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高校瞒着学生签虚假协议 "被就业"成热词(图)

 2009-07-20 20: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眼下最有"创意"的手法是:大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经被签订了就业协议,于是,"被就业",变成了一网络新词,新鲜热辣着。

据报道,近日,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还有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在网上发帖,交流"被就业"的经历和感受。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高校要漂亮的就业率、教育部门也要漂亮的就业率。毕业生就算找不到工作,弄个有公章的就业协议交上来,这一造假办法如今不新鲜了,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店弄出一百张就业协议的故事也有点老套了;靠扣毕业证的手法逼学生拿到就业协议书的手法,也已经成为旧闻。眼下最有"创意"的手法是:大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经被签订了就业协议,于是,"被就业",变成了一网络新词,新鲜热辣着。

"被就业"的网语灵感来自于"被自杀",后者表达了网民对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质疑,"被就业"这一"仿制词"的意思大抵上可以理解为:网民对一些制造出来的就业数字的质疑。"再就业"情形的出现,证明了在就业率造假比赛的道路上,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

对就业率造假和注水问题,近年来批评之声从未消弭,但此风硬是越刮越盛,技巧层出不穷,人有多大胆,就业率就有多高产。反正毕业生是否真的找到工作,高校并不用负责,教育部门也不用负责,毕业生能否真正找到工作可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嘛。

有了体面的就业率,高校的专业设置、财政经费等才能有保障,来年才能"忽悠"更多不谙世事的学生;有了体面的就业率,主管部门也可以自豪地宣示政绩。至于就业率注水而产生的对专业设置、对入学误导等恶劣影响(如果还有人愿真心相信这个就业率的话),有关部门完全是知道的,但在现实利益的算计法则之下,也恐是无暇顾及了。

就业率作为一种统计数字,被注水成"虚假繁荣",蜕变为一种牟利工具,"被就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注脚,这种怪象实质上已经涉嫌以虚假信息欺诈、误导学生及家长,也违反统计法的精神,它还要忽悠到几时?难道没有人应该真正对此负责?

来源:京华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