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也自自然然的降临。这一轮通货膨胀对中国政治会造成什么影响,值得关注。
一九八六年,中国在缺乏配套情况下,由邓小平率领冲关进行物价改革,在引发通货膨胀后,冲击社会稳定,也导致政局动荡,邓小平躲到幕后,由赵紫阳承担责任,也造成改革停顿,甚至引发后来八九民运,再演变成六四屠杀。虽然如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与当年已经有很大不同,但是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其后果会如何也很难说。
在朱镕基担任总理的时代,"刺激内需" 一直是发展经济的方针,当时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然而后来经济结构有很大变化,但是计算物价指数的办法还是老一套,加上不肯加息以免打击股市与损害国企利益的情结,一直忽略物价升高的潜在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和经济过热自然也容易带来通货膨胀,但是也没有引发当局的注意。一直到去年年底粮食涨价,到今年春天猪肉涨价,才引起社会的重视。因为只有关系到民生的物价才叫物价,至于能源、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似乎不叫"物价";然而这些物价的上升,怎能不影响民生?
去年底的粮食涨价,有政府托价之说,原因不明。但是到了猪肉自发涨价,政府才明显的发急了,总理温家宝多次巡视,还发指示,但是由猪肉掀动,许多食品开始涨价,包括牛肉、鸡蛋、食油,乃至月饼、速食面等等。在中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中,食品占三成八,正是"民以食为天",这才能理解为何生产资料上涨,楼价上涨,在数字上并不明显,当局也并不在乎的原因了。
根据官方数位,2006年CPI只上涨1.4%,有关部门预计2007年才2%,但是人们的感受才远不止这个数字。2007年第一季度的CPI是3.3%,但是5月初,一位元香港驻北京记者列举许多物价上涨的事实说:"火车票加价了、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食品价格上涨了……,在全国各地居民物价涨声一片之中,国家统计局的CPI数字显然跟广大百姓的感觉不太一样,难怪近年不断有人对统计局的CPI数字提出质疑。"但即使如此,CPI数字还不断上升,5月是 3.4%,到6月突然是4.4%。人们的感觉自然也更大不同。
最能说明当局心理的,是7月19日官方公布经济统计数字时,香港"大公报"的标题:"增长超预期,经济未过热"。这反映了官方看法的不一致 ,还是明知通胀加剧,为了某种原因而必须刻意回避问题?
这个问题在7月26日拿到政治局会议讨论,结果确定是经济过热,特别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涉及大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极待解决。" 胡锦涛也表态必须压抑经济过热。然而怎么压抑法呢?新华社的报导说:"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援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品质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话里大部分都是废话。关键还是,要让经济迅速发展,股市一直创新高,迎接十七大,迎接奥运会,但是不能让经济与股市因为泡沫而爆破,这是高难度的事情。所以温家宝常跑菜市猪肉档询问价钱,给予降价承诺。另外还有一个绝招,为防止民众的通胀预期而推动通胀,媒体又成了替死鬼。湖南一家报纸因为根据业者的说法报导"豆腐香干拟8月起涨价"而被处罚,说它发布假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新闻媒体不得发布虚假资讯、夸大价格上涨的影响,否则当局要追究不实报导的相应责任。由此可见当局对通货膨胀的惴惴不安心理。
因此至今为止,政府的调控手段仍是非常温和,所以经济继续快跑,股市继续新高,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最近在上海举行的2007国际金融投资博览会上,投资大师、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表示:"我认为中国股市的牛市还将持续80年。"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胡锦涛与温家宝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 关键字搜索:
- 林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