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升温的物价不断地挑战国人的神经。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4%的同比增速达到32个月来最高。同时升温的还有居民的通胀预期,以及决策层阻击通胀的力度。
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升级为“最为紧迫的任务”。“中央从控制货币发行、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好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
3月底以来,承担价格调控职责的国家发改委频繁约谈康师傅、联合利华等企业后,多家企业暂缓提价。发改委的约请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居民日常消费品相关行业协会或商会。
“考虑决策层的决心,也许二季度CPI可以见顶,但如果企业因为成本压力而选择不生产或少生产,对下一阶段经济是相当负面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财新《新世纪》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告诉记者。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粘性和持续性很强。“如果不从结构问题、投资方面调控,物价是控制不住的,现在许多做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起根本作用。”
通胀全面蔓延
本轮通胀首次出现CPI统计篮子中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齐涨的局面,通胀呈全面蔓延之势。
3月CPI环比下降0.2%。但牛犁表示,环比降幅低于预期,“近十来年,春节后物价环比下降0.5%左右,因为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价格等都下降。”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这正是决策者提高抗通胀政策调门的原因。
一季度食品价格涨速加快。食品类CPI同比涨幅在2月11%的基础上攀升至11.7%。非食品价格3月同比上涨2.7%,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高于2%。其中,居住类涨幅最大,同比上涨6.6%。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类价格有抬头迹象。扣除消费品,3月CPI中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4.2%。华泰联合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晶认为,这与租金价格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有关,特别是租金价格波动。
年初,市场对通胀走势的流行判断是“前高后低”,认为CPI将在二季度见顶后逐步回落,原因包括基数效应、秋粮收获等。真的会如此吗?
中金公司维持通胀前高后低、全年平均4.5%的判断。“基于货币条件紧缩和总需求增长放缓的趋势,预期下半年通胀压力将会下降”,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称。
但也有很多分析人士改变此前的乐观判断。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今年极可能“前高后不低”,估计7月高点出现后,CPI还将在4%以上徘徊,全年估计在5%左右。
瑞银证券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全年CPI4.8%。“食品价格将回落,但非食品价格会继续上涨;现在有些商品不让涨,下半年可能涨得更多。”
“短期看,租金价格仍有上涨动力,将对服务项目价格构成拉动力”,张晶认为,本轮租金上涨,除了前期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带动,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提高租金有着投资回报替代的特性。
此外,输入性通胀压力未见缓解。一季度进口额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因为进口价格飙升。一季度进口原油数量同比增长11.9%,金额则增长38.76%。
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受到发改委调控,但多数石油副产品价格并不在调控范围内。很多以石油副产品为原材料的消费品价格,也受到原油涨价冲击,3月底因为涨价预期而引发抢购的洗涤用品即是如此。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测算,从2010年6月至12月,洗涤用品的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40%,个别原料价格甚至上涨100%。
原油价格近日受中东紧张局势影响加速上升。“飙升的油价迟早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中国。”陆挺认为。
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逐步传导至下游和终端消费品。新秀集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单付健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去年下半年至今,化纤、钢材等金属配件原材料价格上升30%。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认为,本轮通胀与2007年主要受总需求扩张拉动不同,除货币因素,很重要是外部输入和多年累积的成本推动,叠加在一起影响很大。“在收缩总需求的条件下,还看不到CPI有任何收敛迹象,物价形势比预期要严重得多。”
此外,日本地震导致来自日本的零件价格大幅上涨。深圳华晟捷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黄紫青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最近来自日本的石英表表芯价格上涨了2-3倍,“每天价格都不一样”,日本表芯价格猛涨还带动瑞士机械表表芯价格也上涨了60%左右。
构筑多重防线
针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策层筑起多重防线。
为控制货币,本轮紧缩以来,央行已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加息。
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层面,中央决策层强调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并要求地方政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在加强监管方面更是重拳频出,最忙碌的是国家发改委。在3月底约谈康师傅、联合利华等拟涨价企业后,4月初,发改委陆续约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奶业协会、肉类协会等17个行业协会和全国工商联,稳定价格的信号传递范围更广,几乎涉及衣食住行所有消费品,覆盖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
约谈立竿见影。4月12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倡议企业保持酒类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4月13日,全国工商联旗下的农业、水产、医药、烘焙、五金等24家商会联合发布《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号召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国分忧稳物价”。
约谈能在短期内控制物价,但陆挺提醒,经济学基本原理显示,如果政府长时间过度依赖这些措施,会有风险。
黄益平认为,下游企业面对成本上涨压力,可以自行消化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可以传输出去,但现在终端消费品价格不让上涨,可能带来三种后果:企业利润减少,偷工减料,或者极端的企业干脆暂时先不生产。
企业利润被通胀侵蚀的局面已然发生。今年1月-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31%,利润同比增长34.3%。与2010年8月-11月相比,收入增速上升3.1 个百分点,而利润增速却下降近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利润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毛利率在高通胀背景下有所下降,而且随着价格持续上升,利润增速下降将从价格转嫁能力较低的行业向全行业扩散。
目前发改委倡议企业稳定价格,是希望打时间差,寄希望于下半年通胀压力缓解,如原油价格因为中东局势稳定而逐步趋稳;若美国停止量化宽松甚至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望缓解;国内秋粮收获,稳定国内食品价格;房地产调控逐步见效,租金价格下降。
问题在于,下半年,最理想的控制通胀环境是否会出现?政策选择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陆挺认为,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是抑制通胀的核心工具。
预计未来还有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空间。不过,在货币紧缩已经伤及民营经济的情况下,应对通胀的政策也应该兼顾结构调整。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建议,货币政策应转向保量增价,而非双紧。
最高决策层首次表态,强调汇率工具对控制通胀的作用。温家宝近日称,要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可能加大,在抑制通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控制通胀还需要决策层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一定容忍度。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7%,比2010年四季度放慢0.1个百分点,但高于市场预期。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接近市场预测的最高值,消费增速也高于预期。
牛犁认为,一季度数据可以打消很多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经济走势比预期快得多,核心是工业生产强劲反弹,可能的确出现了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后,工业生产反弹的局面。”
为削减通胀的成本推动因素,张平建议,增加供给的核心有两条,一是减税,二是降低经济增速,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只有做这两件事才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有效供给”,政府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降低自己的公共运营成本。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愈演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