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场所及虚构的世界

 2010-02-05 10: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戏台溯源

观演场所建筑化,见诸记载的,始于汉代,是为广场上看角抵、百戏而设的帐棚,这当是最早的看棚。把表演区也建筑化,大约始自唐代,除乐棚外,还出现了歌台、舞台。

到了宋、金、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职业艺人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大量供各种伎艺人用的表演台,被称为“露台”。宋代的露台,乃是“百艺群工,竞呈奇伎”的场所。露台四周“彩结栏槛”(“栏槛”即栏杆)。后来瓦舍勾栏兴起,露台这种形式成为勾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台周围设栏杆,这个传统从唐代开始,经过宋代一直保持到近代。

勾栏的表演台,根据演剧的需要,由原来露台的四面围观,变为三面对f观众,留一面作后台,两端有可供演员出入的上下场门。这是一般表演台向戏台演进的关键。这种结构形式延续了800年左右,同戏曲若干艺术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戏台的建筑形势

宋、金、元时期古戏台遗迹和遗物,近年来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发现多处。这些古戏台都是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有的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有的古戏台本身就是寺庙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又称“庙台”。农村庙台多为砖木桔构,比城市勾栏戏台要坚固,有的还相当雄伟。当时在这些戏台进行的戏曲演出活动,起着酬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中国戏曲发展到明清两代,不但有大量的临时性、半临时性戏台,而且在固定性剧场建筑上也有很大提高。明、清间的固定性剧场大体上可分庙台、私人宅第戏台、宫廷剧场和营业性戏园。

清代各地方剧种普遍兴起,商业性质的专业戏班大量增多,于是,戏台建筑走向大型化,其形式也更趋精美。康熙、乾隆年间各地建立的戏台,明显地带有商业色彩。当时山西、陕西的商业势力向外扩展,出现了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进的局面。山陕公会到处建立会馆。在交通要道均有大关帝庙的兴建,关帝庙内多附建戏台,随着这些戏台的建立,山陕地方兴起的梆子腔也在各地演出。与此同时,江苏、安徽的盐商势力也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向北方延伸。盐商重视昆山腔。苏州老郎庙是昆山腔的大本营,一时成为官府承认的全国戏曲中心,号称“梨园总局”。

清代的许多官吏、商人自备家乐,一般在厅堂的宴席前辅上一块红氍毹(地毯),便可以演出。但也有构筑私家戏台的,查楼原来就是明代巨室查氏私人享用的戏台。入清以后才改为营业性的剧场。查楼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剧场之一。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焚毁,不久即重建,称广和查楼。本世纪五十年代改为镜框式舞台的新式剧场。将近四百年,原址未移。作为城市剧场,历史如此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少有的。

在江南,庭院的私家戏台还保存不少实物。最豪华的私家戏台是宫庭剧场。宫庭戏台的特殊发展,就是建造了一种有三层台面的大戏台。

宫庭演出时,往往天、地、人三界交错,神鬼杂出,非常热闹。大戏演出以寿台为主,福、禄台由于把演区过于向高层扩展,不适应观众正常的视觉要求,用处很少。畅音阁对面为阅是楼,两层,是帝后妃嫔看戏之所。东西两侧各有转角庑房及回廊十三间,与扮戏楼相通,是大臣们看戏之处。整个四方院落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格局。

宋元时一度兴起的勾栏入明以后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名为酒馆、茶园的城市营业性戏园。在清中叶某些酒馆和茶园中,戏台与观众席之间加了顶,成为规模较大的室内剧场。

室内剧场的出现,使戏曲演出的采光发生了变化。过去戏曲一般都在露天戏台上演出靠自然光。有了室内剧场,就为人工照明提供了条件。在灯光的照耀下,使演出更加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新式戏曲剧场

到了近现代,城市的营业性剧场由旧式的茶园向着新式的戏曲剧场演变。1908年建成了上海新舞台,嗣后,其它大城市也纷纷建造了这类新式戏曲剧场。旧式茶园渐被淘汰,新舞台的出现,是中国剧场史上的一个革命。这种新式戏曲剧场同旧式茶园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把三面敞开的舞台,变成了镜框式舞台。但镜框式舞台多少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伸出式舞台的特点。台唇都比较大,呈半月形。

20世纪中期以后,剧场建筑有很大发展,除对早期的新式剧场进行修缮和改建外,还建造了许多新剧场。如北京人民剧场、上海逸夫舞台、北京长安大戏院等。这些新式剧场,充分运用了现代技术,不仅演出戏曲,也演出话剧、歌剧、舞剧,也放映电影。这些新建剧场比早期剧场有较大进步,有利于戏曲艺术的进一步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化妆造型

在戏曲形成以前,各种表演艺术中已经产生了两种化妆方法:面具化妆和涂面化妆。

面具化妆来自原始社会的歌舞仪式,其中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傩舞,与后世戏曲发展关系密切。傩舞的特点是舞蹈者一般戴面具,把自己妆扮成神鬼、历史人物和传统人物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祈祷,以及对恶魔和不祥之物的讨伐。

塑形化妆是汉、唐歌舞百戏的重要造型手段。塑形化妆的长处一是可以对演员的面部、头部及全身进行夸张的雕塑性的改造,二是便于改扮,使一个演员可以借助于不断更换面具兼演多种角色。面具的缺点是表情的固定化和在某种程度上防碍演唱。戏曲充分吸收了假面、假形,以增强自己的造型表现力。

使面具富于变化的称为变脸,它是戏曲表演的一种特技,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早期戏曲的变脸是演员在台下改扮,后逐渐发展为用多种手法在台上当场变脸。其表现形态有面具和涂面两类。面具变脸的手法主要有撕、扯两种,涂面变法有抹、吹、揉、支、画等。

涂面化妆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化妆手段,它吸收了面具化妆的优点。戏曲的涂面化妆可分为美化化妆(俊扮)、性格化妆(脸谱)、情绪化妆(变脸)、象形化妆(动物象形脸)。

美化化妆在戏曲中是生、旦的化妆,称为俊扮。相当于净、丑角色的大、小“花面”而言,又称“素面”或“洁面”。

早期的生、旦化妆都较清淡,这同自然光下演出有关。到了清末,新舞台兴起,采用灯光照明,化妆的色彩也就相应地加浓加重。化妆品由原来的粉彩,改成以油彩为主。生、旦的化妆虽不用图案花纹,但也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旦角的贴片子,是对妇女额发鬓发的一种图案化处理,可以起到勾清面部轮廓和美化脸型的作用。生、旦化妆在用色和画法上,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大小,是文是武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性格化妆用于净丑角色的脸谱化妆。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清代社会所流行的民间美术特色,是舞台美术整体中固有组成部分。

早期脸谱大都比较单纯,表现手法主要集中在眉眼上。谱式的多样化是在清初以后。以京剧为例,京剧脸谱借鉴了徽、汉、昆、秦各剧种的经验,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完备的系统性。

清代戏画的净角脸谱已有揉、勾、抹、破各种类型,其中勾脸已分化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等格式,在将官、英雄、神怪等各种角色中广泛应用。

脸谱在颜色上则分红、黄、兰、白、黑、紫、绿、银等,各种颜色内涵一定的象征性且各具妙用。比如红色表现忠勇正直,水白色象征阴险疑诈,神怪脸则多用金银色。

丑角脸谱,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与大花脸对比之下,俗称小花脸。按照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髯口是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从山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来看,早期的髯口接近写实,后来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髯口的改进,同演员注意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有关,并由此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白三种,以区别角色年龄。少数形象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红、紫、兰髯的。

精美之服——戏衣

戏曲服装是在历代演出剧目不断丰富的情况下积累起来的。为了适合舞台上演出,先辈艺术家们逐渐把历史服装和歌舞服装加以融合,在样式色彩和图案花纹上,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不断加以夸张、美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衣箱制度。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演出剧目的不断增多,只能根据代代相传的穿著打扮来塑造出剧中人物的扮相;只能从角色的身份性别和文扮、武扮上加以区别穿戴。有一些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象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形象,在明代已经是定型化的。

根据所扮人物的身份而形成的穿戴规制是通过盔头、戏衣、戏鞋、以及各种附件的样式来表现给观众。

盔头是剧中人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冠、盔、巾、帽四类。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件,属于便服;帽类最杂,自皇帽至草帽,有硬有软,名目繁多。

戏衣泛指蟒、靠、帔、褶等戏曲服装。传统戏衣名目很多,但从基本样式来看,重要的约有20种左右。戏衣的色彩分上五色、下五色。上五色为黄、红、绿、白、黑,又称正色。下五色为紫、蓝、粉红、湖色、古铜或香色。又称副色。对于副色的运用,实际上早已超出以上五种的范围。在质料上,早期多用呢、布,后来主要采用缎、绸、绉等丝织品。戏衣的纹饰多种多样,刺绣精美,因此戏衣也是独特的舞台工艺美术品。现在的衣箱大体上是明末奠定的基础,清代的戏曲演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加工。

戏鞋泛指传统戏曲演出中的各式靴鞋。主要有厚底靴、虎头靴、快靴、洒鞋、彩鞋等。

歌舞表演的时空景物

传统戏曲的景物造型和空间特征,主要靠演员的歌舞表演来体现。传统戏曲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上下场的规则来艺术地表现生活的真实。但上下场本身是抽象的,它只有综合了唱、念、做、打,才能完成具体的舞台形象,才能出现舞台空间、时间共同所组成的规定情景。

京剧《击鼓骂曹》戏中唱道:“相府门前杀气高,密密层层排枪刀。画阁雕梁双凤绕,亚赛天子九龙朝。”舞台上曹操的相府,原本没有这些排场,通过唱和表演的情绪相结合,把相府的雕梁画阁与门前排列的枪刀都描摹出来了,这是用唱“绘”景。

京剧《七雄聚义》剧中念白:“青峰密密插云霄,松柏林中鸟喧巢。霞光闪闪绕落日,举目观看路途遥。”这幅黄昏的景象,通过演员抑扬顿挫的韵白节奏和矫健的舞蹈姿势烘托出来了,这是用念“绘”景。

京剧《烧濮阳》剧中扮演曹操的演员充分利用了上场门和下场门,从前台跑进后台,再从后台跑上前台,似乎角色的行动处于一个联接在前台和后台的环形之中。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扩大了现有舞台的空间,使观众觉得倒霉的曹操在战争环境中到处逃窜。而陆战冲锋陷阵,水战翻江倒海,则是靠武打的特技和各种各样的“档子”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唱、念、做、打的表演技术,只要一脱离上下场的形式,就难以充分发挥了。

总之,传统的戏曲舞台,除剧本之外,表演技术决定一切。这种虚拟的表现手法,是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

表演的器物——砌末

砌未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未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锤、鞭、棍、棒等),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传统的砌末,是有意识地区别于生活的自然形态之物。它们不是实物的仿制品,而是实物在戏曲中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也是砌末能够与动作、形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桌二椅,在演员没有上场以前,桌椅只是一种抽象的摆设。如演出皇帝视朝,这张桌子便成了视朝时所需的御案;县宫坐衙,这张桌子便成了坐衙时所需的公案;朋友宴会,便成了宴会时所需要的酒席。以上是实物实用,但戏曲舞台上的桌椅还可以做代用品。比如用桌子代替山石,人要上山,就站在桌子上,如果这山很高,就用两张桌子叠起来。要跳墙,就用桌子当墙;要睡觉,将身伏在桌上,用手支住头。至于椅子所代替的就更多了。舞台上表示从矮山爬到高山去,是从椅子了再登到桌子上,椅子还可以代替窑门,代替牢门等等。桌椅无论代表什么,都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戏曲中的布城虽然比较简陋,但决不追求城的真实再现。布城可以根据城的需要自由调度。

旗帜在舞台上使用很多,如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大纛旗(古代军队里的大旗),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还有水旗、火旗、风旗、车旗等等,这些旗帜是在白色方旗上绘绿色水纹、火焰、风、车轮等等。演员执旗,略微颤动,就可以表示波浪起伏、着火、起风、乘车。

戏曲舞台上并不回避“露假”,也不要求一一写实。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在舞台上有广阔的空间供演员活动,应当细致的地方尽力描绘,不必要的场面,一个圆场就过去了,这种虚拟的方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是相一致的。

火彩特技

撒火彩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种传统特技,此技由汉代百戏“吞刀吐火”演化而来。唐、宋时已用火彩为鬼神舞蹈制造气氛。在传统剧目中,凡剧情需要火的场面,舞台上必须撒火彩,像《火烧战船》、《火焰山》等剧目里用焰火最多。舞台上烈火飞腾,剧中人或冲焰而出,前仆后继;或当胸飞来一团火光;或剧中人被火焰包围,走投无路。使台下观众如身临其境,惊心动魄。

撒火彩有多种花样,撒成一个大圆圈,叫做“月亮门”;接连不断地撒,叫做“连珠炮”;自下而上地撒,叫做“倒簪”;自上而下地撒,叫做“托塔”;由近及远地撒,叫做“过梁”。此外还有“吊云”、“满堂红”、“回头望月”等名称。现在戏曲演出时,有些火景就用灯光来代替。

布景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初,受中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影响,以上海“新舞台”的兴建为开端,继而在其他一些城市,伸出式舞台陆续为镜框式舞台所替代。舞台的变革,带来戏曲用景的变化。绘画布景、立体布景开始出现于戏曲舞台,并日益增多,商业化气息较浓。

本世纪中期以后,戏曲艺术不断革新,各剧种在改编的旧剧目和创作的新剧目中,在布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而且根据各剧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创造了多种表现形式。舞台美术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渐渐总结出这么两条经验: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②布景在不影响表演的前提下为剧本服务。

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古典绘画,都有着现实主义传统,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格是一致的。

京剧《白蛇传》中“游湖”一场布景图。晴朗的天空中飘着白云,西湖水平如镜。远处有起伏的山峦,苏公提上桃红柳绿再加上婉转的莺啼效果。充分地表现出环境中的诗情画意。图中的景物设计,吸收了国画与图案的艺术手法通过视觉形象对观众的感染,有力地帮助了演员的表演。

现代戏在用景上都有浓厚的时代特点,《红灯记》它反映了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布景为戏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环境。特别是第二场景中“门”的设制,打破了传统的程序。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出入“门”都由演员的动作去表现,而这场戏的“门”却起了突出人物和剧情的作用。每当门一开,配合风声怒嚎,加上演员的动作表演,使剧情的发展更加合理了。

来源:摘自中国戏曲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