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又是秋风凉了,菊花很黄,还有蟹黄也非常肥。眼前有景,嘴上流油,只不过,在现实中,这种肥美,往往多是属于一些达官贵人。
早在两年前,人家浙江桐乡公证处的领导们,就过足这种瘾了。一个小小的公证处,到阳澄湖吃次螃蟹,就花到16万多。更劲爆的是,这个公证处的主任,年薪达80多万。这样的公证处,还能公正吗?(据10月19日钱江晚报)
这些猛料,又来源于网友爆,又被权力部门证明情况不虚。当地审计局官员说,网友发帖中的这些内容,来自于审计报告,基本真实。要不是网友看着这群吃螃蟹的不顺眼,这审计报告断然不曾激起半点涟漪,至于离什么“问责风暴”,完全就是十万八千里。
看到有人吃螃蟹,我就会想到鲁迅他老人家那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浙江桐乡公证处那些人应该没吃过蜘蛛吧,反正他们把螃蟹给吃了,而且,花了巨资,吃得疯狂,现在自然有必要从中提炼一些值得“极端感谢”的价值。
我可不想从生理角度,从科学层面,去分析吃那么多螃蟹,会有怎样影响,是壮阳补心,还是会撑出胃病,是不是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这些,我都不关心。我想问的是,这公证处就那么十来个人,一下子吃掉16万,这份阔绰劲的底气到底从哪来的?公证处主任到底何德何能,怎么就能年薪多达80万呢?
这公证处实在是“不差钱”。那么,公证处到底是衙门,还是商场?公证处主任到底是官员,还是老板?
搞清楚这些问题本质,进而拆掉这些问题背后的病灶,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说一句,感谢你们这些公证人员去吃螃蟹,至少让我们找到如何通往明天的公正。
还是来看看这个“到阳澄湖吃螃蟹”公证处背后有怎样的关联纽带。原来,桐乡市公证处就是司法局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不过实行的是自收自支,公证人员工资也按业务收费来提成。想必很多人也就懂了,这是背靠司法权力,直面市场利益,这个钱,当然会很好挣。
擦亮眼睛看看现在公证业吧,它早就不是一方净土了,有人把它比喻成“菜市场”,有些公证机构在喊“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公证什么”的宣言,什么处女公证、爱情公证、绝食公证都在搞,有的甚至替不法行为进行公证。如果说,这些公证机构仅以市场主体身份在折腾,倒也多少可以理解。问题是,现在公证机构,更多还是依靠权力魅影,拿着国家赋予的公共证明权,来换取利益的筹码。
毕竟,公证行为具有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以及法律要件效力,让无数人不得不为之埋单。这就让公证机构具有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的双重身份。这样一来,自然有权有钱,吃着螃蟹,拿着高薪,还能装着一脸正义,你又能奈我何?
邹韬奋有篇著名杂文,叫《卧着拿薪水》,由头是当年冯玉祥氏对新闻记者的谈话——“国家将亡,应卧薪尝胆,但他们正在卧着拿薪水”。我觉得,那句“卧着拿薪水”,实在幽默,又入骨。许多年以后,桐乡公证处花16万吃螃蟹,拿80万年薪,要我看,比冯玉祥骂得那些在国难中还醉生梦死的老爷们更可恨。毕竟,时代列车是在轰然前进的,这些人却能安然躺在那里,这背后,自然就有太多的错位。
为什么长期没能从制度界定公证机构性质,为什么没能从管理上规范公证机构行为,为什么没能确保公证行为的严谨和公正?可以肯定的是,公证机构改制长期裹足不前,公证业对公共利益进行疯狂掠取,就是因为在这个行业背后,有更多人在“卧着拿薪水”。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