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恋爱多甜美:女的说--我喜欢红色,男的点头--红色象征热情,我也喜欢;女的再说--我喜欢吃苹果,男的再点头--苹果又香又甜,我喜欢听咬它时发出的嘎蹦声音......接下去一说"我小时候不爱读书",另一说"我也是,很贪玩";一说"我在小镇上长大",另一说"我也是......"就这样,两个陌生男女便越走越近,越坐越拢--先称兄道妹,后谈婚论嫁。蜜月的时候海誓山盟: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也要鼻涕泪水地在一起。
问题却在婚后很快发生:一说我怎么当初瞎了眼睛,没有发现你这么花心;另一回击我当初怎么没有发现你这么碎嘴,让人耳朵根不得清静......当时彼此互相来电来感觉的性情,这时候成了各自心目中"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毛病。争执的结果最后是:要么老公动粗一脚踢死老婆,要么妻子动怒几刀捅死丈夫,要么......当初柔情似水滋己润人,如今恼怒似火焚人烧己。情易投意难合,情感冲突折磨人,这一直是两性交往在超越生殖意义之后面临的重大合作问题。
文艺复兴之后,在复兴古希腊理性和古罗马法治现代化基础上,西方人日渐公私分明。在私人生活中,每个人都力争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个性--喜爱孔雀比屏似地展示自己;在团队生活中,却规则和纪律第一,不放纵自己的意见和感情,有公德和团队意识,知道如何去与"个性"人协商合作。"商合"式合作,基点是权利互相尊重,在上个世纪已被欧美人日益运用来修复情感。美国有一本《婚姻战争》,很细致地介绍了面临家庭问题夫妻如何通过商合沟通而协和相处。
在国寨当代,商合式协和意识在利益第一的经济领域都还不是很深入人心,在情感领域的位置就更别提了。由于裹着氏族胞衣和依循宗族伦理生活,国寨人比较公私难分,私情与公义差不多搅拌成社会生活中的混凝土了。没有确定的、受人尊重的私人生活。没有单纯的、不受私人感情和利益左右的办公活动。党文化部落人怕孤独,最喜欢赶时髦,最流行任性或率性,最怕被人当怪物,首先根据大众的喜好和时代的趋势来做人的,只是暗暗地稍稍地有点自己,尽管多了见识却依然沙子、水流、树木般地人人相似。精神上的同性相斥自然是主流:人际交往中,王朔式的机智口语最受欢迎,怀疑和讽刺一切事物,惟独放过共产党。
西方协和意识下的商讨式合作(简称"商合")是开放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是一个细仔的商讨过程,基点是有利可图,目的是共同赢利。双赢式合作谈利在明处,可谓斤斤计较,各自的、共同的利益分得清清楚楚。一旦"联姻"便是长期姻亲,例如英国议院和国王,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国寨相同而凑合的"撮合"式合作明显封闭,一般不考虑或不重点考虑人的个性、兴趣、爱好,每个人都当作相同的人或大致相同的人来对待。撮合的关键在于外部力量的"撮",合是靠近互相依赖。商合解决问题,撮合掩盖问题。当"撮力"减弱或消失, 原本各有打算的心便自然选择分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所以合久必分。国寨人质为什么比欧美公民更多婚姻战争更快意恩仇,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