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芦山地震七日祭,四川全省默哀3分钟,哀悼芦山7.0级地震遇难同胞。地震刚过5天,当地政府就拿出了经济损失评估报告,三个重灾县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93.58亿元,是其上年GDP总和的21倍。数值之高引外界争议。
此前,有几家非官方机构也发布了雅安地震损失预估,如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大致为422.6亿。美银美林则认为,地震可能仅需要100亿左右的重建恢复资金。1693.58亿是这些数字的4-17倍。
芦山县25日晚发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51.71亿元,是三天前的三倍以上。这一数字是当地上年GDP的40倍。玉树7.0级地震的这一倍数为13.3倍。两地震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仿。宝兴县24日发布的数字比22日晚的数据增长了几十倍。有网民调侃,如果地震发生在北上广,估计都可以买下地球了。
根据公开的资料,雅安市“十一五”期间完成总投资1161.4亿元,而“十五”期间只有322.6亿元,“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总投资为421.94亿元。15年的投资总和也不过1905亿元。“十一五”投资高涨主要得益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除去这个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雅安的总投资也不会超过1693.58亿元。这相当于,雅安地震将所有近现代建筑全部夷为平地,虚报了至少一千亿。
政府官员之所以要反复对填报损失的人“打回重填”,因为重建投资与直接经济损失挂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重建总投资额分别是直接经济损失的1.03和1.40倍,而这些资金来源于中央、省级财政、对口援建、银行信贷。如果地方财政能以1:4的杠杆撬动投资,往高虚报损失何乐而不为?很多以往的烂账也好抹平了。
2012年1月4日,《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等4项国家标准批准发布,3月1日起实施。这些标准在是汶川、玉树地震现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震现场调查工作和地震灾害直接损失评估工作的成果。
根据标准规定,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地震及其场地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其折算价值以整修、恢复重建或重置所需费用来表示。在计算房屋建筑的直接经济损失时,不能只依据建筑面积和单价,还需要不同震级下的“破坏比”和“损失比”两个指标,是个复杂的过程。比如,在同一地点,有的房子因为抗震性能好,小修可用,有的需要大修,有的只能推倒重来。
云南省地震局的研究报告认为,一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需要3天以上的现场震害调查,方可准确圈定灾区范围;一周以上时间的现场调查、抽样调查点数量才能满足震害经济损失评估要求。而雅安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拿出了数据。原来,数钱是地方政府效率最高的工作。
有人反驳说,我们的体制优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雅安地方政府一半人救援,一半人评估,拿出评估数据的速度会超常规。这次以中国地震局的名义派出的灾情评估人员多达400人,四川省层面也聘用了许多社会评估人员,雅安的数据需要与上述两个部门的统计对接。
的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能让我们的灾民快速地住进帐篷,而喜欢争论来争论去的美国,8年前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新奥尔良遭水淹,至今还有人居无定所。问题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办出的是地震中倒的多是民房、学校,政府大楼巍然不动。汶川地震后,重建最豪华的是政府办公楼,不少官员建成了千万富翁。雅安地震中成“站立废墟”的还是学校。这很难让人觉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符合“三个代表”。
以往,中国穷乡僻壤的地方政府都争戴一顶“贫困县”帽子,有了这个名头,每年都有中央财政补助。如果雅安近1700亿的地震损失评估获得批准,那么,要一顶贫困县帽子已经落伍了,官员盼一场地震才是头等大事。以后,这样的情景剧可能时有发生:某县财政局长愁眉苦脸地跟主管经济的县长汇报说:“赤字严重,怎么办?”此时,突发新闻:我县发生7.0级地震。县长先是一惊,然后大笑,拍着局长的肩膀说:这下问题全解决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