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年反右,到五八年暑期的深挖补课时,广大中小学教师蒙难者不计其数。我的姑父母,非常忠厚老实的一对夫妇也遭此劫难。
姑父冯天逸在安徽省桐城县中学任语文教员,姑母是桐城东关小学教师。夫妻两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从来不作闲话多议,政治问题更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他们 双双分别在学校被评为模范教师。姑父能在五七年全省中学教师暑期集中整风反右学习中逃过一劫,正是得益于他的这一个人特质。
可是,到了五八年暑期,各地区、各学校的抓右派的指标大大加码,滥抓无辜、陷害善良已是家常便饭了。姑父和姑母两人向来都是温顺自持、谨小慎微的人,整风学习中也从来不鸣不放,哪怕是‘提意见’也不愿多嘴。在反覆攻心、逼迫交待、深挖一闪念时也多是说好话或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就是这样,因为你是‘解放’前过来的人,划你右派没商量。最后,以深沉、坚持反动立场等莫须有的罪名双双被打成右派,并以家庭成分问题为由,开除公职,遣返回家。
姑父姑母开除回家时,家中已无立锥之地,房子早已全部被没收,因而只好寄住在我家。当时,戴着帽子回家的人是要受街道委员会管制,监督劳动,改造思想。三天一汇报,五天一 批判,天天扫大街,随时听调遣。姑父姑母一贯规行蹈步,一切按街道的规定去做。扫大街时扫得干干净净,一尺不少、一块不拉,写思想检查时,一丝不苟、一次不拖。久之,街道倒也满意,一般对他们就不太苛求。
为了解决生计,经街道同意,姑父在城关篾业社接了编斗笠的篾活,每天在家编斗笠,可以挣一角多钱。姑母在一副业厂接了纺石棉绳的活,置自身健康于不顾,成天吸着石棉粉在家纺石棉绳,每天可以挣二角多钱。两个人一天下来挣的钱,在当时只值五个鸡蛋,勉强可以支付国家配给的粮食和食油。夫妇两人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一分钱掰成两半化,连自己的衣着都拿出去或卖或当,补贴生活所需。没有钱买菜,春天腌的一坛咸菜要吃到第二年,虽糜烂和生蛆仍日日以释饥就食;为节省柴禾,头天放一把米到热水瓶中,第二天就当熟饭。
六0年六月,街道组织‘五类分子’去农村公社参加夏收、夏种劳动。自背铺盖、自带碗筷,公社给饭吃。这对于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这些监督改造五类分子,倒是一件好事,他们期望着能吃上一顿饱饭。为了照顾家庭活计,街道允许姑母留家做自己承包的活,只要姑父一人参加。
劳 动的第二天,时值端午节。中午饭,公社食堂为给这些无赏劳力一点过节嘉奖,每人一碗饭,外加一根油条。午响收工后,精疲力尽、饥渴交加的劳工们排队顺序领饭时,有一人大摇大摆走到队列前面,申手就领饭。姑父在队列中平和地说了一句:“不要插队嘛”。那人一听,转过身来一拳就把姑父打倒,然后在他胸口猛踹上 几脚。当时姑父就被打昏过去,不省人事了。
实际上,那个插队的是另一个街道五类分子劳工的带队,姑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群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他命令两个劳工,把姑父抬到集体地铺的公社大棚里。有劳工问,是否送到附近医院去看一看,回答很干脆:“不用!”
晚上收工后,劳工们吃过晚饭回到大棚,见姑爷苏醒过来,但神情恍惚,精力微弱,已经无法起身、无法进食了。地铺与姑父紧邻的难友是同一街道的另一个中学教师,姓张。他看情况可能有生命危险,再次提出送医院去看一看,领队凶神恶煞地说:“你不用多管闲事”。
晚上睡觉时,据张老师说,他还听到姑父喃喃地念诵着诗词,其中有一首记得是元稹的一首《遣悲怀》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显然,他已觉得自己将要不行了,这是死前对妻子的思疚和感念。由于过于疲劳,张老师没有听清姑父所念叨的其他是些什么诗词就酣酣入睡了。
第二天难友们发现姑父真的断气了。报告给领队,领队毫无反应地说了声:“知道了”。他在分配劳工下地任务时,指定两个人留下,要他们把姑父的尸体抬到附近的一块荒地,挖个坑就地埋掉。
打死一个人和打死一只苍蝇一样,没有任何责任,无需任何处置,连通知家属认尸领尸都不需要,像把死苍蝇扔到垃圾桶一样随便在荒地挖个坑埋掉就可以了。身处境外之人是不可想像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
直到一个星期的三夏劳动结束,难友张老师回来之后来我家,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姑母。可怜的姑母只能一个人躲到房间里痛哭。身陷囹圄,膝下无子,又突然丧夫,可以想像姑母是多么地伤心,真是泪干肠断,哀痛欲绝。
担心姑母悲伤过度而走不回来,张老师当时劝她不要去埋葬之地看望了。在很多日子之后,姑母在张老师的陪同之下去埋葬地看望,然而这块“墓地”已经被翻犁成稻田了,姑父的尸骨也就成了田里的上等肥料。
此后,姑母在浴血的政治迫害和残酷的经济困苦双重枷锁下,伴随着眼泪,伴随着饥饿,伴随着石棉粉尘,坚韧地又渡过了十六年的漫漫长夜,直到1978年的平反和恢复教职
来源:
姑父冯天逸在安徽省桐城县中学任语文教员,姑母是桐城东关小学教师。夫妻两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从来不作闲话多议,政治问题更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他们 双双分别在学校被评为模范教师。姑父能在五七年全省中学教师暑期集中整风反右学习中逃过一劫,正是得益于他的这一个人特质。
可是,到了五八年暑期,各地区、各学校的抓右派的指标大大加码,滥抓无辜、陷害善良已是家常便饭了。姑父和姑母两人向来都是温顺自持、谨小慎微的人,整风学习中也从来不鸣不放,哪怕是‘提意见’也不愿多嘴。在反覆攻心、逼迫交待、深挖一闪念时也多是说好话或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就是这样,因为你是‘解放’前过来的人,划你右派没商量。最后,以深沉、坚持反动立场等莫须有的罪名双双被打成右派,并以家庭成分问题为由,开除公职,遣返回家。
姑父姑母开除回家时,家中已无立锥之地,房子早已全部被没收,因而只好寄住在我家。当时,戴着帽子回家的人是要受街道委员会管制,监督劳动,改造思想。三天一汇报,五天一 批判,天天扫大街,随时听调遣。姑父姑母一贯规行蹈步,一切按街道的规定去做。扫大街时扫得干干净净,一尺不少、一块不拉,写思想检查时,一丝不苟、一次不拖。久之,街道倒也满意,一般对他们就不太苛求。
为了解决生计,经街道同意,姑父在城关篾业社接了编斗笠的篾活,每天在家编斗笠,可以挣一角多钱。姑母在一副业厂接了纺石棉绳的活,置自身健康于不顾,成天吸着石棉粉在家纺石棉绳,每天可以挣二角多钱。两个人一天下来挣的钱,在当时只值五个鸡蛋,勉强可以支付国家配给的粮食和食油。夫妇两人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一分钱掰成两半化,连自己的衣着都拿出去或卖或当,补贴生活所需。没有钱买菜,春天腌的一坛咸菜要吃到第二年,虽糜烂和生蛆仍日日以释饥就食;为节省柴禾,头天放一把米到热水瓶中,第二天就当熟饭。
六0年六月,街道组织‘五类分子’去农村公社参加夏收、夏种劳动。自背铺盖、自带碗筷,公社给饭吃。这对于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这些监督改造五类分子,倒是一件好事,他们期望着能吃上一顿饱饭。为了照顾家庭活计,街道允许姑母留家做自己承包的活,只要姑父一人参加。
劳 动的第二天,时值端午节。中午饭,公社食堂为给这些无赏劳力一点过节嘉奖,每人一碗饭,外加一根油条。午响收工后,精疲力尽、饥渴交加的劳工们排队顺序领饭时,有一人大摇大摆走到队列前面,申手就领饭。姑父在队列中平和地说了一句:“不要插队嘛”。那人一听,转过身来一拳就把姑父打倒,然后在他胸口猛踹上 几脚。当时姑父就被打昏过去,不省人事了。
实际上,那个插队的是另一个街道五类分子劳工的带队,姑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群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他命令两个劳工,把姑父抬到集体地铺的公社大棚里。有劳工问,是否送到附近医院去看一看,回答很干脆:“不用!”
晚上收工后,劳工们吃过晚饭回到大棚,见姑爷苏醒过来,但神情恍惚,精力微弱,已经无法起身、无法进食了。地铺与姑父紧邻的难友是同一街道的另一个中学教师,姓张。他看情况可能有生命危险,再次提出送医院去看一看,领队凶神恶煞地说:“你不用多管闲事”。
晚上睡觉时,据张老师说,他还听到姑父喃喃地念诵着诗词,其中有一首记得是元稹的一首《遣悲怀》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显然,他已觉得自己将要不行了,这是死前对妻子的思疚和感念。由于过于疲劳,张老师没有听清姑父所念叨的其他是些什么诗词就酣酣入睡了。
第二天难友们发现姑父真的断气了。报告给领队,领队毫无反应地说了声:“知道了”。他在分配劳工下地任务时,指定两个人留下,要他们把姑父的尸体抬到附近的一块荒地,挖个坑就地埋掉。
打死一个人和打死一只苍蝇一样,没有任何责任,无需任何处置,连通知家属认尸领尸都不需要,像把死苍蝇扔到垃圾桶一样随便在荒地挖个坑埋掉就可以了。身处境外之人是不可想像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
直到一个星期的三夏劳动结束,难友张老师回来之后来我家,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姑母。可怜的姑母只能一个人躲到房间里痛哭。身陷囹圄,膝下无子,又突然丧夫,可以想像姑母是多么地伤心,真是泪干肠断,哀痛欲绝。
担心姑母悲伤过度而走不回来,张老师当时劝她不要去埋葬之地看望了。在很多日子之后,姑母在张老师的陪同之下去埋葬地看望,然而这块“墓地”已经被翻犁成稻田了,姑父的尸骨也就成了田里的上等肥料。
此后,姑母在浴血的政治迫害和残酷的经济困苦双重枷锁下,伴随着眼泪,伴随着饥饿,伴随着石棉粉尘,坚韧地又渡过了十六年的漫漫长夜,直到1978年的平反和恢复教职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往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