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著名的“万里长城”之外,德国也有一段引以为自豪的“千里长城”,它位于德国巴符州、莱法州、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作为古罗马帝国边界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7月15日正式将“德国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月31日,在“阿伦长城博物馆”,工作人员奥伊特诺伊尔女士介绍说:“人人都知道中国的‘万里长城’非常雄伟,而‘德国长城’的大部分埋于地下,数百年来,挖掘和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从阿伦到赖瑙,从埃林根到魏森堡,最后到今夏刚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多瑙河名城雷根斯堡,虽然只是踏访了“德国长城”的后一段,但那本来非常陌生的德国长城容颜在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疆域辽阔,绵延5000多公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虽然强盛至极,但也不得不像古代中国一样,在北部边境筑起一道城墙,用以抵御外族入侵。那时,欧洲北方民族文化落后,被古罗马人称为“野蛮人”。在还没有筑起城墙之前,古罗马帝国大多以易守难攻的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等为天然边界。
西元100年到260年,约两万古罗马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一道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据考证,这条形似“Z”字形的长城起自莱茵布罗尔,经过科布伦茨、美因茨、海德堡,最后到雷根斯堡,途经大大小小60多座主要城镇。
“德国长城”是由土墙、石墙、壕沟、栅栏及900座简易了望塔以及120多座大大小小军营组合而成。起初,简易了望塔都是用木头建造而成,与栅栏组成防御工程,后来的一些简易了望塔主体结构用石砖建成,但顶部依然是木质结构。
德国长城委员会负责人安德莉亚斯•蒂尔告诉我,简易了望塔是否与当时中国长城的烽火台类似,用烽火信号快速传递异族入侵的消息,迄今还没有得到完全考证,但“我们认为是用烽火信号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传递的。简易了望塔之间相距400米,均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
事实上,“德国长城”的主体部分是军营。“阿伦长城博物馆”现址就是当时古罗马一座很大的军营。军营的构造类似中国古代的“四方城”:城门分正门、边门和中门,上有了望塔,城墙将各个方向的城门连接起来,城内有指挥所、士兵宿舍等。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罗马人或许特别喜欢洗澡,凡有军营之处一般都设有澡堂,而这些澡堂也对平民开放。魏森堡军营附近数百米就有一个被挖掘出来的非常完整的澡堂,现已被辟为博物馆。
西元260年后,在异族的不断进攻下,国力日渐式微的罗马帝国再也无法统治辽阔的疆土,势力范围不断萎缩,“德国长城”也日益衰败,最终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但仍残存了千余年后才逐渐消失。
据记载,至少在1780年时还能看到部分石墙的遗迹,可惜当时残存的石墙也“难逃厄运”:被老百姓搬回家盖房子去了,或者干脆被利用盖起了民宅。在雷根斯堡老城,黑色的古罗马军营石墙与现在的居民楼合为一体,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根据长城博物馆的文献,欧洲人研究“德国长城”的历史始于1455年。数百年来,从事“德国长城”历史的研究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英国哈德良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第一段古罗马“边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向重视文物古迹的德国随即进一步加大了对古罗马帝国在德国“边界”的历史和文化的挖掘研究。
“德国长城”全名叫“上日尔曼和雷蒂安边墙”,上日尔曼和雷蒂安是当时古罗马管辖下的两个省份。该长城对当时保护古罗马境内百姓的生活和贸易往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月31日,在“阿伦长城博物馆”,工作人员奥伊特诺伊尔女士介绍说:“人人都知道中国的‘万里长城’非常雄伟,而‘德国长城’的大部分埋于地下,数百年来,挖掘和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从阿伦到赖瑙,从埃林根到魏森堡,最后到今夏刚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多瑙河名城雷根斯堡,虽然只是踏访了“德国长城”的后一段,但那本来非常陌生的德国长城容颜在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疆域辽阔,绵延5000多公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虽然强盛至极,但也不得不像古代中国一样,在北部边境筑起一道城墙,用以抵御外族入侵。那时,欧洲北方民族文化落后,被古罗马人称为“野蛮人”。在还没有筑起城墙之前,古罗马帝国大多以易守难攻的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等为天然边界。
西元100年到260年,约两万古罗马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一道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据考证,这条形似“Z”字形的长城起自莱茵布罗尔,经过科布伦茨、美因茨、海德堡,最后到雷根斯堡,途经大大小小60多座主要城镇。
“德国长城”是由土墙、石墙、壕沟、栅栏及900座简易了望塔以及120多座大大小小军营组合而成。起初,简易了望塔都是用木头建造而成,与栅栏组成防御工程,后来的一些简易了望塔主体结构用石砖建成,但顶部依然是木质结构。
德国长城委员会负责人安德莉亚斯•蒂尔告诉我,简易了望塔是否与当时中国长城的烽火台类似,用烽火信号快速传递异族入侵的消息,迄今还没有得到完全考证,但“我们认为是用烽火信号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传递的。简易了望塔之间相距400米,均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
事实上,“德国长城”的主体部分是军营。“阿伦长城博物馆”现址就是当时古罗马一座很大的军营。军营的构造类似中国古代的“四方城”:城门分正门、边门和中门,上有了望塔,城墙将各个方向的城门连接起来,城内有指挥所、士兵宿舍等。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罗马人或许特别喜欢洗澡,凡有军营之处一般都设有澡堂,而这些澡堂也对平民开放。魏森堡军营附近数百米就有一个被挖掘出来的非常完整的澡堂,现已被辟为博物馆。
西元260年后,在异族的不断进攻下,国力日渐式微的罗马帝国再也无法统治辽阔的疆土,势力范围不断萎缩,“德国长城”也日益衰败,最终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但仍残存了千余年后才逐渐消失。
据记载,至少在1780年时还能看到部分石墙的遗迹,可惜当时残存的石墙也“难逃厄运”:被老百姓搬回家盖房子去了,或者干脆被利用盖起了民宅。在雷根斯堡老城,黑色的古罗马军营石墙与现在的居民楼合为一体,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根据长城博物馆的文献,欧洲人研究“德国长城”的历史始于1455年。数百年来,从事“德国长城”历史的研究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英国哈德良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第一段古罗马“边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向重视文物古迹的德国随即进一步加大了对古罗马帝国在德国“边界”的历史和文化的挖掘研究。
“德国长城”全名叫“上日尔曼和雷蒂安边墙”,上日尔曼和雷蒂安是当时古罗马管辖下的两个省份。该长城对当时保护古罗马境内百姓的生活和贸易往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地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