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学会三种思维 孩子会坦然面对挫折(图)

 2012-12-24 17:0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一、  我有一个魔法吗?

当今社会压力这么大,有心理问题的人那么多,如何让孩子能承受,坦然面对挫折、失败、不如意,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有一种方法,不需要孩子有很粗壮的神经、天生坚毅的性格、不需要大风大浪的磨练,不需要有意制造挫折,只需要好好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小失败、不顺心、不如意、小意外、批评,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并且学会真正的坚强!

你会问,那是真的吗?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方法吗?维尼难道《哈利波特》看多了,也相信魔法了?

这是真的,这就是认知疗法!

我们回忆一下认知疗法的简单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你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对你的情绪和行为。

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应用到挫折和失败这些事情上:不是挫折和失败本身,而是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你的沮丧、消沉、忧愁的情绪和灰心、畏惧的行为。所以,如果对挫折和失败有一个合理的、积极的习惯性思维,这些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就会形成一个牢固的防火墙,在面对挫折时,这种认知就会改变这些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对每一次挫折都能如此习惯性地积极看待,自然坦然面对挫折,那么坚强的性格就形成了。

二、真正的坚强

这是一种真正的坚强,因为你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虽然最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但用合理积极的习惯性思维去看待它们,就会比较坦然,甚至有一些积极的态度,这样就很容易承受挫折,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

而一般意义的坚强是什么?是认为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痛苦、压力、煎熬、难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谓的坚强就是忍耐力强,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听起来很让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义和团当年勇敢地向洋枪洋炮发起冲击一样!而且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难、折磨人的事情,有时会把人压垮了。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容易、可靠的方法:认知疗法,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三、形成三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每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其实都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1、坏事变好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很少习惯地从这个角度去想,所以这个道理虽然知道,但是不会想到去用。我以前很疑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为什么对自己没有用呢?后来才明白,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些道理和具体的事情多结合,逐渐地把它变成习惯性思维,所以事到临头,根本想不起来。

我现在就很习惯于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失败、挫折:经过努力,坏事是可以变成好事的。比如最近腿受伤了,虽然是件坏事,但是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呆着,写写博文,也很好。孩子也是这样,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也和她一起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件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我们再买个新的。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逐渐地,坏事变好事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自然,面多挫折的时候,就不那么愁眉苦脸,甚至会高兴了。

2、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生活中有些挫折失败的确关系重大,比如中考、高考,但是绝大部分挫折、失败不是那么重要,只是一个生命长河的一个波澜而已。

为什么有些不顺利会给人造成负面的情绪?运用认知疗法的原理来分析一下: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严重,而是人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夸大了它的影响,把它看得严重,而一个事情你觉得后果严重自然会有负面情绪。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性思维,对孩子的问题都喜欢上升到影响人生的高度,总是看到很长远的影响。如此一来,怎么能够坦然、淡定呢。其实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避免夸大!

比如在青岛,小学的考试与升初中基本没有关系,所以只要孩子平时学习做得好,成绩考试有些波动有什么关系呢?波动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长何苦那么一惊一乍,紧张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长会很容易把这种夸大的思维模式“传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长不打不骂,什么也不说,孩子也会从家长紧张的表情、沮丧的态度中体验到。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夸大事情的后果,心态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经》中说:知常曰明,这有多种解释。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这些事儿是正常的,就不会迷惑,就会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其实是没什么的。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多大的事儿啊,有什么啊!如果都这样想,应该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淡定,这样的认知自然会有淡定的情绪和行为。

我没事儿和孩子聊聊天,在她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之后,告诉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的,也没什么。

1、考试成绩会有波动是很正常的。一个学生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完全掌握好,所以题目有可能是自己不擅长的,临场发挥也会有好坏,所以考试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好,实际上就像要求孩子变成神一样,是可笑的。

2、暑假作业有些数学题不会做也是正常的,因为题目的知识点超出了孩子的范围。不会是正常的,会做才是奇怪的。

3、一年级孩子写话不大会写是正常的,没有文字、阅读基础,写作文自然是困难的,这不说明孩子笨.

4、同学中有人捉弄你、骗你也是正常的。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性格那么好的、品质那么好的人,我们借机学会识别这些,也是一件好事。

5、小朋友有些缺点是正常的,谁没缺点啊,不必太在意。

6、东西会损害,会丢,偶尔摔一跤,磕破点皮.......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追求万事如意,那其实是个谎言。

7、比赛输,是很正常的。谁也不能保证我们一直赢呢?那才奇怪呢?尽力就可以了。

8、被批评,是很正常的。谁也可能会被批评啊,这不代表什么太多的东西。

9、老师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是很正常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招人喜欢的,也不能期望人人都喜欢自己。

这些事情很正常,所以没什么,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现得很淡定。参考 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

3、顺其自然

我的核心思维是既努力,又顺其自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自然会去努力,争取把坏事儿变成好事儿。但是,自然不可能都变成好事儿。所以,此时需要顺其自然。

此时顺其自然就像“尽人事,由天命”中的“由天命”,说通俗点儿就是“听天由命”,“服从命运的安排”,这好像是个很消极的词儿,是“封建思想的余毒”,因为不都是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吗?要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吗?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去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试图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做不到,也就听天由命了。

其实这绝对不是封建余毒,而是深湛的人生智慧!

由天命,并不是说一生下来命运就注定了,不可改变的,而只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够左右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能否顺利,是由很多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没办法,就安然接受这些现实,服从所谓“命运”的安排。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那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近代的圣人“曾国藩”年轻时是“人定胜天”主义者,非常推崇意志的力量。他说: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他的确也靠意志和才能做出了许多事情。但是,在由“大荣”转瞬变成“大辱”之后,他陷入了抑郁、失眠之中。才体悟到人力的无可奈何,命运的难以琢磨。而体悟之后,曾国藩一改过去的急切急躁,在处理大事时变得从容不迫,用我的话来说:心理成熟了。

听天由命,看似是一个很消极的思想。但是在“尽人事”之后“由天命”就是很积极的。因为知道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之后,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把失败、不顺利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肩上。这样,面对不顺利、失败会很坦然,也会更坚强,试想,这样的心态自然是有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的!

假设你不听天命,不顺其自然,是个“自虐狂”,把这些事情都归罪于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那结果会怎样,懊悔、自责,这些多了,会逐渐毁了一个人的。

所以,我会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慢慢告诉她顺其自然的思想。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了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单词听写,她开始错的比较多,我告诉她:错就错了,我们想办法改进就是了——顺其自然。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孩子会说,坏就坏了吧——顺其自然。

朋友呢,我们好好相处,但有时小朋友闹点矛盾,会“威胁”女儿不跟她玩儿了,女儿会说:不跟我玩儿就算了——顺其自然。

期末考试,我们会认真复习,但是对成绩顺其自然。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润物细无声,逐渐地,顺其自然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那么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即使失败,也就可以安心地顺其自然了。参考做好你能做的事——用认知疗法应对压…。

四、从小就开始学习

这个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是最适宜的。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体系,可以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之后,结合这些事情慢慢地把一些合理的认知告诉她,逐渐地,这些就成了她的核心思维或者习惯性思维。但是如果小时候播下的是不合理的核心思维的种子,长大就会成为一个不合理思维的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就很困难了。

但是这需要家长有更深的体会,因为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真正地懂得,思维都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在遇到具体事情时有一个合理的分析,更不可能把这些道理令人信服地传授给孩子的。我看到很多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比如,家长到了孩子公布成绩的时候都紧张得不行,怎么可能让孩子相信应当对成绩顺其自然呢?

所以,其实原理很简单,但做到绝对是需要功夫的,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来源: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