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英国,除了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以外,学汉语成为一个既时髦、又实际的外语选项。各行各业都有很多英国人常去中国出差。对于习惯用母语走遍天下的他们,感觉不懂中文是他们和中国交往最大的障碍之一(虽然中国的英文翻译很多)。
难!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伦敦市中心离金融城不远的地方,这里有一座成人业余教育学院City Lit,教授的几十种外语,其中包括日渐流行的汉语课。
二十多位年龄各异的英国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中文。他们来自教育、商业、金融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些人头发已经花白。我问他们,学汉语难不难?没有人认为汉语是容易掌握的。听说读写,都和英文、法文、西班牙语大相径庭。
这种类似的业余汉语课在伦敦不少,除了大机构的业余课程外,一些在伦敦居住多年、了解英国文化的中国移民也开始提供汉语教育。但最能在学汉语方面取得进步的还是儿童。
从娃娃抓起
我又来到伦敦南部布利克斯顿的艾弗林·格蕾丝国立中学(Evelyn Grace Academy),采访学习汉语的初中生。这里的孩子们跟着老师学,模仿、掌握语言的本领比起大人自然要强的多。英格兰有1/7的中小学校都开了汉语课。和前几年比,这个数字增长之快让我感到惊讶。
英国文化大臣艾德·鲍尔斯的宏伟计划是:让所有的英国中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像普通话中文这样英国人还不大熟悉的语言。在采访快要结束时,我问这里的孩子们,他们有什么关于中国的问题,十多双小手几乎立即举起来,一个孩子抢先问道:李小龙是不是成龙他哥?
看来,就像中国人一般对英国了解也很有限一样,这些英国儿童对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和她的文化现在的感觉还是很陌生。如果说语言掌握不容易,那理解文化就更难了。
孔孟之道
所以,很多英国的高等学府不仅开设汉语课,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的课程,比如诺丁汉大学、伦敦亚非学院等等。随着亚洲经济发展,英国一流大学有实力的华人毕业生开始回馈母校,比如伦敦国王学院的毕业生出资,增强了这里刚刚建立的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部门近年来也努力在英国拓展孔子学院,宣传中国文化。据称,孔子学院不仅在兰开夏、利物浦、谢菲尔德等至少八所英国大学开办,还开到了非常商业化的学校,如伦敦商学院。卡迪夫孔子学院去年底举办了“中国创意产业论坛”。
我上班常常从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大楼边上经过,总是看到一扇紧闭的玻璃门上的广告: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据我小时候在中国所知,孔老二内心里是不太看得起商人的,因为学而优则仕吗。也许,孔丘先生到了英国后也与时俱进了?
作为中国人,孔孟教育需要从小学起才能有所悟会。而随着中国经济、商业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让英国人理解商业潮流中的孔孟之道,恐怕真要让他们上下求索一阵子。
阿克毛·沙伊克
当然,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不仅局限在文化、商业、思想等领域,也体现在政治、司法、价值观方面。去年底,中国处决了一名被指携带几公斤海洛因到新疆的英籍人士阿克毛·沙伊克。这个事件引起了中英关系里的一次风波。
我们BBC中文部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以他的姓将其称为沙伊克先生。但我们后来发现,中国大多媒体和网民都称呼他的小名,把他叫做阿克毛。为了防止误会,BBC中文部领导呼吁大家在后来的报道中最好能注明沙伊克就是阿克毛。
英国政府多次要求中国宽恕沙伊克,但中国都未满足英国的要求。沙伊克的家人说,他患有精神疾病。但中国司法机关说,英国方面拿不出任何证据。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早已废除了死刑的英国,首相布朗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处决沙伊克。中国大使馆则否认沙伊克有任何精神疾病的医疗记录,并说他的权利和利益受到尊重。除了沙伊克的家人外,很多英国人对他表示同情,不论如何,他被处决了。当然,也有不少英国人赞同中国的司法裁决。
我在采访学汉语的人里,碰到了一位曾在中国留学工作过、会说流利汉语的年轻人麦克。我顺便问他怎么看这个问题。麦克先反问我一个语言的问题,他说:“中文里应该怎么称呼这种病: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
然后他不加思索的回答说:“如果沙伊克确实有精神病,他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又补充说:“但是,如果他的家人知道他有精神病,为什么不早点儿送他去医院呢?”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学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