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9月13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威廉亚洲官网 物价数据中,从更能反映价格威廉亚洲官网 变动的环比数据看,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1%,而上月是下降0.3%。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猪肉价格已进入上涨周期,对CPI的影响在随后几个月可能会进一步显示出来。而极端天气,包括东北洪涝灾害、南方高温干旱,可能会对后期粮食价格形成一定冲击。再加上国际市场油价再度走高,一些新兴国家通胀率再起,中国价格调控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在中国现代零售世界,这里很多商品的价格远超其他很多国家。如果考虑到收入差异,这种价格差异就更为明显。简单的意式特浓咖啡加入些煮开了的牛奶,在中国竟然成为贵得离谱的奢侈品。
收入发展中,物价超发达
斯密街商务咨询公司对比了中美两国50个品牌旗下500件商品的价格,数据显示,中国出售的服装价格比美国平均贵出7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似乎也愿意为优质商品、特别是进口产品付出更多银子。
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7200美元(按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人民币,约合3981美元),大概是美国的六分之一略高些。然而在北京的星巴克店里,大杯拿铁卖4.8美元,比在美国的售价高出1美元。
在中国,一台iPad2平板电脑基本款的售价是488美元,而在人均收入42693美元的美国,同款平板电脑的价格是399美元。
一辆凯迪拉克凯雷德6.0混合动力标准款汽车在中国卖22.9万美元,而在美国的售价刚刚超过7.3万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发言人说,一辆在中国生产的别克昂科拉汽车的在华售价是24477美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为24160美元。
在北京的哈根达斯门店,一个朗姆酒葡萄干冰淇淋球价格约合5.4美元。在华盛顿特区中国城的哈根达斯门店,含税的价格为4.68美元。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奶粉的价格普遍偏高。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雀巢同系列奶粉国内外价差近200元。
高定价迎合讲排场的顾客
星巴克和哈根达斯等品牌给中国消费者设定了更高的价格,以便打造一种质量更高的形象,从而吸引那些讲排场的顾客。
据了解,在中国开设一个零售门店可能需要数月时间——通过检测并申请执照的时间。获得批准和官僚程序是有代价的;所有这一切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麦肯锡咨询公司董事安宏宇说,星巴克和哈根达斯等品牌给中国消费者设定了更高的价格,以便打造一种质量更高的形象,从而吸引那些讲排场的顾客。
星巴克公司的发言人说,产品价格因市场而异,在中国,顾客喜欢座位更多、面积更大的门店,这类门店房租成本更高,因此产品价格也更高。
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差异是由政府税收和进口关税导致的。在奢侈品方面,有关部门几乎并不在意是不是天价的问题,这就抬高了凯雷德等进口商品以及奢侈品的价格。一辆凯迪拉克凯雷德被课以总计约人民币38.6万元(合6.3万美元)的消费税。
德国奶粉第一品牌喜宝的董事长斯特凡•喜宝认为,中国奶粉价格偏高与中国特有的市场结构有关。“在德国,我们的奶粉可以由厂商直接供应给零售商,而在中国,因为区域广阔,根本不可能实现厂家直供,必须经过经销商制度来进行分销。除了分销成本外,进口奶粉要进入中国市场还要加上各种税费,这都会直接拉高进口奶粉的价格。”
中国奶粉品牌过多也是导致奶粉价格偏高的间接因素。有代理商说,由于奶粉品牌众多,经销商和分销商的可选性也增多,对厂家的要求提高,“在大商超渠道,没有100多万元的进场费根本进不去”。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因为食品安全理由偏好洋奶粉,也使奶粉价格水涨船高。
专家们指出,价格还常常反映出各家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效率低下问题。凯威莱德律师事务所驻北京的大中华区公司业务主管李大诚说:“在中国开设一个零售门店可能需要数月时间——通过检测并申请执照的时间。获得批准和官僚程序是有代价的;所有这一切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星巴克公司的发言人说,产品价格因市场而异,在中国,顾客喜欢座位更多、面积更大的门店,这类门店房租成本更高,因此产品价格也更高。
多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似乎也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优质商品、特别是进口产品。企业乐于索要中国市场能够承受的价格,甚至发现高价可能有助于创造一种质量光环效应,从而在心理上争取到客户。
在许多情况下,当外国厂商提高价格后,中国厂商也会纷纷效仿。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并从国外进口产品以来,这些进口商品获得了注重形象的消费者的某种偏爱。
华盛顿的咨询师王飞(音)是在武汉长大的。他说:“传统上,外国产品被认为做工更好、更有品位和更加出色。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他们所拥有的物品所决定的。”价格昂贵不但不是妨碍,反而吸引了那些希望炫耀自己新获得的财富的人们。
消费者醒悟,抵制高价货
一位满腹怨言的购物者曾对美国记者说,今后真的“不值得再在中国买东西了”。
现在,抵制高价商品的中国消费者多了起来,他们厌倦了高价格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感,并且学会了货比三家,这一点要感谢互联网以及出境游的增多。对价格感到不满的中国消费者对于那些竞相在中国内地扩张实体门店规模的零售商来说,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30岁的金融从业人员关洪磊(音)便是其中一员,他只在海外网站或香港买东西。关洪磊说:“在中国买东西很不值。如果不着急的话,等着去别的地方买。”
总部设在上海的斯密街商务咨询公司的高级经理詹姆斯•巴顿说,随着出境游的增多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消费者开始对比国内商品与海外的价格,然后等着出国的时候再买。
随着出国旅游的人不断增多,中国人变得更加熟悉外国品牌,更加了解海外市场上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并对国内商品也有了同样的预期。“注重价值的消费者并不是挥金如土。尽管他们愿意为价值而花钱,但他们希望确定自己花钱得到的确实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报告说,收入较低或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更在意价格,但与过去相比他们的选择也增加了很多,中外企业因此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力争打造更为平衡的消费驱动型经济,监管者也开始打击那些他们认为以不公平的方式操纵市场定价的公司。中国有关部门前不久以价格操纵为由,对国内五家珠宝零售商处以总计人民币1060万元的罚款。今年8月,中国经济规划部门对汽车、制药和婴儿配方奶粉等行业的产品定价展开调查,以便查明哪些产品在中国内地的价格高于其他地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