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巴勒斯坦人一直就比沐浴在.幸福阳光下的中国人民生活得好,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总会勒紧裤带,隔三差五地送钱捐物去关怀并不贫困的巴勒斯坦人民。
随着巴以之间冲突的愈演愈烈,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媒体常常把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描述得极其悲惨:住在拥挤不堪的狭窄房屋内,没有卫生条件,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挨饿的儿童只有去捡以色列人的生活垃圾填肚子。在电视里我们看到过一个有9个孩子的水管工对记者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在中国日报记者席雪莲采写的一篇反映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专访---->里,可以看到文中充满了痛苦万分,挣扎度日,小男孩们......实在太俄了等令人辛酸落泪的词汇。巴以冲突后,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也警告有近半的巴妇女儿童每天的生活费支出不足2美元。
可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就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生养了9个孩子的水管工家庭能不贫穷呢?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调查也表明生育8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贫困的,其实这很好理解,北京市区职工平均年薪是2000美元,如果也平均生6个小孩的话,能不贫困吗?即使人均2美元的生活费支出一年就是720美元,这样一个3口之家的年生活费支出就是2160美元了,而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全部消费支出也仅为610美元,农村就不提了。再说难民,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平均每年拨给的救济款就人均80美元,各国政府给巴勒斯坦的实际援助是每年人均 200美元,这还不算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呢,巴勒斯坦的儿童犯的着去捡垃圾吃吗?
只要仔细点,从中国官方报道的侧面也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差:比如在中国日报里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在2000年9月前是不屑吃鸡脖子和鸡爪的,肥肉也是要扔掉的;在新华社驻加沙的记者马晓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一个在以色列境内做助理建筑工程师的巴勒斯坦人每月能挣1200美元,基本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一个加沙地带40岁的制衣厂工人每月也能有730美元的进账。教师和.的薪水就更不赖了。在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每6个就业人口中就有1领取俸绿的.,政府的26个部就有750 个部长,内阁成员就有31人, 在一些部里面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员有部长头衔,教育部长司机的基本工资就是中学教师的两倍,一个相当于北京街道居委会大妈级的地方官员,开凌志,住别墅也一点不稀奇。
那么巴勒斯坦普通的老百姓们的生活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好参照系。如果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地区无疑是个贫穷和落后的地方了。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世界平均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可称得上是个生活水准,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地区。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就是名符其实的高等发达国家了,因为官方的一个研究组已经把中国定位于初等发达国家。如果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标准,那么中国就有11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近8亿人口处于极度贫困。
如果把中国和巴勒斯坦比,那么中国在大多数方面要落后巴勒斯坦至少10年以上。
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速度发展的话,那么中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劳动收入等方面要花13年(2.5倍),19年(3.6倍)和 32年(8倍)的时间才能达到巴勒斯坦地区2000 年的水平。况且2000年中国人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和受教育程度也只相当于巴勒斯坦20年前的水平。
即使根据官方公布的调查统计报告也可以看出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富裕,要知道在巴勒斯坦可没有数字出官员一说,反而数字越低好处越多,所以可以认为巴勒斯坦官方的数字代表了实际水平的下限。
根据巴自治政府的统计,现由其管制的土地面积为6004平方公里,不到北京市的一半, 2000年总人口为286万(加上以色列管治的东耶路撒冷的36 万,共322万),其中的41%为难民, 平均每对夫妇生育6.3个小孩,总人口比上年增长6%,是同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倍。0-18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56%,平均年龄不到17岁, 是个很年轻的国家。
巴勒斯坦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78%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国为36%),农业人口占10%左右,农业产值仅占GDP的6.5%, 2000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2100美元(中国为810美元),年人均工资为5136美元(中国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1070美元),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1190美元左右(中国为324美元)。若将世界上200 个国家和地区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下的话,那么巴勒斯坦的经济处于中段,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则处于上段水平。 2000年的失业率仍为 11.8%,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相当。
巴勒斯坦地区在1969--1979年间曾创下年均经济增长30%的奇迹, 94年自治以来,其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仍达8.6%,是西方国家的3-4倍。不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消费来源并不仅仅局限于GDP,因为每年由以色列提供的劳务收入有10多亿美元(合年人均350美元),各国政府给予的援助有5- 8亿美元(合年人均200美元),联合国难民署的拨款2-3亿美元(合年人均80美元),还有在海湾石油富国的劳务收入以及国际社会的民间慈善捐赠。这就解释了,在巴勒斯坦人的消费大大多于劳动付出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疑问,同时,也揭示了巴勒斯坦的寄生特性。
巴勒斯坦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比较发达,它从1968年起就一直实行10年的免费义务基础教育.。在2000年,幼儿园入学率高于除以色列和叙利亚以外的周边国家,95%的适龄青少年能读完10年级。平均每10 万人有一所大学,总人口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者接近8%(中国为1.6%,上海为5.2%),具有高中以上文凭者占36%(中国为14%,上海为23%);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90%为本科)人数为240人(中国为38人),在读研究生为25人(中国为2.4人),大学毛入学率为31%(中国为10%),高中的毛入学率为57%(中国为24%), 而且学校的师资水平很高,中学教师中有学士学位以上者占96%(其中硕士以上者占45%),大学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4%,有硕士学位者占43%。
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地区还拥有10座博物馆,80座社会公共图书馆,341个体育俱乐部和30个青年中心,还有371家慈善机构及176肆座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受教育的程度按世界人类发展署的标准在世界排名属中上水平(69名在 99/00年度,75名在97/98年)。而同期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排名世界第142位,如果按联合国新采用的人类发展指数算,中国被列为第101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随着巴以之间冲突的愈演愈烈,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媒体常常把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描述得极其悲惨:住在拥挤不堪的狭窄房屋内,没有卫生条件,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挨饿的儿童只有去捡以色列人的生活垃圾填肚子。在电视里我们看到过一个有9个孩子的水管工对记者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在中国日报记者席雪莲采写的一篇反映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专访---->里,可以看到文中充满了痛苦万分,挣扎度日,小男孩们......实在太俄了等令人辛酸落泪的词汇。巴以冲突后,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也警告有近半的巴妇女儿童每天的生活费支出不足2美元。
可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就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生养了9个孩子的水管工家庭能不贫穷呢?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调查也表明生育8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贫困的,其实这很好理解,北京市区职工平均年薪是2000美元,如果也平均生6个小孩的话,能不贫困吗?即使人均2美元的生活费支出一年就是720美元,这样一个3口之家的年生活费支出就是2160美元了,而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全部消费支出也仅为610美元,农村就不提了。再说难民,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平均每年拨给的救济款就人均80美元,各国政府给巴勒斯坦的实际援助是每年人均 200美元,这还不算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呢,巴勒斯坦的儿童犯的着去捡垃圾吃吗?
只要仔细点,从中国官方报道的侧面也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差:比如在中国日报里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在2000年9月前是不屑吃鸡脖子和鸡爪的,肥肉也是要扔掉的;在新华社驻加沙的记者马晓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一个在以色列境内做助理建筑工程师的巴勒斯坦人每月能挣1200美元,基本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一个加沙地带40岁的制衣厂工人每月也能有730美元的进账。教师和.的薪水就更不赖了。在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每6个就业人口中就有1领取俸绿的.,政府的26个部就有750 个部长,内阁成员就有31人, 在一些部里面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员有部长头衔,教育部长司机的基本工资就是中学教师的两倍,一个相当于北京街道居委会大妈级的地方官员,开凌志,住别墅也一点不稀奇。
那么巴勒斯坦普通的老百姓们的生活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好参照系。如果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地区无疑是个贫穷和落后的地方了。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世界平均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可称得上是个生活水准,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地区。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就是名符其实的高等发达国家了,因为官方的一个研究组已经把中国定位于初等发达国家。如果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标准,那么中国就有11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近8亿人口处于极度贫困。
如果把中国和巴勒斯坦比,那么中国在大多数方面要落后巴勒斯坦至少10年以上。
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速度发展的话,那么中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劳动收入等方面要花13年(2.5倍),19年(3.6倍)和 32年(8倍)的时间才能达到巴勒斯坦地区2000 年的水平。况且2000年中国人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和受教育程度也只相当于巴勒斯坦20年前的水平。
即使根据官方公布的调查统计报告也可以看出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富裕,要知道在巴勒斯坦可没有数字出官员一说,反而数字越低好处越多,所以可以认为巴勒斯坦官方的数字代表了实际水平的下限。
根据巴自治政府的统计,现由其管制的土地面积为6004平方公里,不到北京市的一半, 2000年总人口为286万(加上以色列管治的东耶路撒冷的36 万,共322万),其中的41%为难民, 平均每对夫妇生育6.3个小孩,总人口比上年增长6%,是同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倍。0-18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56%,平均年龄不到17岁, 是个很年轻的国家。
巴勒斯坦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78%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国为36%),农业人口占10%左右,农业产值仅占GDP的6.5%, 2000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2100美元(中国为810美元),年人均工资为5136美元(中国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1070美元),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1190美元左右(中国为324美元)。若将世界上200 个国家和地区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下的话,那么巴勒斯坦的经济处于中段,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则处于上段水平。 2000年的失业率仍为 11.8%,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相当。
巴勒斯坦地区在1969--1979年间曾创下年均经济增长30%的奇迹, 94年自治以来,其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仍达8.6%,是西方国家的3-4倍。不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消费来源并不仅仅局限于GDP,因为每年由以色列提供的劳务收入有10多亿美元(合年人均350美元),各国政府给予的援助有5- 8亿美元(合年人均200美元),联合国难民署的拨款2-3亿美元(合年人均80美元),还有在海湾石油富国的劳务收入以及国际社会的民间慈善捐赠。这就解释了,在巴勒斯坦人的消费大大多于劳动付出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疑问,同时,也揭示了巴勒斯坦的寄生特性。
巴勒斯坦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比较发达,它从1968年起就一直实行10年的免费义务基础教育.。在2000年,幼儿园入学率高于除以色列和叙利亚以外的周边国家,95%的适龄青少年能读完10年级。平均每10 万人有一所大学,总人口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者接近8%(中国为1.6%,上海为5.2%),具有高中以上文凭者占36%(中国为14%,上海为23%);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90%为本科)人数为240人(中国为38人),在读研究生为25人(中国为2.4人),大学毛入学率为31%(中国为10%),高中的毛入学率为57%(中国为24%), 而且学校的师资水平很高,中学教师中有学士学位以上者占96%(其中硕士以上者占45%),大学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4%,有硕士学位者占43%。
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地区还拥有10座博物馆,80座社会公共图书馆,341个体育俱乐部和30个青年中心,还有371家慈善机构及176肆座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受教育的程度按世界人类发展署的标准在世界排名属中上水平(69名在 99/00年度,75名在97/98年)。而同期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排名世界第142位,如果按联合国新采用的人类发展指数算,中国被列为第101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惊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