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宽容日:你宽容别人了吗?

 2008-11-17 20: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昨日是11月16日,世界宽容日。

心理专家指出,宽容的体现方式包括三部分:对他人的宽容;对自己的宽容;对老人、小孩、农民工等有不同生活方式的群体的宽容。

对自己的宽容很难测试,冷暖自知,但对他人和特殊群体的呢?

根据专家提供的测试方案和调查问卷,在沈阳中街进行了4个宽容度测试。

心理专家表示,对在街头随机实施宽容度测试,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部分专家还是较认可这种测试方式的结果。

所以,记者们还是选择了这种轻松而又生活化的方式,希望过程和结果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新闻背景

1995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8届大会通过 《宽容原则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

宽容并不是简单指 "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教科文组织曾在对宽容日的介绍中提到,构建宽容、诚信社会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需要时间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测试一:坐公交车得到理解

男记者穿着迷彩服、蓝绒裤,手里拎着布满灰尘的旅行袋、背包和行李箱;女记者则穿上一件红色大棉袄,抱起"小孩"--小被子里裹了个布娃娃。

专家说,做测试一定要逼真,尤其是模仿老人、孩子、农民工这样的群体。于是,参加测试的记者费尽心思找来上面的道具。

第一个测试是抱"孩子"挤公交车。

两名测试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路的辽宁日报公交车站点,一辆277开来,上面乘客较多。

抱"孩子"的女记者顺利上车。拎着3件行李的男记者故意慢慢上车,行李卡在车门外,后面四五个乘客上不了车了。但没有催促声,一个男子帮男记者挪动一下行李:"别着急,慢慢上。 "

此时,先上车的女记者已经坐下了--车上人很多,但给让座的人更多。

车一开,男记者的背包蹭到了一位老人的裤子上,包上全是灰。记者急忙道歉,老人说:"小伙子,别着急,扶稳了。 "

接着,男记者拎着包往后门挤,包特别脏,有几个人裤子上沾了浮灰,但记者没听见责骂声。

一站地后,男记者从后门下车,抱"孩子"的女记者被留在车上,一名中年女子提醒女记者,"赶紧下车啊! "这时有人议论了:"这咋哪站是哪站都弄不明白呢? "

专家点评:

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宽容,对"孩子"母亲和"孩子"父亲的宽容,甚至比对沈阳本地人更宽容,体现了沈阳人的精神风貌,说明了沈阳人的善良。

测试二:商场购物被人尊重

公交车测试结束,两名记者开始在中街逛商场。

一家大型商场的皮草专柜内,每件衣服标价都在万元以上。两名满身灰尘的记者昂首挺胸拎着两件脏兮兮的行李走了进去。

一进门,两名服务员立即说"欢迎光临",这句话让本以为很可能灰溜溜出来的测试记者信心大增。

店里转了一圈,女记者把手伸向上万元的皮草,一旁跟着的服务员马上说,"如果看中了样式可以试穿。 "

好!女记者马上要求试穿,"试一下红色的。 "服务员用挑杆撑下挂在最顶上的红色皮草。

女记者对着试衣镜比量了好久说了一句:"太贵了,买不起啊。"服务员依然面带笑容帮记者脱下衣服,还说"欢迎下次再来"。

专家点评:

对那些为沈阳城市建设辛勤劳作的普通务工人员,每个人都应该表现出尊重。即使不是目标消费群体,也保持必要的礼貌,这同样体现了沈阳人的精神风貌。

测试三:陌生人帮忙推走车

测试记者选择了沈阳市沈河区东纬路一小区,记者把车横在一个丁字路口,将车熄火。记者的车一停,丁字路口三个方向的来往车辆均无法通过。

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辆出租车、一辆三轮车和几名骑自行车的市民被堵在了路边。

此时,测试记者打开了车的机器盖,假装修车。骑自行车者选择了从侧面的空隙通过,三轮车和出租车继续等待。

又等了两分钟,骑三轮车的人开始嘟囔:"这车停的够绝的。 "然后,从其他方向离开。出租车轻轻地按了两下喇叭,表示询问。

测试记者回答:"车电路断了,等一会就能修好! "

出租车上的乘客推门下车说:"哥们,我家安空调,着急买件,我帮你把车推到旁边吧! ""就我们俩,能推动吗?我马上就能修好,你再稍微等一会吧! "记者回答。

"来,我帮你们,车推开后就不影响其他人通行了! "一名过路的男子上前,开始同出租车上的乘客一起张罗推车。

3个人将车推到路边后,出租车迅速离开。记者询问这名帮忙推车人的姓名,他笑着摆了摆手,离开。

专家点评:

大家帮着推车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大雪,当时许多车辆陷在雪中无法开走,路上众多不相识的人帮推车;今天的测试,又让人看到沈阳人的古道热肠,着实让人感动,这已经不仅仅是宽容的问题,更是自己付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

测试四:"碰撞"后得到微笑

一名戴眼镜的年轻男子在沈阳市沈河区正阳街的人行道上行走,他悠闲地浏览着附近的店铺,并没有发现测试记者已经骑着自行车"冲"向他......

自行车车把刮到了男青年的左胳膊,他大叫一声,抬起右手使劲揉着左臂。"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测试记者赶紧赔笑脸,并询问"撞痛没"。这名男子皱了皱眉,面对测试记者说:"没事!骑车小心点,你走吧! ""太对不起了!如果真的没事?那我走了!"记者再次赔着笑脸。"走吧!看着点道,别再撞人了! "男青年的脸上已经恢复了正常表情。"谢谢,走了啊! "记者笑着向他告别。"再见! "男青年也笑着说。

在碰撞测试中,测试记者骑自行车与多名逛街的市民发生"碰撞",在道歉之后,多数人给予客气地微笑。只有一名中年妇女说:"骑车不看道,你看什么呢? "而她面对测试记者的道歉后,也未再多说。

专家点评:

"撞人"相视而笑,更是体现了沈阳人的宽容。当人们了解对方非有意伤害(虽然这次是有意测试)、看到对方主动道歉,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宽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多说一声"对不起"表达的是自己的歉意,许多事情都会化干戈为玉帛,许多愤怒都会烟消云散。那就让我们对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多表达自己的真诚吧,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新闻后窗

1:太逼真 同事没有认出测试记者

假扮夫妻的两名测试记者在前,后援记者在后,4个人刚出辽宁日报社大院,迎面碰见了同事陈浩,陈浩与走在后面的后援记者打招呼,当抱着"孩子"拖着行李的记者与他打招呼,陈浩惊呼一声,倒退两步,"啊! "

2:怕挨打 专家给记者背后"撑腰"

在中街进行碰撞试验时,非常担心人家不接受道歉怎么办,测试记者更是担心"挨打"。但心理专家告诉记者,"东北人性格非常豪爽,只要道歉,就没事。 "结果证明,专家说法是正确的。

3:险露馅 测试记者拼命搂"孩子"

女记者抱着假孩子上公交车,一上车就有人让座,在车上,掩护的记者注意到,一名站着的女子不停地打量女记者怀里的"孩子"。

事后,这位还未结婚的女记者告诉大家,"我拼命地把孩子往怀里搂,生怕别人看出来里面是个可爱的绒毛熊。 "


来源:健康863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