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米机器用水力(图)
现代人想吃白米饭,只要到米店或超市去,随时都能秤斤论两,或是直接买回小包装的白米,而且品牌众多,任君挑选。
可是早年的农村,一家人所吃的每一粒米,都是自力完成,从插秧种稻开始,到收成稻谷,然后用土砻碾米,将稻谷磨成糙米,之后再舂米,都是靠一家人的双手。
古早时候,没有电力,舂米完全靠人力,相当辛苦。农民用土砻将稻米的壳磨掉之后,这时糙米和壳皮便混在一起,因此得同时用风鼓将壳皮,也就是粗糠统统吹走,然后再把糙米摆进舂臼里,再用舂臼槌不断捣米,这就叫舂米。
舂米是为了将附在糙米的上一层糠皮捣去,这层皮就是米糠,去糠皮的米就是白米了。
米糠可以用来当饲料,拌在剩菜剩饭里喂养家禽,鸡、鸭和鹅吃了拌米糠的饲料,不但有了充分的营养,让自己长大,还不会得脚气病,即俗称的"软脚病",因为米糠里有相当丰富的维他命B。
白米所以好吃,是因为去掉了那一层又粗又硬的糠皮,不过营养自然也少多了,毕竟米糠才是营养丰富的宝哩!
用来舂米的舂臼,有石臼和木臼两种,操作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用手捣,二是用脚踩,第三种是利用水力的科学方法,就叫"水碓"。
"水碓"用的人少,因为先民敬畏天地鬼神,认为万物皆有灵,水当然也有水神,因此不敢随便利用这大自然的恩赐,就怕得罪水神,得到惩罚,这种观念也因此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水碓"的原理很简单,长长的舂臼槌一端连在石臼里,一端连着一个方形水箱,然后用竹子当水管,将水引入水箱之中,当水箱的水注满时,水的重量使箱子往下沉,另一头的舂臼槌就被高高抬起;当箱中的水倒完之后,箱子轻了,往上升起,另一头的舂臼槌就会往下落,重重地捣起米来。如此一下一下地舂米,完全不需人力。
这种既省力又方便的"水碓",可以节省许多劳力付出,却没有大量推广,真是非常可惜。
现代的"土砻间"里都是以电动机械"绞"去榖皮和糠皮,"绞"的闽南语发音为"ㄍㄚ",意思为扭紧后转动,所以碾米厂也叫"米绞"。
"米绞"虽然失去了古早味,却有现代文明带来的快速、量产的好处,毕竟人口迅速增加,若还用人力舂米,白米恐怕不够这么多人吃哩!
刘兴钦老师是个念旧的人,为这早已失传的水力舂米写下了怀念的打油诗:
舂米机器用水力,
邻居借用也便利。
为何大家不照做,
就怕水神会生气。
- 关键字搜索:
-
舂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