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提自己人,美国人和欧洲人对于机会就有着不同的态度。不要认为盎格鲁萨克逊人同文同种就会一脉相承,自打登上荒蛮的美洲大陆之后,对于机会的认为,双方已经因为大西洋的间隔而渐行渐远。
如今大多数的欧洲人不喜欢创业,机会意味着风险,他们所在的国家、企业能给他们车子和房子。那是个高税负、高福利的社会。但美国人不同,那是一个由乐天派组成的国家,税负不高不低,生活稳定富裕,对于挑战,为什么不?
面对机会以及很多问题,现在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很相似,曾经一个中美洲国家的外交人员在外交场合大呼,这个世界上还有像中国那样希望照搬美国经验的国家吗?这洋人说的有一半对一半不对。
很难说在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列倒数第三的国人们,能照搬美国人的心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过度与不能让人恭维的待遇,也让机会主义者大量涌现。虽说都是锐意进取寻求机会,中国人与美国人一个是无奈之举一个是享受过程。
暂且就这样把国人和老美划做同类,但自从99年中国高校并轨扩招之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压力就一次性甩给了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们,曾经广东一个大学生参加完招聘大会之后将几百张简历洒向天空。何故?他说:没机会,人家都要有经验的,哪个应届生会有经验?
经验,看来是敲开机会大门的那块板砖。
在如今这个时代,还像那个大学生说的,机会大多数时候是用经验换来的。
可惜的是,早已落后于主流世界体系的中华民族并没有将曾经的经验传承下来,当西方民族摆脱荒蛮走上文艺复兴后的康庄大道时,炎黄子孙们则告别汉唐一路探底,在各个方面的经验上,中国人丧失了许多传承,即便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有2000年的漫长历史。
曾经,日本人把自己的丰田汽车机床搬到天津去了,中国人不会用,学会了也操作不好,还得雇个月薪是中国人30倍的日本人来控制,为啥?咱没有那个技术经验。
好好的中国上市企业,几十亿的盘子,非得雇一个洋人CEO,请洋人会计所帮忙打理上市,为啥?咱没有资本运作经验。
96 年,国际银行组织宣称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坏账高过本金,已经事实上破产了,不良贷款呆坏账总额以万亿计,中国人收不回贷款。很快,美国高盛来了,美国美林来了,几百亿打包买走了中国银行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几个月,不良资产收回来了,那是真金白银的几千亿美金,为啥?咱没有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
没有经验就没有机会。可如果有了经验不用,那就彻底没机会了。
经验和机会,还说到网络经济上来。
网络之所以能成其为网络经济,是因为资本的必然成全。或说网络经济必定就是天生与资本结合在一起。任何高科技的创业→创富,也都必定是以嗅着它的资本的明媒正娶来完成。和网络一样消耗巨大成本的各项高科技,头上的三尺天空,都翱翔着目光敏锐的资本之鹰。
而满天的鹰或隼,也同时还在瞄准和锁定着那样一种可将高科技巨额投入成本以分解蚕食方式负担起来的条件,这种条件是唯一和显见的,那就是----―人丁济济。
小时候我们学习“中国地大物博”,长大后我们知道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有数以亿计的人使用手机,有数以亿计的人上网……高科技的使用,推广和运用的成本在我们的国度,以亿的单位来分化。在这个年代,我们最被世界看重的,有一个超强的条件,就是我们有充足的人力可以使用高科技。
因此,网络的竞争纵然残酷,但我们的网络经济与资本“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爱情神话,天天在缤纷上演。
然而,作为网络最活跃的细胞,网民们、用户们,时时刻刻却集体无意识地在用点击量、网店销售经验和信誉度以及才华涌动的网感等方方面面的虚拟财产,为网络与资本的拉埋天窗,前期做着大媒,后期做着嫁妆。
既然资本哺育或者迎娶了网络,作为源源不绝贡献着虚拟财产的最活跃的细胞,用户们其实也应该吸收到资本。
但当前,如果我们知会四方,有一个电子商务类型网站,要影响或汇聚网络店主,让店主用自己的网店经验来换入场券,一起去往一个成熟和规范的资本交易场,将创业身份轻松扭转,以投资者的角度,去领略“穷爸爸,富爸爸”的人生观念之差别,并且前提是只用经验换取,不用真金白银,那么,这一切你信不信?
想起一个故事: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一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拿餐盘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等你拣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女人告诉他。老人顿悟:“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
实际的人生就是这样,如果经验不一定能够传承或发扬,至少要把他们变成机会,不是吗。 来源:
如今大多数的欧洲人不喜欢创业,机会意味着风险,他们所在的国家、企业能给他们车子和房子。那是个高税负、高福利的社会。但美国人不同,那是一个由乐天派组成的国家,税负不高不低,生活稳定富裕,对于挑战,为什么不?
面对机会以及很多问题,现在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很相似,曾经一个中美洲国家的外交人员在外交场合大呼,这个世界上还有像中国那样希望照搬美国经验的国家吗?这洋人说的有一半对一半不对。
很难说在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列倒数第三的国人们,能照搬美国人的心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过度与不能让人恭维的待遇,也让机会主义者大量涌现。虽说都是锐意进取寻求机会,中国人与美国人一个是无奈之举一个是享受过程。
暂且就这样把国人和老美划做同类,但自从99年中国高校并轨扩招之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压力就一次性甩给了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们,曾经广东一个大学生参加完招聘大会之后将几百张简历洒向天空。何故?他说:没机会,人家都要有经验的,哪个应届生会有经验?
经验,看来是敲开机会大门的那块板砖。
在如今这个时代,还像那个大学生说的,机会大多数时候是用经验换来的。
可惜的是,早已落后于主流世界体系的中华民族并没有将曾经的经验传承下来,当西方民族摆脱荒蛮走上文艺复兴后的康庄大道时,炎黄子孙们则告别汉唐一路探底,在各个方面的经验上,中国人丧失了许多传承,即便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有2000年的漫长历史。
曾经,日本人把自己的丰田汽车机床搬到天津去了,中国人不会用,学会了也操作不好,还得雇个月薪是中国人30倍的日本人来控制,为啥?咱没有那个技术经验。
好好的中国上市企业,几十亿的盘子,非得雇一个洋人CEO,请洋人会计所帮忙打理上市,为啥?咱没有资本运作经验。
96 年,国际银行组织宣称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坏账高过本金,已经事实上破产了,不良贷款呆坏账总额以万亿计,中国人收不回贷款。很快,美国高盛来了,美国美林来了,几百亿打包买走了中国银行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几个月,不良资产收回来了,那是真金白银的几千亿美金,为啥?咱没有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
没有经验就没有机会。可如果有了经验不用,那就彻底没机会了。
经验和机会,还说到网络经济上来。
网络之所以能成其为网络经济,是因为资本的必然成全。或说网络经济必定就是天生与资本结合在一起。任何高科技的创业→创富,也都必定是以嗅着它的资本的明媒正娶来完成。和网络一样消耗巨大成本的各项高科技,头上的三尺天空,都翱翔着目光敏锐的资本之鹰。
而满天的鹰或隼,也同时还在瞄准和锁定着那样一种可将高科技巨额投入成本以分解蚕食方式负担起来的条件,这种条件是唯一和显见的,那就是----―人丁济济。
小时候我们学习“中国地大物博”,长大后我们知道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有数以亿计的人使用手机,有数以亿计的人上网……高科技的使用,推广和运用的成本在我们的国度,以亿的单位来分化。在这个年代,我们最被世界看重的,有一个超强的条件,就是我们有充足的人力可以使用高科技。
因此,网络的竞争纵然残酷,但我们的网络经济与资本“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爱情神话,天天在缤纷上演。
然而,作为网络最活跃的细胞,网民们、用户们,时时刻刻却集体无意识地在用点击量、网店销售经验和信誉度以及才华涌动的网感等方方面面的虚拟财产,为网络与资本的拉埋天窗,前期做着大媒,后期做着嫁妆。
既然资本哺育或者迎娶了网络,作为源源不绝贡献着虚拟财产的最活跃的细胞,用户们其实也应该吸收到资本。
但当前,如果我们知会四方,有一个电子商务类型网站,要影响或汇聚网络店主,让店主用自己的网店经验来换入场券,一起去往一个成熟和规范的资本交易场,将创业身份轻松扭转,以投资者的角度,去领略“穷爸爸,富爸爸”的人生观念之差别,并且前提是只用经验换取,不用真金白银,那么,这一切你信不信?
想起一个故事: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一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拿餐盘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等你拣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女人告诉他。老人顿悟:“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
实际的人生就是这样,如果经验不一定能够传承或发扬,至少要把他们变成机会,不是吗。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