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徽调)、汉剧(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可说是聚百家表演艺术于一堂,而发扬光大之。京剧约于清光绪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形成于北京,迄今约有二百年。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黄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黄班接踵去上海,因京班所唱皮黄更为动听,遂称之为"京调",以示区别。其后因上海梨园整个被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黄为"京戏"。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北京改名北平,京剧改称"平剧"。
京剧的形成和逐渐成熟,主要是徽剧和汉剧得以溶汇于一堂,而又能在北京这个历史都城多方面继承古老戏曲艺术传统的机会。一是艺术家革新、创造的才能和他们始终不脱离民间演出,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支持;二是由于宫廷贵族的爱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些帝王公侯们为京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并对艺术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促进演唱技艺的提升和舞台艺术的规范化。
◎抽象艺术形式
京剧的表演是虚拟、抽象的,是以假象与意象的联合运用。舞台上虽空无一物,但藉由演员的身段、表演使观众体会到实物的存在,如:车、船、轿、马等,均是运用简单的道具来象征实物的存在。戏曲唱念中所描绘的景色虽然是看不见的,以通过演员表达的唱词和念白中,对景物的描述形容来引发观众的联想、产生景物的形象感。其中也包括音乐和声响效果的作用,比如雨声、雷声、风声、鸟鸣、马嘶等等。这些程式化的表演,其真实性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但一切却又都源于生活,且更为典型及夸张,如:哭、笑等。
另外舞台上时空的表现手法,也是相当高明的。演员以摹拟生活中的形体动态来表达景物特征,以这种形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触发观众的联想,而产生戏剧演出中所要求的景物形态。如由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登山、涉水、喂鸡等,以及对烈日、风、雪等自然现象表现于形体动作以触发观众的联想。
景物形态之所以能通过联想而产生,在于这种形体动作--舞蹈语言--对生活形态的动作摹拟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感的,它的动作尺寸、距离、高低、部位基本上是准确的,是生活形态通过艺术摹拟的再现。而且还要求不同角色对同一景物的形态摹拟,或是同一角色对某种景物的先后摹拟必须一致;因此这种虚拟的表演不是完全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真实,他们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他们的语言必须是音乐化的;更重要的,这种虚拟的表演必须要以情带景,以情生景,做到情景交融。而不是单纯地来表现环境和景致。
除了上述演员以形体动作所发挥的以外,"龙套"在戏曲景物中的作用,也可以属于这一范畴。"龙套",是由演员扮演仪仗、侍从、卫士、宫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或八人为一堂,组合成护卫的形式,以显示帝后、将帅、各级官员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又由于他们的服饰、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们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场面,可以显示不同的环境特色。因此"龙套"也成为构成场景的重要成分,同"切末"一样起了构成环境的实质作用。因为这种构成场景的条件是龙套演员的形体动态,他们在舞台上的运动,造成场景随之而变换,他们运用队形的排列、行动的组合、运动的节奏等等而创造出不同的气氛和情势。
中场休息-欣赏《华容道》中一段西皮快版....(演曹操的表情超传神的!)
◎京 剧 的 行 当
京剧继承中国戏曲的传统,在昆曲及地方戏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为 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即四个行当(在京剧发展的初期,京剧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生行与末行合并。)不同的行当在演唱及表演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后续介绍...)
◎ 京 剧 的 脸 谱
脸谱借夸张的色彩和线条,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善恶,是京剧化妆的一部分,脸谱主要用于净丑两行所扮演的各种人物。生旦很少采用,而只是略施粉墨。
脸谱由唐代乐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发展而来。南戏、北杂剧直接继承了这个传统,但构图一开始还很简单,比如在面部中心画一个白斑,画两个白眼圈,额上画两道黑线等等。随?戏曲的发展,脸谱日益精美,构图也越来越多样。
脸 谱 的 类 型
脸谱色彩丰富,图案不一,容易让人感觉混乱、神秘。但实际上,脸谱可以归纳为一些基本的类型,由这些基本的类型,根据人物的性格、气质等,再变化出许许多多的脸谱。每个脸谱都是以戏中人物的长相、性格等为依据的。简单介绍几个基本的类型。
整 脸 整脸是脸谱中色彩、构图最单纯的一种,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类型。化妆时以一种颜色为主,再以白笔或黑笔勾画眉、眼、面部肌肉纹理等,尤其强调眉毛的勾画。
三 块 瓦 脸 三块瓦脸运用非常广泛,很多脸谱的构图是三块瓦脸的变形。三块瓦脸画时要求对称,整个面部用一种主要颜色作为底色,再用线条勾画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三块瓦脸又可以分成几类,比如花三块瓦脸。所谓花三块瓦脸,就是眉眼、鼻窝画的更复杂化的三块瓦脸。画花三块瓦脸的人物多是绿林好汉、剽悍的武将。
破 脸 破脸,又叫歪脸。所画脸谱左右两边不对称,图案扭曲,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歪歪扭扭的感觉。主要用来表现品质恶劣的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一个人很丑陋。
丑 角 脸 丑角脸的特点是在鼻梁上画一个白粉块。随人物不同,白粉块的形状也不同。
象形脸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中精灵神怪的形象。画时注重传神,?眼点主要在于让观众明白人物是从什么精灵幻化而来。象形脸中最著名的便是孙悟空的猴子脸。
脸 谱 的 色 彩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黄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黄班接踵去上海,因京班所唱皮黄更为动听,遂称之为"京调",以示区别。其后因上海梨园整个被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黄为"京戏"。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北京改名北平,京剧改称"平剧"。
京剧的形成和逐渐成熟,主要是徽剧和汉剧得以溶汇于一堂,而又能在北京这个历史都城多方面继承古老戏曲艺术传统的机会。一是艺术家革新、创造的才能和他们始终不脱离民间演出,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支持;二是由于宫廷贵族的爱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些帝王公侯们为京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并对艺术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促进演唱技艺的提升和舞台艺术的规范化。
◎抽象艺术形式
京剧的表演是虚拟、抽象的,是以假象与意象的联合运用。舞台上虽空无一物,但藉由演员的身段、表演使观众体会到实物的存在,如:车、船、轿、马等,均是运用简单的道具来象征实物的存在。戏曲唱念中所描绘的景色虽然是看不见的,以通过演员表达的唱词和念白中,对景物的描述形容来引发观众的联想、产生景物的形象感。其中也包括音乐和声响效果的作用,比如雨声、雷声、风声、鸟鸣、马嘶等等。这些程式化的表演,其真实性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但一切却又都源于生活,且更为典型及夸张,如:哭、笑等。
另外舞台上时空的表现手法,也是相当高明的。演员以摹拟生活中的形体动态来表达景物特征,以这种形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触发观众的联想,而产生戏剧演出中所要求的景物形态。如由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登山、涉水、喂鸡等,以及对烈日、风、雪等自然现象表现于形体动作以触发观众的联想。
景物形态之所以能通过联想而产生,在于这种形体动作--舞蹈语言--对生活形态的动作摹拟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感的,它的动作尺寸、距离、高低、部位基本上是准确的,是生活形态通过艺术摹拟的再现。而且还要求不同角色对同一景物的形态摹拟,或是同一角色对某种景物的先后摹拟必须一致;因此这种虚拟的表演不是完全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真实,他们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他们的语言必须是音乐化的;更重要的,这种虚拟的表演必须要以情带景,以情生景,做到情景交融。而不是单纯地来表现环境和景致。
除了上述演员以形体动作所发挥的以外,"龙套"在戏曲景物中的作用,也可以属于这一范畴。"龙套",是由演员扮演仪仗、侍从、卫士、宫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或八人为一堂,组合成护卫的形式,以显示帝后、将帅、各级官员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又由于他们的服饰、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们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场面,可以显示不同的环境特色。因此"龙套"也成为构成场景的重要成分,同"切末"一样起了构成环境的实质作用。因为这种构成场景的条件是龙套演员的形体动态,他们在舞台上的运动,造成场景随之而变换,他们运用队形的排列、行动的组合、运动的节奏等等而创造出不同的气氛和情势。
中场休息-欣赏《华容道》中一段西皮快版....(演曹操的表情超传神的!)
◎京 剧 的 行 当
京剧继承中国戏曲的传统,在昆曲及地方戏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为 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即四个行当(在京剧发展的初期,京剧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生行与末行合并。)不同的行当在演唱及表演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后续介绍...)
◎ 京 剧 的 脸 谱
脸谱借夸张的色彩和线条,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善恶,是京剧化妆的一部分,脸谱主要用于净丑两行所扮演的各种人物。生旦很少采用,而只是略施粉墨。
脸谱由唐代乐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发展而来。南戏、北杂剧直接继承了这个传统,但构图一开始还很简单,比如在面部中心画一个白斑,画两个白眼圈,额上画两道黑线等等。随?戏曲的发展,脸谱日益精美,构图也越来越多样。
脸 谱 的 类 型
脸谱色彩丰富,图案不一,容易让人感觉混乱、神秘。但实际上,脸谱可以归纳为一些基本的类型,由这些基本的类型,根据人物的性格、气质等,再变化出许许多多的脸谱。每个脸谱都是以戏中人物的长相、性格等为依据的。简单介绍几个基本的类型。
整 脸 整脸是脸谱中色彩、构图最单纯的一种,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类型。化妆时以一种颜色为主,再以白笔或黑笔勾画眉、眼、面部肌肉纹理等,尤其强调眉毛的勾画。
三 块 瓦 脸 三块瓦脸运用非常广泛,很多脸谱的构图是三块瓦脸的变形。三块瓦脸画时要求对称,整个面部用一种主要颜色作为底色,再用线条勾画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三块瓦脸又可以分成几类,比如花三块瓦脸。所谓花三块瓦脸,就是眉眼、鼻窝画的更复杂化的三块瓦脸。画花三块瓦脸的人物多是绿林好汉、剽悍的武将。
破 脸 破脸,又叫歪脸。所画脸谱左右两边不对称,图案扭曲,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歪歪扭扭的感觉。主要用来表现品质恶劣的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一个人很丑陋。
丑 角 脸 丑角脸的特点是在鼻梁上画一个白粉块。随人物不同,白粉块的形状也不同。
象形脸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中精灵神怪的形象。画时注重传神,?眼点主要在于让观众明白人物是从什么精灵幻化而来。象形脸中最著名的便是孙悟空的猴子脸。
脸 谱 的 色 彩
脸谱的色彩也有各自的含义。一般来讲,颜色象征了性格。比如红色,表示人物的忠勇义烈;黑色表示人物忠耿、正直、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凶狠等等。当然这种对性格的象征也不是绝对的。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京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