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官邸制”真的可以遏制腐败吗?
【看中国2013年11月17日讯】据新华社报道,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探索实行官邸制。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的建议》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2013年初设立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负责人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课题在今年6月初步完成,形成三个研究报告:《国外官邸制研究》、《中国古代官邸制研究》、《当前我国领导干部住房现状分析与改革趋势》。
官邸制,作为一种官员住房的制度,已在国外实施多年。简单来说,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官邸制,在国外并不鲜见,在本土却是新鲜事。所谓官邸,人们的常识是,高级官员办公和住宿的地方。比如,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同时也是其办公室。官邸暗含的意味在于,高级官员在任,可以住用官邸,如果卸任、离任、升任,这个房子你得交回去。套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
有资料显示,从2008年开始媒体频频曝光官员住房腐败的问题,凸显出干部住房监管制度缺失的问题。同时,由于市场与权力的结合,以权谋房的现象普遍,从而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和住房腐败。
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官员在任期间的住房由当地政府提供,但随着他在不同地区任职,在各个地区都有住房,出现了一名官员占有多套住房的现象。另外,官员的住房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中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官员从国家手中以低价买入房产,当市场价格上涨后再卖出,其收益就成为个人资产。官员获得住房总是伴随着公权力的使用。最开始,有官员利用“自有土地自建房”等名义建设自有住房,后来出现了以职权低价“团购”住房。
但是,“官邸制”不能解决所有出现的官员住房问题,只能解决重要职位官员在任期间的住房问题,减少官员占多套住房的情况。“官邸制”解决了在任官员的住房问题,一旦卸任了,住房怎么解决呢?还需要设计补偿制度,让退下来的官员有合适的住所。其实,这只是暂时缓解了地方政府用于高级干部住房的财政支出,最终还是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官邸制真的可以遏制高级官员“以权谋房”和“低价购房”的腐败行为吗?官邸制的初衷是让他们不能想住什么房子就住什么房子,想占多少房子就占多少房子。虽然可以让他们住在官邸里,你能让他们的亲属都住在官邸里吗?再说了,现在是“裸官”当道,还有多少官员会用自己的名字登记产权吗?可是他们可以用别人的名字登记,一样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因此,一些人认为“官邸制”可以让市场上商品房供给量增加,可以让房价降下来的想法非常天真。退一万步说,不能“以权谋房”还可以“以权谋金”以及各种奢侈品。即使让官员公布个人财产也无济于事!在这种形势下,除了每个地方造豪华官邸,没什么大的变化!如果官邸成为一部分高官的特权,还不能保证其他官员和公务员怎么想,搞不好会刺激他们加快腐败的步伐。
与其探讨“官邸制”还不如探讨“权力制衡”。没有像国外那样的权力制衡机制,“官邸制”可能照虎画猫,搞成“四不像”。没有制衡的权力,官员可以为所欲为。虽然有一些腐败官员被查处,但是已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伤害。只有通过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司法独立等制度,健全与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发生,而这也是人民群众更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