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外汇储备每月长200亿 孰喜孰忧?

 2007-07-12 20:5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外贸顺差对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很小,而来自外商的直接投资,尤其是热钱湧入占的比重相当大。图为北京某银行的外汇交易显示板。(Getty Images)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数据显示,至2007年3月,外汇储备达12,020.31亿美元。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且正以每个月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我们有句俗话: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一些学者和官员也认为「外汇储备当然是越多越好」。果真是这样吗?

首先,让我们看一williamhill官网 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分析显示,特别是近年来,外贸顺差对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很小,而来自外商的直接投资,尤其是热钱湧入占的比重相当大。为吸收这些外汇,政府需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而为减轻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又需要发行大量的央行票据或国债去回笼货币。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以扩大债务(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或国债)为代价兑换外币资产的过程,这种过程导致内债剧升。2004年,仅显性的中央政府内债已经达到GDP的30%。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需要承担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的隐性债务,而对於後者的规模目前还没有完整和準确的估计。但可以肯定,中国内债近年急速增长,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区域。

其次,外汇储备是不是多多益善?中国的外汇储备算不算多?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博士表示,一般认为,外汇储备规模与进口需求、GDP规模、偿还外债的需要与资金流向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了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根据经验规则提出了外汇储备规模「下限为进口加偿外债的1/5,上限为1/3」的观点。此外,外汇储备与GDP之比不应超过10%。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占GDP的40%。这样看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然而,外汇储备的多寡不是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与否的标竿。恰恰相反,目前外汇储备激增带给中国的是内外交困的压力。

第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就指出,中国外汇储备成本太高。这些「准财政赤字」(quasi-fiscal deficit)使央行陷入「滚雪球」的困境,而货币政策也无所适从,从长期来看更是潜在「财政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具体说来,每年,央行必须实实在在支出的两项固定费用包括準备金利息和央行票据利息。

準备金方面,截至2004年5月,银行体系平均超额準备比例仍然达到3%,总準备金馀额一般在29000亿左右。按照1.89%的法定準备金利率,以及1.62%的超额準备金率,央行的年利息开销在300亿元上下。

央行票据方面,2003年4月22日至12月底,共发行6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7,226.8亿元,发行馀额为3,376.8亿元。2004年,央行票据到目前为止已发行近90期,预计今年的票据存量约为七、八千亿。按6个月央行票据3.4%左右的参考收益率计,央行每年必须为此支付250 ~300亿人民币。

而央行最主要的收入是清算体系的管理运作费用,每年约为400亿元。所以,外汇局储备管理司2004年11月的报告写道,央行可计算的年实际亏损在150亿至200亿元间。

第四,金融风险加剧。外汇储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进行国际支付,但必须是自己的财富。而中国的储备外汇主要来自直接投资和热钱湧入。如果用中国现存的外汇去大量购进国外产品而又没能够及时创汇填补,同时游资转移的话,那麽将引起国内物价的大幅上扬。此外,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占用中国大量的基础货币,一旦外资撤离中国,央行将面临如何收回因外汇配套而发行过多货币的压力。教训显示,一国金融危机的引发往往是游资在作祟。

喜好做表面文章的中共政府常常宣扬自己是外汇储备大国,可却从不告诉人民这些高额外汇储备的代价以及对人民福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外汇储备如此增长,除了让中国内外交困,对中国人民来说,有什么切切实实的好处呢?。


williamhill官网 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