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撷图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的“上火”经历,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然而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小毛病,用一句“上火”以概之。要知道,小毛病往往隐藏着大问题。
其实,“上火”往往是体内有炎症的表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证实,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是许多重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包括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
为什么你老爱“上火”?
无论是在哈佛医学院的课堂里,还是在国内的医学会议上,常常有人问到我关于“上火”的问题:“上火”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如果没有,为什么许多人都有过“嘴里起疱、咽喉肿痛、皮肤干燥、脸上长包、痔疮便秘”等“上火”的经历?如果有,那么科学根据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但并不代表只有中国人会“上火”。事实上,“嘴里起疱、咽喉肿痛、皮肤干燥、脸上长包、痔疮便秘”等“上火”症状在外国人身上也会见到。只不过“上火”是中医对多种症状的一个模糊、笼统的说法,难以从现代医学中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称呼,但仔细比较后就会发现,在这点上中西医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通的。
上火?发炎?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中医里的“上火”与西医所讲的炎症(inflammation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火”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由于体内的自由基过多所导致,而炎症是自由基突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炎症是引起“上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火”的症状多表现为溃疡、疖肿和脓疱,出现红、肿、热、痛;这与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对炎症的定义——“发红、灼烧、疼痛及肿胀”也是一致的。因为炎症其实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当致病因子从外界入侵或在体内产生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将会发动免疫细胞到现场清除这些“不速之客”,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最重要的是,“上火”和炎症的发生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由于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或者由于毒素在体内积存过多,或者吃进去过多含有自由基的食物,从而引起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受到损伤所致。
小知识
从字面上看,汉字的"炎"字是"火上加火", 离不开"火";英文中inflammation (炎症)的动词形式inflame (发炎),本义为"燃烧",也必须有"火"; 而inflame 又来源于flame,即"火焰"之意。由此可见,发炎与"上火"都与"火"有关。
网络撷图
看不见、感觉不到的致命“内伤”
万事皆有因,生病也不例外。追溯各类疾病产生的根源,身体内部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和DNA 分子(传递人类基因的物质)受到致病因子的伤害就是引起我们生病的初始原因,这种伤害也被称为“内伤”。即使身体内部的细胞完好无损,但倘若它周围的微环境发生了紊乱,失去了平衡,也就等于受到了“内伤”。相比身体外部受到的刀伤、撞伤等“外伤”而言,身体内部的细胞和DNA 分子所受到的“内伤”要更为隐秘和致命。
不过,人体的结构也非常奇妙。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一张精心布置的“防护网”,再微小、再隐秘的部位受到伤害,这张网都会灵敏地发出警报,那些具有修护、免疫功能的细胞(例如白细胞)就会像警察一样迅速出动,清除致病因子和受到损伤的细胞。这个过程就表现为身体的炎症反应。
如果免疫警察能够迅速将致病因子拿下,使战斗速战速决,炎症就会很快消失,身体也会重获平静。但倘若“战斗”一拖再拖,出现免疫警察和致病因子双方僵持对峙的局面,我们的身体就会表现出炎症迟迟不消,从急性转为慢性。而这决不是什么好现象。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认为,长期不消退的慢性炎症是现代多种疾病的共同诱因之一。
炎症反应是身体免疫力起作用的表现。但倘若免疫反应过盛,炎症迟迟不消,“火”迟迟不退,情况就大为不妙了:不但容易受到“ 内伤”, 更容易引发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重大疾病。
炎症的“孩子”叫癌症
其实,炎症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人体会经常出现炎症反应,只不过有些反应还没有变成病症让我们感受到,有些反应则已经表现出关节炎、支气管炎、肾炎、肺炎、咽喉炎等外在症状。
炎症程度的高低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自由基就与炎症关系密切。如果体内自由基的含量过高,就会加剧炎症的反应;反过来,炎症也会促进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即炎症和自由基可以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回圈。
实际上,炎症本身是有益的,它其实是一个防御的过程。如果机体不再出现炎症,就意味着失去了免疫力,像艾滋病人一样无法对抗外来的细菌、病毒,从而可能出现感染,甚至死亡。但是,如果炎症持续的时间过长,性质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炎症之火如果该攻不攻,则会出现免疫缺陷;反之,该退不退,则出现慢性炎症。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认为,长期不消的慢性炎症是现代多种疾病的共同诱因之一。其中,不仅包括关节炎、肾炎、肺炎等常见疾病,更包括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症等让人恐惧的重大疾病。
从炎症到冠心病
以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为例,它的发生就可能源于慢性炎症。如果把人体看做一台精密的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总发动机,它的每一次搏动都在为各个部件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而心脏的动力就来自与它紧紧相连的叫做“冠状动脉”的血管。
不过,这根血管非常脆弱,尤其是它的内膜,最容易受到“内伤”。一旦被致病因子破坏,这层膜就会像年久失修的木地板一样翘起、开裂,不再光滑平整。倘若没能及时控制,地板就会日趋恶化,惨不忍睹。表现在我们的身体上,就是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恶性回圈,最终转化为慢性炎症。
当血管内壁出现了“翘皮”和“裂缝”时,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例如“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在破损处越积越多,形成血栓,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同时,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血管还会逐渐变硬、变脆、变窄,使得血液的流动更不顺畅。这样,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血液流动的速度也在一天天减缓,供应心脏养分的血流逐渐显得不足,我们的总发动机——心脏得到的动力越来越少,工作起来越来越艰难。
终于有一天,血栓完全挡住了血流的前进,血液流不过去了,心脏完全失去了搏动的动力,这就出现了心肌梗死。这一过程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更危险的是,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要知道,心律失常有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在一瞬间夺走人们的生命。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脑部血管,导致脑部缺血;或者血液冲破脆弱血管的束缚出现脑出血,脑卒中的发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網絡擷圖
从炎症到癌症、糖尿病、痴呆
癌症、老年性痴呆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也很有可能是细胞或DNA 分子受到“内伤”后,免疫警察反应过激,无法迅速结束战斗,使得炎症长期不消而致。
人体细胞里的DNA 分子在炎症、毒素、放射线等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受损,致使炎症和新的“内伤”不断,最终形成慢性炎症,并逐渐引发受损细胞癌变,异化成增殖能力惊人的癌细胞,产生癌症。
大脑里,神经细胞受到致病因子的攻击而受损,无法完全修复,进而形成慢性炎症,继续破坏神经细胞的完整结构,使之失去原有功能,造成记忆和智商的低下,导致“痴呆”。
如果胰腺里的胰岛细胞长期处于“发炎”或受伤状态,就难以长大或过早坏死,致使胰腺无法分泌胰岛素,丧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最终引发“糖尿病”。可见,炎症的“孩子”不仅可能叫癌症,还可能叫冠心病、脑卒中、老年性痴呆症或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炎症,而是它所引起的那些可能夺人性命的疾病;只要我们能听懂身体的警报,并及时进行调整,就不会给这些可怕的疾病留下可乘之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控制、不让容易诱发炎症的细菌、病毒和毒素等致病因子进入体内,避免身体内部与之接触,从而减少“内伤”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以改善体质,调整免疫警察的进攻节奏,使之当攻则攻,当退则退,使炎症反应速战速决。
实际上,这两方面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减少了身体内部与致病因子的接触,不但“内伤”减少了,炎症反应也会逐渐得到调整,变得“火力”适中;而免疫系统正常了,对致病因子的攻击也能够速战速决,“内伤”也就很容易治愈了。“内伤”消失了,细胞健康了,身体自然就百病不侵了。
其实,减少致病因子和调节炎症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共同的“通道”,那就是我们的嘴巴,因为不但“病”从口入;能够减弱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警察进攻节奏的物质也要从口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