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国人没有微笑,是中国人(注意,这里说的中国人,我仅限于海外的这些中国人)没有微笑效应,这是我来美国学习的美国文化(The American Way,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Culture)所说的,美国人有微笑效应。什么是微笑效应,就是两个陌生人见面,如果一个人表善意,点头微笑,对方一定也点头微笑。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建议我们出去一试,会百试百灵。当时,我们是国际大家庭,所有的学生,来自五洲四海,都同意。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学期,当时为了提高英语,那一学分修的是在大学英语学校中的课《American Culture》,实际上是一门专门给外国预科生开的英语课。这是pre-under graduate student课程,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
这里,只有我这样一位中国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中国学生,在心里边提出了异议!陌生的中国人和中国人见面时没有微笑效应。我回想一下,我的经历,这条定责,如果我们称它为定责的话,也是屡试不爽。
为什么?这和中国人的心理比较阴暗有关系。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漂亮姑娘,对面来了一个男人,对方一笑,这姑娘想的是什么?她想的是,这人是不是对我没有好心眼儿啊?再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仔,穿得破破烂烂的,迎面碰到一个西服革履,他冲你微笑,你怎么想?你会想,他是不是想用我什么呀?依次类推。如:
网友桑儿:
还有,中国人比较擅长憎人富贵嫌人贫,前者后者遇到哪个都不适合笑呀。
翰山:
是,碰到富人,我骄傲,我不笑;碰到穷人,我不屑,我不笑。
中国人的阴暗心理从何而来?一是没有一个平等的观念,或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如那漂亮的姑娘),或是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如那打工仔)。二是深层次的。中国人是人之出,性本善,而美国人,基督教认为人是有罪的。中国人的人之出,性本善,总是独善其身,而认为他人都是恶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恶的,那么在看别人时,必然扭曲地认为别人是恶的。也就是,因为自己的恶,可能就会认为别人恶,而这很可能是不对的,所以,要假定别人都是善的,除非能证明对方是恶的。这反映在司法制度上,就是中国的有罪推断,和美国的无罪推断。
中国的有罪推断表现在微笑上,就是,对方的微笑,一定是有目的的,是恶意的,不能响应。
美国的无罪推断表现在微笑上,就是,对方的微笑,一定是发自内心,是善意的,应该响应。
所以,美国人之间有微笑效应,中国陌生人之间没有微笑效应。其结果就是,美国人在微笑效应下,陌生人见面,都会主动微笑,即便你不是先笑,你也有机会相应对方的微笑;而中国人在没有微笑效应下,陌生人见面,都不会主动微笑,因为你先笑,一定也得不到对方相应的微笑。于是,就表现得,像似,中国人少笑!
那么中国人在熟人之间会不会笑呢?当然,毋庸置疑:一见面:“吃啦”,“刚吃过”---比微笑还亲热。
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比如说,每天乘电梯,见不少人,见美国人必笑,难道见中国人不笑不成?那又会让人说,这哥们儿怎么这么崇洋媚外啊。我的做法,一视同仁,见谁都笑,见中国人,首先把他/她想成一团空气,对其笑之。如果没有反应,那么,你对空气能有什么期待呢?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为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