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的真相只可能有两种,其一是这个教授确实利用手中的权力,泄露机密,诱使此女生和其发生性关系。其二是这个女生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了试卷及答案,并诬蔑这位教授。如果是前者,那么北方交大不仅仅是“严肃处理”就能对付过去的,这位教授不但道德上将受到谴责,也不仅仅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而是因泄密触犯了法律。如果是后者,这位女生侵犯了该教授的名誉权,此教授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网上大多数人却认定这位教授泄密,和女生发生性关系,公众这种“审判”更多的是情绪化的,带有想当然的色彩。一些人还分析,处于弱势的女学生,如果真的无中生有重伤教授,其风险她不可能不考虑,况且她还给记者出示了这么多的证据。
这种“想当然”之所以容易发生,是因为这些年许多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中,丑闻不断,相当一部分人对研究生招生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当一个女生自述为考研和教授发生性关系后,人们宁愿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作为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必须拷问,这是为什么?
和高考这种统一组织、统一阅卷和集中录取相比较,研究生考试和招生赋予了学校和教师个人更大的自主权,因为研究生招生权力的分散,监督起来比高考困难得多。如果高校没有一种透明的、科学的监督机制,一些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是很容易通过招生为自己谋利的。特别是专业课考试,导师提前向自己中意的考生漏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一些导师利用职权,诱迫异性学生和自己发生关系,也时有耳闻。去年年底,著名网站天涯“关天茶舍”有一个跟帖上千,点击量十几万的帖子,题目叫《好色导师面面观》。作者还特意留下自己的E-mail,要求读者提供“好色导师”的新案例。
在有关研究生教育负面新闻不断的大环境下,阿芳的自述注定要吸引大众的眼球。北交大此时有责任把这件事情的真实过程,包括一些细节告诉公众。因为事件已经不仅是两人之间的纠纷,而是一个事关学校形象甚至整个研究生招生整体形象的公共事件。如果经查,阿芳的叙述是真实的,那么对这个教授如何以权谋色、为什么能得逞必须有交待,处理也必须有交待,对整个研究生招生中间的纰漏必须有反思,不能一味地捂盖子。如果阿芳是诽谤,也要对她和这位教授交往的过程有交待,让公众来判断她诽谤甚至敲诈教授的动机。
当然,不管是这位女生真的以身换题,还是诬蔑了教授,在研究生考试公信力下降到冰点的今天,公众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兴趣点也会转移。譬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北交大“马克思理论与政治教育”专业课考试最有含金量的论述题竟然如此有意思。
题目是: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集体主义或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标准答案要点:1)说明必须正确看待个人奋斗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个人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集体和社会;2)说明个人的聪明才知(原文如此)和全面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离不开集体的共同努力……
看完之后,砍柴我陡增了信心--这进了“211”工程的名牌大学,其教授出的考研题目和答案,和我们当年初中时政治试题没什么区别嘛!这就是考研?阿芳妹妹呀,如果你真的献身了,为这样的试题和答案,值得吗?
作者: 十年砍柴(《法制日报》记者)
- 关键字搜索:
- 为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