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1月19日讯】开卷有益。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说的是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
开卷有益,就有益于健康而言,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之说,读书可以使人聚精会神,知识增加可以抑制一定程度的精神老化。明人吴略微曾说:“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优惠及之。”(《家诫要言》)明代御医龚廷贤则进一步指出:“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延年良届》) 宋代文学家陆游《枕上作》一诗的颔联:“愁得酒厄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讲的是愁烦时虽不能用酒消愁,可生病时则须书卷作良医。读书不但可以启智、医愚,而且还是治病的一种辅助疗法。春秋的鲁国,一位名叫闵子骞的人,因名利不遂,忧虑成疾,后来读孔子书,开了心窍,正确对待自己的志向,病就好了。《三国演义》有“读书祛头风”的描述,说的是“曹操读了陈琳‘讨曹檄文’,惊出一身冷汗,久受折磨之头风霍然而愈。”清·熊伯龙《胎谷堂诗文集》中曰:“忧愁非书不释,愤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从古至今,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为什么读书能祛病延年呢?第一,读书能使人移情、摆脱不良情绪困扰,化解积郁、宽畅胸怀,促进身心两健。第二,读书有利于樱脑肪衰。英国散文家斯蒂尔有言:读书之于心灵犹如体育之于身体。其实,读书是一种心理运动,读书、咏诵,不仅视觉器官和口腔要运动,思绪也要随着书中的情节、感信、哲理、节奏、音韵而起伏变化。还要心脑不停地思索,从中获得启迪。现代医学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读书就好像服用“超级维生素”,可以使大脑、性格甚至身体重新充满活力。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促进有益的激素和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神经生理学家指出;“脑子用得越少,越易老化。”第三,好的书籍、诗文,因其优美的描写,生动的情节,风趣的文字和叙事论理的逻辑,对读者的精神产生微妙的影响,能够增加生活情趣,调达情志,淡化郁情,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如果朗读,还有扩大肺活量的效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中心调查,肝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的死亡率与思考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得病后的死亡率越低,长寿的可能性越大。国外医学界有人做过研究,他们挑选了16世纪以来欧美伟人400名,看看哪些人的寿命最长,结果是读书人居首,平均寿命达79岁。又有人利用电子计算机对600多名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学历分析,发现其中99%未上完中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仅有2人。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证明;读书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