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的是我个人对此事件的一些思考,阅历文笔有限,又因当下敏感词众多,有些表达只能另辟蹊径,故难免词不达意。发此文意在希望大家理性思考和表达,只有改变浮躁暴戾的气质,社会才有希望。
首先我想说说媒体。相信这次全国媒体对此事件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出乎很多人起初的预料,也吓坏了许多人。媒体的报道并不客观,至少从现在的情况看,没有形成理性的舆论引导,却屈就迎合了民众的舆论暴力。
我起先也很不解,此事为何会被无限放大?经过几日的观察和思考,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分享。
最大的原因,社会矛盾使然。中国正处于痛苦的社会转型期,各方面利益冲突严重,社会对于权力滥用和官员特权的不满已到达一个。很危险的程度,而公权力与民众又没有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民怨很难及时疏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被带着戾气的民众赋予新的意义。
所以,事情一经曝光,便成了网络的焦点。民众眼里,此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不是肇事者和受害者之间的问题,而是抽象的“官二代”和“屁民”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个事件的代码成了“我爸是李刚”。有了这一层,民众要求的严惩肇事者,恨不能要了他的命,实际上,这样的情绪针对的不是肇事者本人,而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这一现象。民众本质是善良的,他们想要的不是判李刚之子死刑,而是判落后体制的的死刑。从这个意义上说,肇事者和李刚先生,成为了特殊时期社会矛盾中部分肆意妄为的既得利益者的替罪羊。
单单有社会矛盾,并不足以造成此事在民众和媒体中的病态放大。因为全国每年发生的这类事件并不鲜见,甚至有许多更具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都为成为焦点。
那么就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的判断是:报道批判此事没有风险。
众所周知,我国的媒体并不独立,媒体报道存在诸多禁区,也就是说不是什么事都可以报道。就拿人人网上很热的南开“别克门”事件来说,这件事主流媒体就不能大肆报道。原因是此事件有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子,报道出去不利于官方“维稳”工作的开展。而河大的这次事件,学生并不存在群体的过激行为,这方面的顾虑可以打消。
其次,不得不提的就是李刚先生的职位。眼下已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我爸是李刚”,带有很浓的戏谑色彩。很多人心中的潜台词是这样的:屁大的官,安敢造次。大家都知道,一个四五十岁现任区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的男人,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至少,不会有跨省的危险。所以,事情坏就坏在肇事者李刚先生的官职过低,在老百姓和媒体眼里,还没有如此大的特权。如若换成厅级或以上干部二代,此事的传播方式,定有不同。
所以,不论是媒体报道还是老百姓指责谩骂,都不会有什么风险。即使再给你安上其他罪名,你也百口莫辩。墙倒众人推,更何况对于媒体和民众,这都是一个难得的出一口恶气的机会,怎能放过?
但是不管再怎么说,只要有媒体监管机构出来叫停,媒体的这种病态传播还是可以制止的。至于民众,有了媒体的理性引导,最终也会转入就事论事。
所以,事件的扩大,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这个事件可以被用于释放民众情绪,缓解矛盾。
避重就轻,丢车保帅,一向是有关部门的法宝。当CCTV最终出现,这件事的价值便充分体现,肇事者的悲剧也正式就正式定了调。
怨气的积累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所以,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这样的事件针对的是“二代”,是个人,相对来说不具权势;同时网络上已经曝光,且民众挞伐热烈。这事件便就此成为最廉价最理想的素材。回头想想,这样的悲剧还真不少。
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理性。毕竟,事情已进入司法程序。谩骂、谴责、相互攻讦甚至纯粹情绪的发泄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在悲剧之外制造更多的悲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