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到底会不会武力犯台?应该说只要共产党在中国掌权,中共就不会放弃对台动武的愿望;但只要美国是世界唯一超强,中共就不敢(也无法)对台动武。
近日美国国防部长在新加坡讲话,再次谴责中共军事不透明,对周边国家已构成威胁。五角大楼最近将公布年度中国军力评估报告,在去年的报告中就指出中共扩军备战,对美国东亚利益构成挑战。美国智库和媒体今年初还指出,中共正以“珍珠链战略”,在缅甸、巴基斯坦、柬埔寨、南中国海等建构军事基地,扩张其海域影响力,直接威胁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地位。
美国知名军事评论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最近在《大西洋月刊》发表了“我们将怎样和中国作战”的长篇专论,分析美中军事实力。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共强化军事,不仅是针对台湾,其长程目标是对准美国,要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并最终取而代之。他的潜台词是,不管台湾怎样和中国发展关系,中共都会扩军备战,因为北京把战略对手定为美国。
虽然中国把美国视为敌手,但几年前美国知名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季北慈(Bates Gill)就在其长篇论文“中国的空虚军力”中指出,“中国的军事野心和能力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共军队把二十万部队从陆地运到蒙古或越南的能力都没有,其全部海陆两用舰艇和空军的运载能力是二万多人。季北慈感叹,这样的运输能力,中共军队不要说和美军做战,和台湾军队交手都难以胜算。季北慈还引用前美军太平洋司令布莱尔的评估,中国军队仅相当于美军越战时的水准,即相差三十年。
卡普兰在《大西洋月刊》的这篇长文也指出这一点,即中共军力无法和美国匹敌:美国海军总吨位占全球一半,有286万吨,而中共海军全部只有26万吨(是美国的11分之一);美国有24艘航空母舰(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共有10艘),而中国一艘也没有,而且全球的航母都掌握在民主国家手中。虽然中国有二十几枚可打到美国西海岸的长程飞弹,但美国有一万枚,是中国的四百多倍。
美国近年在亚洲部署三个战略链:一个是以本身军事为核心,在夏威夷部署第一道战略链;然后以关岛为前沿,部署第二道战略链;外部以美国主要亚洲盟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韩、菲律宾,以及印度、新加坡、泰国等形成第三道战略链。三道战略链的部署显示,虽然美国主要在中东打反恐战争,但战略重心仍放在亚洲,威慑和制约中共无法在台海及南中国海军事扩张。
以最保守的估计,今后五十年美国仍会是全球唯一超强。不管中共怎样发展军事,都无法超过美国。因此至少今后五十年,中共都没有军事能力攻占台湾。而只要台湾加强军事防御,从美国购进更多武器,将更降低中共军事冒险的幻想。
除了美国的军事能力之外,美国近年的全球战略变化,越来越有利台湾安全和前途。布什总统明确指出,绝不再走“雅尔达”之路,视二战时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签署的以牺牲小国的自由来换取所谓世界稳定和均势,是不道德、最后也不可行的错误战略。最近美国国务卿莱斯在旧金山的“共和俱乐部”演讲时,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指出“美国的安全和真实的稳定依赖于其他国家获得自由”;并誓言“要在整个世界结束暴政”。
美国在中东的政策也在做这种调整,不再继续过去的“保持现状”(status quo,只要沙特.阿拉伯给美国石油,埃及、科威特等和美国保持稳定关系,美国就维持中东现状),而是现在改为把向那个地区推展自由价值作为外交战略核心,并不惜必要时使用武力,先发制人。
美国的欧洲政策放弃“雅尔塔”,在中东放弃“维持现状”,都预示着美国的台海政策可能也要做类似调整,或至少不会和这种整体战略和价值观发生抵触。这就意味着,美国不会为了所谓的亚太区域稳定,而牺牲民主台湾,尤其是不会对中共的军事扩张熟视无赌,或拿民主台湾和独裁中国做交易。而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排除美国的台海政策纳入欧洲和中东政策的思维轨道,即放弃“保持现状”,往承认民主台湾、拒绝共产中国扩张、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方向发展。
最近布什内阁的人事变动,也体现这种战略趋势,包括把致力发展美台密切军事关系的鹰派国防部长留任,让在访问北京时说“台湾不是主权国家”的妥协派国务卿鲍威尔走路,同时提拔被视为伊拉克战争设计者的副国防部长沃夫维兹出任世界银行总裁,并提名主张美国和台湾建交,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前国务院助卿波顿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
但是,美国最终改变对台政策的先决条件,还是在台湾内部,因为美国首先必须尊重民主制度下台湾人民的自觉意愿。如果台湾民众仍对自己国家的定位犹犹豫豫、不想在自己这一代承担责任的话,那么美国也只能滞留不前。而如果台湾民众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占多数,尤其是压倒多数的话,美国就有了改变目前政策的法理依据;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台海现状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说到底,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里,当多数台湾人决定承担责任、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站立起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的。
(原载台北《自由时报》2005年6月12日 星期专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曹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