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著名百家讲坛讲论语和其他中国古典文化的高手于丹出席一个签名售书仪式,这个仪式的场面别具一格,令人大开眼界。
本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书的作者,是精神营养品的烹调者;售书的场合,应该是充满书卷气的地方。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一群高大威武的彪形大汉却出现在于丹签名售书的地方。他们一个个横眉怒目,拥卫在并不太美丽的于丹教授的身旁,前前后后地围护在丹教授的四周,生怕读者靠近了她,生怕她有半点儿闪失。有几个热情的读者不顾这几个大汉的阻拦,伸手请于丹为她们签字,也被这些汉子挡在了外面。最后,于丹在武装保护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签名仪式,总算为发展先进文化事业作出了又一次贡献。这样,人们看到了一个难得一见的场面:读者和学者隔着藩篱,文化和武化完美结合;也看到了于丹教授在武装保安的护卫下完成了传播孔老先生仁者爱人思想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相结合的历史性场面,实现了古今一体。
对著名学者进行武装保卫,据说是因为吸取了一个清史专家阎老先生的教训。有些人不同意他老先生的观点,想与他讨论,但是,也许是他忙而不见,也许是觉得不值一谈,双方没有能沟通交流。这当然也不能全怪阎老先生,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不够。中国的文化传统总是这样,领导说了什么,别人就很难说什么;名流说了什么,小百姓就很难说什么;主流媒体说了什么,乡野闾里就很难说什么。多少年来,这成了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好在我们的百姓和干部已经非常适应这种文化了。大家习以为常,只要紧跟就行。以前的舆论跟梁效,现在的舆论跟大报。我们的风气是,谁当了领导,谁当了一把手,哪怕是喉咙里古噜一声吐出一口痰,也会说成是美妙的绝唱、历史的洪钟。正是这种特色文化,使得中国的报导是,一切会议都是"圆满结束"一切领导的讲话都是"重要讲话"一切总结都是"伟大胜利"。
在这种文化下,在央央的央视播放的权威的坛主的论点,自然难以商摧,更难以批评。也许是有的读者感到无处说话,心里憋得慌,一怒之下,竟至于用打耳光的办法来进行学术争鸣了。这是阎老先生的悲剧,也是中国听众和读者的悲剧。如果在比较开放和民主的新闻舆论环境下,读者和听众是没有必要用这种办法来表达意见的。阎老先生被人打了耳光,于丹教授借鉴他山之石,吸取了教训,防范于未然,用保安保护自己,因此才出现了于丹在威威壮士的保护下签名的感人场面。
那么,又是什么观点使读者如此激愤呢?阎老先生是中国知名的百家讲坛的坛主。他讲清史明史,讲得风起云涌,有声有色。而且,他讲的清史,别出心裁,另具一格。以前人们总是批评清兵残暴,入关之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实行民族压迫,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后来又屡屡大兴文字狱,有人只因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无事乱翻书"的诗句,就被以影射满清、恶毒攻击罪处以死刑。不过,在阎先生对此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他认为清兵强制性地剃发易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文字狱也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和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稳定,有什么不好呢?不管白猫黑猫,只要与这两项有关,就一定是好猫。只要有利于稳定的事情,似乎都应该加以肯定。清朝几个皇帝老儿,一个个全都明白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道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因此,在阎先先生看来,用处死的方法强制削发留辫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阎老生于清兵入关年代,看到清兵剃发,一定会高高兴兴地去剃发,决不会有留不留头的风险。阎老先生还认为,即使像吴三桂那样叛国投敌,引敌入关,也要作辩证的分析,这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业的,也避免了长期的民族战争,减少了战争消耗,是有利于民生的。因此,吴三桂不是历史的功臣,至少也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观点,自然使有些人听了不满意、不接受。
有听众不接受你的观点,本来是可以讨论的。灯不点不亮,理不说不明。有分歧,讨论就可以了。但是,中国之大,要找个可以讨论、可以批评的地方却是很不容易的。进入央视的百家讲坛,似乎就成了真理的代名词,它获得了官方的支持。那里是官学、显学、是真理之学,豪强之学。老百姓有什么不同观点,不可能在哪里进行讨论。中国之大,媒体之多,能发表与官学或显学争论的文章怕也不多。正是由于舆论太过一律,缺乏不同论点之间争论的一席之地,才酿成了这次有伤学界体面的耳光事件。
但是,无论你如何不同意阎老先生的观点,也无论你找不到发表你的观点的地方,对一个学者打耳光,对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打耳光,这是很令人愤慨的。打人是粗暴的,是侵犯他人的行为。这也多少说明,我们这几年虽然精神文明说个不停,八荣八耻的宣传文章连篇累牍,国民的素质还是不够高。如果这个打人的人让他在央视上讲清史,如果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讲法,他也决不会认真地听听别人的观点。文化专制主义的病毒,实在是深入到了国民的肌体了。
这件事当然也多多少少地折射出一些积极的信息来。以前,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参加社会活动的时候,要封山封路,要专机专列,领导出场,有时要清场,然后,换上经过挑选的、足以放心的人去装模作样。现在,于丹这样的教授,参加公共活动,也由保安陪伴左右,这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提高了,崇尚知识、崇高人才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了。那些在中央电视台上侃侃而谈的教授名流们,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现在不仅富了起来,也开始阔了起来。听说于丹们现在的出场费不菲,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伟大历史号召开始在一小部分人身上变成了光辉的现实。现在,他们要么不出场,一出场就有保镖护卫左右,这实大是大长了知识分子的志气,是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这也是于丹教授讲授论语所取得一项光辉成果。
然而,文化大师们参加文化活动时带着高大威武的卫士,威武是威武了,雄壮也雄壮了,但毕竟与文化有点不相称,也与学者的形象不和谐。孔老先生当年周游列国,他是不带卫士的,更没有听说他的学生们护卫着孔子、防范着人们要打他的耳光。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中,只说要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没有一项说要当先进武化的代表。因此,对于文化大师来说,参加文化活动,还是文化些比较好,不要让穿上迷彩服、腰佩小电棍的保安随侍左右。如果你害怕宣传文化会受到伤害,那就躲在家里,不要出席这样的文化活动。更不要让媒体展露你在保安护卫下颤悠悠地签名售书、宣传先进文化的形象。这样做,实在是损害了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也损害了文化大师的光辉形象。
- 关键字搜索:
- 朱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