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积淀与酝酿后,互联网金融早已按捺不住。于是,面对以商业银行为
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开始挑起了战争,迎接着属于自己的元年。图片源自网络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0月31日讯】面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开始挑起了战争,迎接着属于自己的元年。
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国的金融业也迎来了一次革命性——互联网金融革命。
继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之后,拥有中国最多网络用户的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中心,而其首个支持的华夏基金产品首日更是卖出10个亿的销量,刷新了中国基金业销售记录。可以说,百度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独有的创新模式和令人期待的高收益率而后来居上。
事实上,在余额宝和百度理财产品之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草根模式已经在悄然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较2012年底增长10.8%,使用率提升至41.4%。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较2012年增长了43.0%,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马云的支付宝,作为一种第三方支付业务,已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除此之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在中国也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至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就有几百家。
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希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中写道:“金融体系是一项新发明,而塑造这种体系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只有细致入微地引导其发展才能将其成功地引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改造。”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引发金融界的震荡和革命,除了互联网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金融,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迅速匹配、信息对称,同时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弱化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脱媒。
从而在金融层层管制的体系下硬生生野蛮生长出一种完全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全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又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资金的流动高度透明和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这种新的金融模式既是对传统金融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场新的金融革命。
以百度的互联网金融中心为例,可以说,其大数据、搜索、开放以及共享的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特质体现的非常彻底。相比于传统的金融企业,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开放。这种开放既体现在理念层面,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数据层面。百度覆盖了中国5.91亿网民中的95%,这个用户大数据非常惊人。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平台每天要响应超过3亿次的金融理财需求,百度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推出最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这不仅是传统金融无法比拟,也是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极力追求的。未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公司,绝非传统的金融,而是极有可能出现在互联网领域。
对于管制森严、改革滞后的中国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显然具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那就是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门口的野蛮人”的介入,打破中国金融的垄断。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现实,使得“金融”在中国成为一种极为昂贵的资源。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必然削弱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就金融业资产占GDP的比重、人均金融资产等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和中国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在人均占有金融资产方面,我们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距离则更大。
1990年,美国和日本人均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06倍和246倍,今天尽管差距大大缩小,但仍然在30倍以上,而在金融外交、金融战略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等方面,我们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国,金融小国。因而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但却处处被动,受制于人,难以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从业者强行介入金融领域,对于打破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和惰性,其意义不言自明。我们看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杀入金融业后,中国的银行业主动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在互联网金融方面都推出了一些自己的产品和举措,并且将互联网金融视为未来发展的大战略。而百度的金融理财中心、腾讯的微信、新浪的微博、马云的阿里巴巴等庞大的用户数据,更是给互联网企业杀入传统的金融业给了十足的底气。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还是平安的马明哲都认为,传统银行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银行,而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企业。
“二马”所言,绝非捧杀,而是的确看到了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嬗变,传统银行如果不主动加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肯定会成为灭绝的恐龙。
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看,无论是百度的理财产品,还是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都还不足以对中国的传统金融造成毁灭性的颠覆,但其革命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并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
这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要求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呼声也随之而来。这在中国任何开创性领域,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新生事物,中国人只习惯于去防范风险,而很少用包容和宽容的思想去鼓励新生事物的发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缺乏创新的观念因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人人贷的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风险。但这不是对互联网金融踩煞车的理由。放眼全球,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全球都在移动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厉兵秣马,争夺战略制高点。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监管的基本原则上,应该以鼓励为主,对于看不准的,以前没有监管的领域,应该宽容和放行,而不是充分论证风险之后才允许做。
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就以监管风险为名,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设置障碍,实属倒掉脏水的同时连孩子都倒掉。互联网金融的特质决定了,用过去的思维和理念对其监管,是防范了风险的同时,扼杀所有的创新。以引发争议的目标高收益率为例,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目标高收益无疑惊人,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以及平台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易成本远低于传统模式,高收益完全有可能,禁止高收益承诺,无疑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观念决定未来,包容才有创新。未来能够真正引发中国金融风暴的,就是这些硬生生进入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正如马云所言“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中国传统金融和欧美差距甚大,但互联网金融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关键是,是鼓励其发展,还是以风险为名限制。
为了中国的大金融战略,给勃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多一点宽容,在监管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