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0月30日讯】过去的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染上了不少坏毛病,比如:对上隐瞒真相、忽悠政府,对内投机取巧、无所不能,对下欺负亿万民众(储户)、雁过拔毛。资本市场、证券交易和商业银行的坏毛病都不少,诸如忽悠上市、不务正业、崇洋媚外、垄断坐大、腐败堕落、邯郸学步等现象在金融领域中高层比比皆是。就近两年的情形来看,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因种种原因日趋走低,而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银行业的利润却稳步快速增长,2011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利润增长率分别是32.91%、18.9和13.8%,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长率分别为25.4%、-5.8%和7%,而缺乏垄断保护的民营实体产业的利润增长率则会更低。这种情况或许对金融业和国家财政而言是喜,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则是忧,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国民经济从结构到形态,已经严重扭曲。
前不久,《2013胡润创业板富豪榜》相互数据显示:337位来自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东个人财富人均超过5亿元,创业板当之无愧地成为批量制造“土豪”的场所;而在四年前,个人财富超过5亿元的股东仅有33位。到底是什么因素、使谁的钱充斥到他们的口袋。值得深思!
在全球化大趋势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业正在受到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业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逐渐失去金融业的操守,偏离银行业的本质属性。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从其诞生开始,上帝就赋予其一个本质属性:服务于实体经济而生存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有一个本质原因:不断加剧的全球化使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欠发达中国大规模转移,而建立在原有制造业格局基础上的全球金融格局面临极大威胁;日益开放的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加速发展并大大带动了本国的金融业发展,在有限度地吸引力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外,也拒绝了西方金融业的服务及大量游资,由此导致西方金融业缺乏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大量货币资本演变为货币泡沫,西方金融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虚拟经济和衍生交易维持运转,最后导致货币泡沫破裂,发生金融危机;直到现在,大量货币被欧美金融管理机构囤积在各类金融交易的资金池中;同时为了防止货币泡沫破裂并吸纳更多的货币进场,各大交易所加大力度和变相降低标准,加大吸引海外公司入场。从这个角度讲,全球金融危机的警报并未解除,如果欧美金融管理当局若策略失误,巨额债务包袱再度给金融领域释放泡沫,必将大大加剧全球金融危机风险因素,所以,美联储巨大的压力背后,无疑会通过债务渠道“泄压”。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本应有机会和条件很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使整个金融业在服务于实体经济过程中真正做强做大,但现在的危险因素是,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跑偏了方向,一方面“残酷无情”地盘剥和挤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在一些所谓的海归金融精英及崇洋媚外的投机分子的忽悠下,偏离了金融业的本质属性,失去金融业的贞操,不切实际地引进不少西方的金融业务和投机产品,并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毒素。由于国家财政和少数投机者可以大大受益,结果所谓的金融创新演变为西方金融衍生业务的“跟屁虫”。在我看来,中国整个金融领域,已经开启的虚拟衍生交易,都是弊大于利,应该统统关掉,中国虽然见识少、觉悟晚,但也不至于跟在欧美国家金融业的后边“啃吃西瓜皮”。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亟待按照“市场化”的价值准则,加快完善适应于市场化机制的要素和机能,使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存在价值及市场角色回归常态。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