加起来消灭敌人是三千两百六十五人。那么车桥这一仗,消灭敌人是四百六十五人,当车桥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在他的窑洞里兴奋的说了一句话,说:〝这一次车桥之战,是1944年以前我们和日军作战当中消灭日军数字最高的一次。〞所以弗拉基米洛夫说了一句话:共产党谎报军情、谎报抗日战果。

你想想看,第一年,它居然有消灭一千五的,有消灭两千五的,你如果今天在大陆的网站上、在共产党的历史学家写的书里面,那可不是一千五百人,也不是两千五百人,那是什么二十万、两万多、五万多,那很多啦,随它编啦。但是毛泽东在44年讲的那句话,1944年以前跟日军打仗,没有一次消灭日军超过四百六十五人。打没打?打了。打给谁看的?打给斯大林看的。第二,打给蒋介石看的。第三,打给全国人民看的,〝我共产党是抗战的〞,打影响。这就是它在苏联政策影响下的第一次影响,它的抗日战果。

2. 1939年起中共专打国军

那么到了1939年8月23号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后,苏联对华的援助开始变化,开始减缓,开始不积极了,因为它在西边战场上的威胁,它认为它解除了。而日本又发动了一次张鼓峰战役,又被苏联军队打垮了,所以,它认为日本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的对敌抗日战争发生了变化。发生什么变化?它在1939年开始,就已经公开的打国军了。如果说在39年之前共产党仅仅是在山西闹过一次背叛、打过国军的话,那么以后所有打国军的都是在39年以后。我后面要讲打了哪些国军。

那么在39年以后的这一段,斯大林做了什么呢?斯大林对于毛泽东的一些抗战的想法和他的所谓的〝战略〞没有太大的兴趣了,也不要强迫他一定要服从国民政府抗战了。所以,在1939年以后,中共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基本不打日军了。

重要的转变,是1940年的春天。1940年的春天,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给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这封信上,他说:〝我们正在考虑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动用我军精兵十五万,从背后抄到重庆,对重庆进行一次大战。如果苏联愿意支持的话,那么苏联就可以支持我们占领中国的西部,日本支持汪伪政府占领了中国的东部,将来我们再从西部往东打,消灭汪伪政权。这样,我们共产党就夺取政权了。〞他这个念头从哪里来的?那是1939年他的美国朋友斯诺对他说,我们能不能够学习德国和苏联的瓜分波兰的方式,也就是说,你夺取中国的一半土地,让苏联支持你,也就是说做苏联统治下的儿皇帝,让日本人支持汪精卫这个儿皇帝。如果这个计谋能成的话,革命的胜利将提早很多年。但毛泽东接受了他的想法、发给了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以后,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苏联没有答覆。但是,斯大林却派人到了延安,给延安说:从现在开始,苏联政府每个月都支持延安政府三十万美元。这是一。到了八个月以后,苏联政府经过反覆的考虑,在毛泽东的一再催促下,斯大林表态,说:〝暂且不宜采此战略方针〞。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毕竟,我如果支持你们夺取了西部、推翻了重庆政府,就等于在苏联来说又开辟了一个敌后战场,这样的话对当时的苏联不利。但是,就在讲完这个话以后,斯大林让苏联政府又给中共送来一百万美元安抚他们。这些资料都是中国大陆的青年学者们挖掘出来的,我们的老人们把它们说出来的,找到了资料进行核对的。

在这样一个状况下,那么毛泽东怎么干呢?毛泽东虽然没有得到苏联支持他打重庆的欲望,可是他获得了苏联支持他打国军的力量,有钱了。每个月有三十万,又临时送来一百万,他就开始练他的兵,打谁?打国军。怎么打?很简单。大家想一想,这是陕西,这是山西,这是河北,这是山东,这是江苏,苏北,这边是安徽的淮北、皖南。如果说中共的陕甘宁边区只能够局限在这么一小块地方的话,他出不去啊,而且它是服从第二战区阎锡山的领导的,它没有办法。它如果想打天下,如果想利用抗战时期建立自己广阔的根据地,以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做准备,那么它就必须要通过山西,走向河北,走向山东,走向江苏,走向苏南和皖南。共产党、毛泽东的一个基本愿望,就是走出陕西,跨越山西,在整个中国东部人最繁密、物资最丰富的地方建立它的共产帝国,以准备在抗战打不赢日本人的时候它能够从东边往西边解决重庆政府。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战略出发,所以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就开始蠢蠢欲动。他打的第一个是哪一个?他打的第一个就是山西的阎锡山。然后再打河北的张荫梧,然后再打山东的秦启荣,然后再打苏北的韩德勤,我后面会详细谈。

3. 毛泽东之所谓〝打顽〞

这样一个战略布置下来以后,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5年的3月,中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愿望,这样战略的确定,造成了一个在夺取政权的目标的前提下,它面对的敌人是谁?它面对的敌人是国军,不再是日军。那么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作战的战略。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上就已经自夸说〝我们今天在敌后已经拥有五十万军队,我们还有将近五十万的民兵,我们已经能够打出山西了。这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一个〝打顽〞的概念。我不知道朋友们在这里知道不知道,共产党在抗战里〝打顽〞。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打顽〞?他要打国军,他得有理由啊,国军正在抗战啊,底前也是它在抗,敌后也是它在抗,那么你说,你怎么打它呢?他找个理由打啊。他就找了〝打顽〞。什么叫〝打〞,什么叫〝顽〞?〝顽〞就是顽固派,〝打顽〞就是打国民党的顽固派。那什么人才是国民党的顽固派呢?第一种人就是反共的,凡是反共的人都是国民党顽固派。第二种人是既反共又抗日的,也是国民党顽固派。还有一种人,就是蒋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们,他们今天还在抗日,明天就会投降的,那就是最大的顽固派。他认为,国民党今天抗战,明天一定会投降。历史的结果当然不是这样。所以,他要打这些凡是反共的一个名义,把他变成〝顽固派〞,他就可以打了。

既然制造了这样一个〝打顽〞的概念、一个战略,那可是还有一些具体的战略呢?毛泽东很聪明啊,这个人正事不干,邪事有余,他怎么想的?他忽然又拿起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的〝法宝〞来了,阶级斗争。他在1939年年底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抗战统一战线中的中国共产党》,他说:〝我们讲统一战线,并不是不讲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你讲也罢,不讲也罢,阶级斗争都在那里。所以,我们在抗战时期,仍然要讲阶级斗争。〞这是第一条。第二条,阶级斗争是可以调节的。就是你什么时候把阶级斗争搞得大一点,什么时候把阶级斗争搞得小一点,完全是靠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调节的。在座的台湾朋友不理解,我们凡是大陆出来的人,都懂得共产党、毛泽东是怎么〝调节〞阶级斗争,发动那么多次政治运动,整无辜的人民和知识份子的。因此它要阶级斗争大,阶级斗争就大,要阶级斗争小,阶级斗争就小。它认为〝国民党顽固派〞必须大打,那么就说阶级斗争让我们必须打他。如果不需要大打,那么阶级斗争可以缓和一些。第三个,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关系。他提出这么一个关系:他说,阶级斗争就是民族斗争,只不过民族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我们在抗战期间,就是民族斗争期间,抓住了阶级斗争,就等于抓住了民族斗争。抓住了阶级斗争,就要打那些在我们的抗战时期对我们共产党不友好的甚至反共的〝阶级敌人〞,这个〝阶级敌人〞的头目就是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他有他的一套阶级斗争理论和逻辑。他把这一套东西拿出来以后,一下子得到了他党内的许许多多的拥护。所以,他就开始〝打顽〞了。

怎么打的?打得太多了,我只能举几个大的例子。第一个例子,1938年的3月,阎锡山在山西秋林这个镇上召开了一个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解决的是什么?就是解决有十二个晋军的团被共产党渗透,渗透到了完全不听命令、到处宣传共产主义、到处提出要打晋军的〝旧军〞。因为阎锡山做了一件错事,他在抗战开始以后,认为共产党的青年们还是有前途的,还是爱国的、会抗日的,所以他采取了一个〝容共抗日〞的政策。然后他就把共产党的一些青年请过来建立了〝牺盟会〞,就是〝牺牲大同盟〞。〝牺牲大同盟〞以后,建立了〝决死队〞,就是在抗战上要决死,建立决死队。决死队有四个纵队,每一关纵队有三个总队,就是团,因此这个决死队一共有兵力多少呢?十二个团。这十二个团里面,几乎都被请来的共产党员所把持,希望他们能够上前线抗战。可是这十二个团的被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们呢?他们的目的不是打日寇,他们的目的是打掉晋军。我刚才讲了,不打掉山西的阎锡山,他们如何能打到河北,打到山东,打到苏北去?所以,这十二个团就在整个晋军内部发动了什么?发动了消灭晋军〝旧军〞的这样一个运动,叫〝打阎锡山的老底子〞,就是晋军的老底子。打谁?打陈长捷,打赵承绶,这些晋军的著名的将领。所以阎锡山才在3月份在秋林开会,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没想到,秋林会议以后共产党面目公开了,一直到当年的12月,终于爆发了大的背叛,这个背叛就是整个十二个团完全起来要杀晋军,杀晋军〝旧军〞的军官,中级军官、下级军官的妻子和孩子他们都杀。我在研究的时候发现,这一批军队一定是从江西逃到〝长征〞去的,因为他们心狠手辣。这样一杀的话,那么阎锡山当然就要镇压它了,那么〝新军〞和〝旧军〞就打起来了。〝新军〞打不过〝旧军〞,你们猜谁收容了它?林彪的115师,一边支援他们叛变,一边将十二个团中的十个团,全部收编到八路军的115师麾下。这就是共产党在山西发动背叛的第一次,也是打国军的第一次。

那第二次呢?第二次就是贺龙的120师,在山西已经被他们打通了以后,他们深入河北,在1939年夏天,贺龙的120师在河北打散了张荫梧的十万民军。张荫梧上将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自己在河北建立了民军,作为对国军的配合,抵抗日本。他紧紧的抓住了平汉、津浦几条线,在这几条线上让日军不能超越。1938年,他居然靠他手中的民军,就是民兵,完全打垮了日军的一个连队,被白崇禧将军称为〝这是一个奇迹〞。就这样一个军人,死死的守住平汉线、让日军通不过的这样一个中国的抗日将军、国军上将,居然被八路军贺龙部打跑了,整个民军几乎被消灭,残部流落四方。国民革命军在河北的根据地,就被中共所占领了。所以共产党有所谓〝晋察冀边区〞,这个〝冀〞字就是河北,就是贺龙打下来的。

同样在1939年的7月,中共的徐向前纵队队长徐向前,总司令,打到山东。在山东打谁呢?打秦启荣。秦启荣原来是山东省建设厅的厅长,这位厅长在抗战以后投笔从戎,组织了山东的民军,和日寇进行游击战。不仅打他,还打原青岛市长、在抗战时期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沈鸿烈。不仅打沈鸿烈,还要打东北军的抗日名将于学忠,鲁苏战区的司令长官。他居然把这三个人都打光。在1940年的3月,他占领了山东省政府所在地,山东的鲁村。可是,他占领鲁村、打跑了国军以后,日军再进攻鲁村,徐向前马上带着部队躲开了,让日军占领了鲁村。当日军占领以后,不数日,撤退以后,徐向前又转回来把鲁村继续占领。在1943年的6月18日,共产党进攻山东省政府所在地,秦启荣先生这位在山东组织了数万民军抵抗日寇达五年之久的抗日英雄被八路军杀害了。他在山东打大战有四仗,小战不以计数,打的全是国军,占领了山东,建立了山东的根据地。
打完了秦启荣,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个向北,一个向南,会合在苏北。下一个目的就是打台儿庄的主力部队,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部。因为不打韩德勤苏北拿不下来,苏北拿不下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就不能连成一片。所以它集中力量四打韩德勤。它第一次打韩德勤,是打的韩德勤的陈泰运部,拿下了泰兴县。第二次打韩德勤,是所谓新四军著名的〝黄桥战役〞,利用大的兵团作战,打死两位将军。一位将军就是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在撤退的时候被逼到河中淹死,李守维中将。打的第二个就是国军的独立第六旅旅长中将翁达,被打败以后自己吞枪自杀。在整个抗战期间,军以上的军官,中将以上的军人,一共战死在战场上的只有十位,其他的是中将以下的,或者后来追为上将的。在十位当中,就有两位被打死在新四军的枪管之下。四打韩德勤,等到第四次打韩德勤的时候终于消灭了韩德勤所部整整两个旅,两个旅的旅长被新四军杀害,韩德勤本人被新四军抓住,后来经过国民政府交涉才放还了回来。正是这样打江苏,才把整个的苏北和苏中地区都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

中共并没有满足于此。刘少奇担任新四军政委以后,华东局的书记,他原来要继续在江苏打,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共产党将军,现在居然被画在一幅抗日的长卷当中、称为〝战死在对日战争的战场上的共产党将军〞,他的名字叫彭雪枫。彭雪枫是抗日的将军吗?我今天告诉大家,我全从共产党的资料里面来的,告诉大家,彭雪枫整整八年抗战,没打过一次日本人!他打的全是国军。他怎么打死的?1944年的11月,日军决策了〝一号作战〞,在一段时间里面打破了我们的平汉线,引起了湘桂战争。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突然发现,既然打破了平汉线,他的根据地就必须向西发展,就马上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津浦线向平汉线西进。彭雪枫就是这次西进打国军的〝英雄〞、〝先锋〞,在河南夏邑县东八里庄,彭雪枫亲自领导了一次〝打顽〞的战斗,在这次〝打顽〞的战斗当中,他消灭了本地的地方上的抗日军队和它的首领李光明。可是,打赢了正在他兴奋的时候,清理战场的时候,一颗子弹从背后打中了他的心脏,他被打死了。这样一个〝打顽〞的、打国军的人,也成了抗日的将军吗?也成了战死在抗日战场上的将军吗?这是对国军的侮辱!今天,在共产党的任何一个对抗战的所谓的研究当中,许多人、许多朋友,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心的,不知道,都把彭雪枫当作中共军队在抗战中战死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二名将军。我以为,历史到了该彻底澄清事实的时候了。

这就是所谓的〝打顽〞。那么我现在说一句话:一位新四军的子弟,他为他父母的〝抗战〞想增添一点光荣,他写了一篇文章,用他的话来说,用了多年的研究,终于写出这一篇文章来歌颂新四军抗战,在这篇文章当中他下了一个结论,他说新四军打死了日军多少万,打死了伪军多少万,同时新四军〝打顽〞打死了国军十四万三千人。他说仅仅一个新四军就在抗战八年当中打国军打了三千二百次。我不相信他的话,我就继续查,他只不过是为了父母嘛,我就继续查,查了以后我才发现他的话有来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侯树栋先生写了一篇歌颂中共抗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有一个总结:抗战八年中,我军〝打顽〞打国军共三千二百次,打死、打伤、俘虏国军十四万三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的结论,我想我们总该相信了吧?他缩小了,打国军何止打死、俘虏、打伤十四万三千人。

整个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进行了〝打顽战争〞的〝抗日战争〞,就是这样的让他们夺取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苏北、苏中、苏南和淮北、淮南、皖南整个的地界。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他的仗是怎么打的,他的〝抗日〞是怎么〝抗〞的。

(未完待续)

(未经讲演者审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