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起来,启人疑窦的地方不少,比如记者自称走近太太们的生活"近一个月",和太太们几回"搏杀"在炒房现场,而报道不过两三千字,无非是"速写"了三四位炒房者的大致情况。这样的报道,居然耗费记者一个月时间,其真实性颇叫人怀疑。
但我们姑且相信,确有一批温州太太在炒房。记者自称跟随一位陈先生带领的"温州太太炒房团",人数近百,将自广西贵港转战杭州,听起来有鼻子有眼。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断言这是一个伪新闻。只要百度一下,温州炒房团相关新闻3.44万条,温州太太炒房团相关新闻892条,从"新闻"的时间分布看,所谓温州炒房团、温州太太炒房团从来就没消停过。报道他们或她们卷土重来,其实是炒现饭。
从新闻规律来说,世界变动不居,旧闻未尝不可变新闻。但温州太太炒房团卷土重来的新闻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新东西?记者自称,温州有太太炒房团10余个,人数从几十个到上百个,此外就是陈先生的事迹、李阿姨的事迹、叶女士的事迹和意大利华侨陈女士的事迹。与类似旧闻相比,几乎没有任何新视角、新信息、新进展,没一点"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待客之道。
已经有人对温州太太卷土重来表示了至深的忧虑,认为炒房必然推高中国房价,这种忧虑是有道理的。但今年早些时候,媒体喧传温州人狂买上海楼盘,而研究表明,今年5月上海商品房成交额约350亿元,温州资本仅占其中约3.7%。即便在炒房团最热的2003年,温州人购买量也不及上海房屋供应量一成。温州炒房团、温州太太炒房团的能量,显然是被媒体吹大了。
温州确有一批男男女女在炒房,他们钱多,有投资眼光。但放眼全国,深圳有人炒房,北京有人炒房,武汉也有人炒房。问题是,这些城市各有多少人在炒房?没有人弄清楚深圳、北京、武汉的炒房队伍有多大,也没有人确切知道温州炒房团有多少个、总人数几何。说温州太太炒房团有10余,这无非是一种估计;称温州炒房游资达千亿,也无非是一种猜测。
报道含糊其辞,人物多是"张女士、"李阿姨",符合在人物这个新闻要素上忽悠受众的典型特征,而所涉事实除了张女士"半小时下单10多套",就是李阿姨" 打‘飞的'回国炒房",读者只能姑忘信之。这种含糊其辞不符合新闻学要求的报道标准,但甚合孙子"兵者诡道"的论断,有一种以疑兵迷惑大众、扰乱人心的兵家特效,瓦解了很多国人在楼市外观望的心态。
这些年,一直有人用"典型人物"引导中国人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让中国人迷失自我。先是有个"美国老太",媒体宣传她年轻时贷款买房买车,小本买股,悠哉游哉一辈子,老来成了千万富翁。通过典型引路,中国人贷款买房买车,全民炒股,现在却发现"美国老太"纯属杜撰。"温州太太"现在取"美国老太"而代之,当然"温州太太"不求同胞学习,而是单要发出一个信号,说房价要涨了。
揭穿内幕,也许温州太太确实看过房,但未必真买了。房地产商不过是用她们为"疑兵",把房市搅得热气腾腾。然而正是媒体,放弃了把关人的责任,完成了对"温州太太"的关键性塑造,使她们成了一个符号,让中国人神经紧张、举止失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别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