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联合国的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此前已经发现中国的东海有丰富的石油矿。当时美国说要把钓鱼台也连同琉球一起交还日本。那这里就有问题了。
首先闹起来的是台湾的渔民,那里是苏澳、基隆一带渔民捕鱼的地方。结果一说要归还日本,日本的海上保安就来取缔,用水管驱逐这些渔民。那个岛上,其实传统都是台湾的渔民在那里捕鱼,而且在岛上搭了草棚,遇到风雨可以在那边住。那里还凿了一口井,可以供30多个人饮用淡水。上面还有渔民自己建的推车的轨道,打渔之后上钓鱼台休息,可以把渔货推上去。简单讲,就是当时是台湾在使用的,后来不让他们去捕鱼了,才闹起来。不然谁知道钓鱼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对不起,应该是鸟非常生蛋的地方,那里鸟粪的资源很丰富。
闹起来之后,我记得是基隆渔会的理事长张石角讲:钓鱼台是我们的。他呼吁后,台湾当局也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然后就有《中国时报》几个记者抢先登陆钓鱼台,在上面还插了一面“国旗”,然后以符合当时台湾威权统治的方式,在石头上写了五个大字:“蒋总统万岁”,表示姜太公在此。
日本还因为这件事抗议台湾———后来在东京把那面“国旗”交还台湾当局。旗子的一个角破损了,当时有人讲,他们把“国旗”给撕破了,日本方面讲不是撕破的,是风大吹破的。
因为《中国时报》的媒体效用,海外的舆论也起来了。当时台湾是比较迟钝的,我后来跟台大政治研究所的王顺讲,这个事情我们也要反应一下。
我们到图书馆去搜集资料,然后我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叫《保卫钓鱼台》,投到《中华杂志》。我在文章前面引用罗家伦的《五四宣言》的两句话,“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中华杂志》的发行人是胡秋原,胡秋原的儿子胡卜凯在美国念书,也是《科学月刊》小组里的人,他看到这篇文章后,打电话给林孝信说,《科学月刊》要讨论这个事情。后来那篇文章就在《科学月刊》转载了。那期的《科学月刊》还发布了一些其他的资料,是钓鱼台问题的专辑。
那篇文章在《中华杂志》刊出的时间是1970年11月。各地响应,1971年1月底,美国的台湾留学生就在美东和美西两地发起示威游行。还有一些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致信蒋介石,蒋介石通过张群“秘书长”答复:“寸土片石绝不让步”,话讲得很绝。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台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