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胡锦涛系着红色的领带,出席全国人大会议(见3月13日19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天,他当选了对他以及对全国人民来说毫无疑问的只有他当选的重要职务--中国国家军委主席。红色领带意味着喜庆。这天的人民大会堂,代表们脚下都是鲜艳的红地毯。
不过,我留意了一下,作为政府首脑的温家宝,已经好久没有见他系着红领带了,3月 13日也不例外--他系着的是蓝色领带,不知他内心是自信、沉静,还是沉重。不过,自2005年1月底以及春节前后,都没有见着他着“红装”,或许这位领导人对红色不那么钟情吧。作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了近20年的中央领导人,他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2003年他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人都是很大的事情,反之,再大的事情,除以十三亿人,结果都是小事情。(见2003年11月 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原话是“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感觉担子很重,工作难度很大,工作也做不完。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这是许多外国人不容易理解的。)但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对于当下转型过程的中国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单说上访的事情吧,全国有 2300多个县(市、区),温家宝也去了大多数(2003年3月的数字是他到过1800多个),但是如果一个县每个月有一个人到北京上访,就有2300 人,一年下来可有几万人。我知道北京的信访接待处,尤其是北京南站附近的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信访接待处,每天那么多人截访,截访的地方公安在天子脚下公然暴打访民,中南海就不知道吗?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报道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信访是遮羞布”(见《走上不归路--我国信访人群调查》,2004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董月玲,专家于建嵘原话是“信访成了块遮羞布,以前羞地方,现在羞到了中央。”),温家宝难道不知道这些吗?还是温家宝也无能为力?难道截访的问题可以难住中南海?如果温家宝下令,对所有的截访者绳之以法,还有人敢截访吗?信访还被人当作羞地方和羞中央的“遮羞布”吗?
信访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不到位。如果一个政府首脑的选举,在于其辖区的选民,这位首脑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伤害选民的利益吗?该辖区的选民或公民的利益如受到侵犯,还至于到辖区之外的北京上访吗?直接通过程序把这位首脑选掉不就行了嘛。即使选不掉,选民可以施加舆论或民意的压力,让他既有丢位子的危险,又有失民心的损失。明摆着,对于该首脑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肯定是因小失大。
今年3月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结束时,温家宝总理照例是一场公开的现场直播的中外记者招待会,面对中外记者们他说不紧张,不害怕,因为自己是“用心来回答 ”。记得2004年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结束之际似乎有点遗憾地说了一句“言犹未尽,后会有期”(见2004年3月14日新华网),说明他要说的话,或者中外记者要问的问题,都没能放开畅谈,以后有的是机会。今年,记者所提的问题自然不比去年少,但内地媒体命中率太低,偶尔命中的也都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他们问的问题似乎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几乎都是“友好型的”。至于外国记者的问题,多半是“国际问题”,或者台海问题,这位总理回答起来看起来很自信,能够放开谈,但中央电视台直播后登在报纸上仍难免被“过滤”--不是全本。
从胡温近期的表现,再看看相邻的俄罗斯的领导人,如前俄罗斯总理普京,现在当上了俄罗斯总统,当初叶利钦为什么看上他的--从知名度和政治资历上看他都是不够格的,主要是普京做事有胆略,对国家包括自己的老领导老上级都十分忠诚,值得叶利钦信任,可以破格提拔。普京当初曾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当副市长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该市长索布恰克,十分忠诚,老领导受政治对手攻击和生重病时,他已经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了,可他居然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花3万美元租一辆私人飞机去把这个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老上级送往法国治病,而后这位老领导病逝后,他作为首批吊唁者出席了葬礼--此时他已经是俄罗斯总统了。当初,他在总统办公厅工作时,叶利钦还是他的上级,知道这些事情后并没有把普京废掉--叶还向普京表示深深的敬意。普京的理由很简单,他的前领导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但却是一个品格高尚、品行端正、拥有无可指责声望的正派人。最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对此做了详细描述(2005年2月第一版)。叶利钦下台后,普京签署的第一个总统令就是保护叶利钦永远不得被侵犯(终身保护)。
作为中国总理的温家宝,曾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是他的顶头上司。他1985年进入中南海工作时,赵紫阳已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多年。1月17日赵紫阳去世和1月29 日赵紫阳遗体告别仪式,温家宝都应该致送花圈和前往吊唁。但我在遗体告别现场没有发现温家宝总理致送的花圈,公开媒体也没有透露这位总理是如何悼念这为前总书记和前总理的。我想,温家宝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顶头上司,媒体至少有这方面的报道--毕竟赵紫阳还是他们的老领导和老同志。或许,这些情节今天还不能透露,以后会写进他的回忆录吧。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历史,这两个字,在中国当下的现实条件下,是无力的,而且是不可贵的。但今天的什么是最有力和可贵呢?我认为是真相这两个字。只有真相才能说明现实中的一切不能篡改的事实。历史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比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接受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不抗日的别无选择的政治历史教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或许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科书不那么容易找到赵紫阳这个人的名词解释。其实,历史真相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年抗日,蒋介石是中国抗战时期的总司令,是领袖,他既反共,又抗日有功;至于赵紫阳,他于193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80年起就开始担任总理,一直到了1988年转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下台,他当了十余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年不是一瞬间,历史和政治教科书上缺了他的名字,难道不是真相缺席吗?
按照中共历史上的说法,中共总书记并非都是伟大人物,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最后是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的;1949年以后的总书记,邓小平曾经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仅保留党籍;胡耀邦总书记,也是因为犯了错误而下台的;赵紫阳总书记在后来犯的错误更“严重”--也是仅仅保留党籍,但一直到死都没有被恢复名誉,而且按照海外媒体的表述是“软禁到死”,他女儿王雁南的一句话是“他终于自由了”。
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位由胡锦涛去当了,这位总书记早在 20年前的1982年就已经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了。他现在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和国家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于一身,当年的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都没能获得他所担任的全部职务,只有江泽民曾经担任胡锦涛现在所担任的所有要职。到2005年3月13日胡锦涛当选国家军委主席之时,可以说是江胡交接班是顺利的,是稳定的。但未来胡锦涛能否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领导人,能否推动中国成为高度民主、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我想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他,以及中央重要成员之一的温家宝总理。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顺利而正常地实行政权交替,是这个国家值得骄傲的大事情。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其所著的《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中说, “俄罗斯和苏联在20世纪没有任何自然和正常的政权交替体系,这也正是俄罗斯人民经历困难和失利的最重要原因……进入2000年,只有叶利钦是提前并自愿离开的,他将权力交给了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这是一种进步。人们期望,这种政权交接今后在俄罗斯能成为正常的、按照宪法平稳过渡的程序。今天,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建立民主的权力接班体系的现实可能,我们没有权力使之丧失。”
麦德维杰夫早年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早在1956年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69年因撰写《历史的审判》一书而被开除党籍,1989年恢复苏共党籍。 1989-1991年间,麦德维杰夫曾经被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曾是前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现为俄罗斯劳动人民社会党两主席之一。他的上述一段话对中国来说是深有裨益的。
中国人要稳定,要长治久安,是最不能忘本的。
--------------------------
不过,我留意了一下,作为政府首脑的温家宝,已经好久没有见他系着红领带了,3月 13日也不例外--他系着的是蓝色领带,不知他内心是自信、沉静,还是沉重。不过,自2005年1月底以及春节前后,都没有见着他着“红装”,或许这位领导人对红色不那么钟情吧。作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了近20年的中央领导人,他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2003年他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人都是很大的事情,反之,再大的事情,除以十三亿人,结果都是小事情。(见2003年11月 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原话是“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感觉担子很重,工作难度很大,工作也做不完。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这是许多外国人不容易理解的。)但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对于当下转型过程的中国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单说上访的事情吧,全国有 2300多个县(市、区),温家宝也去了大多数(2003年3月的数字是他到过1800多个),但是如果一个县每个月有一个人到北京上访,就有2300 人,一年下来可有几万人。我知道北京的信访接待处,尤其是北京南站附近的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信访接待处,每天那么多人截访,截访的地方公安在天子脚下公然暴打访民,中南海就不知道吗?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报道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信访是遮羞布”(见《走上不归路--我国信访人群调查》,2004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董月玲,专家于建嵘原话是“信访成了块遮羞布,以前羞地方,现在羞到了中央。”),温家宝难道不知道这些吗?还是温家宝也无能为力?难道截访的问题可以难住中南海?如果温家宝下令,对所有的截访者绳之以法,还有人敢截访吗?信访还被人当作羞地方和羞中央的“遮羞布”吗?
信访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不到位。如果一个政府首脑的选举,在于其辖区的选民,这位首脑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伤害选民的利益吗?该辖区的选民或公民的利益如受到侵犯,还至于到辖区之外的北京上访吗?直接通过程序把这位首脑选掉不就行了嘛。即使选不掉,选民可以施加舆论或民意的压力,让他既有丢位子的危险,又有失民心的损失。明摆着,对于该首脑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肯定是因小失大。
今年3月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结束时,温家宝总理照例是一场公开的现场直播的中外记者招待会,面对中外记者们他说不紧张,不害怕,因为自己是“用心来回答 ”。记得2004年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结束之际似乎有点遗憾地说了一句“言犹未尽,后会有期”(见2004年3月14日新华网),说明他要说的话,或者中外记者要问的问题,都没能放开畅谈,以后有的是机会。今年,记者所提的问题自然不比去年少,但内地媒体命中率太低,偶尔命中的也都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他们问的问题似乎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几乎都是“友好型的”。至于外国记者的问题,多半是“国际问题”,或者台海问题,这位总理回答起来看起来很自信,能够放开谈,但中央电视台直播后登在报纸上仍难免被“过滤”--不是全本。
从胡温近期的表现,再看看相邻的俄罗斯的领导人,如前俄罗斯总理普京,现在当上了俄罗斯总统,当初叶利钦为什么看上他的--从知名度和政治资历上看他都是不够格的,主要是普京做事有胆略,对国家包括自己的老领导老上级都十分忠诚,值得叶利钦信任,可以破格提拔。普京当初曾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当副市长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该市长索布恰克,十分忠诚,老领导受政治对手攻击和生重病时,他已经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了,可他居然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花3万美元租一辆私人飞机去把这个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老上级送往法国治病,而后这位老领导病逝后,他作为首批吊唁者出席了葬礼--此时他已经是俄罗斯总统了。当初,他在总统办公厅工作时,叶利钦还是他的上级,知道这些事情后并没有把普京废掉--叶还向普京表示深深的敬意。普京的理由很简单,他的前领导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但却是一个品格高尚、品行端正、拥有无可指责声望的正派人。最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对此做了详细描述(2005年2月第一版)。叶利钦下台后,普京签署的第一个总统令就是保护叶利钦永远不得被侵犯(终身保护)。
作为中国总理的温家宝,曾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是他的顶头上司。他1985年进入中南海工作时,赵紫阳已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多年。1月17日赵紫阳去世和1月29 日赵紫阳遗体告别仪式,温家宝都应该致送花圈和前往吊唁。但我在遗体告别现场没有发现温家宝总理致送的花圈,公开媒体也没有透露这位总理是如何悼念这为前总书记和前总理的。我想,温家宝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顶头上司,媒体至少有这方面的报道--毕竟赵紫阳还是他们的老领导和老同志。或许,这些情节今天还不能透露,以后会写进他的回忆录吧。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历史,这两个字,在中国当下的现实条件下,是无力的,而且是不可贵的。但今天的什么是最有力和可贵呢?我认为是真相这两个字。只有真相才能说明现实中的一切不能篡改的事实。历史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比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接受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不抗日的别无选择的政治历史教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或许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科书不那么容易找到赵紫阳这个人的名词解释。其实,历史真相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年抗日,蒋介石是中国抗战时期的总司令,是领袖,他既反共,又抗日有功;至于赵紫阳,他于193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80年起就开始担任总理,一直到了1988年转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下台,他当了十余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年不是一瞬间,历史和政治教科书上缺了他的名字,难道不是真相缺席吗?
按照中共历史上的说法,中共总书记并非都是伟大人物,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最后是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的;1949年以后的总书记,邓小平曾经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仅保留党籍;胡耀邦总书记,也是因为犯了错误而下台的;赵紫阳总书记在后来犯的错误更“严重”--也是仅仅保留党籍,但一直到死都没有被恢复名誉,而且按照海外媒体的表述是“软禁到死”,他女儿王雁南的一句话是“他终于自由了”。
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位由胡锦涛去当了,这位总书记早在 20年前的1982年就已经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了。他现在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和国家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于一身,当年的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都没能获得他所担任的全部职务,只有江泽民曾经担任胡锦涛现在所担任的所有要职。到2005年3月13日胡锦涛当选国家军委主席之时,可以说是江胡交接班是顺利的,是稳定的。但未来胡锦涛能否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领导人,能否推动中国成为高度民主、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我想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他,以及中央重要成员之一的温家宝总理。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顺利而正常地实行政权交替,是这个国家值得骄傲的大事情。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其所著的《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中说, “俄罗斯和苏联在20世纪没有任何自然和正常的政权交替体系,这也正是俄罗斯人民经历困难和失利的最重要原因……进入2000年,只有叶利钦是提前并自愿离开的,他将权力交给了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这是一种进步。人们期望,这种政权交接今后在俄罗斯能成为正常的、按照宪法平稳过渡的程序。今天,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建立民主的权力接班体系的现实可能,我们没有权力使之丧失。”
麦德维杰夫早年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早在1956年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69年因撰写《历史的审判》一书而被开除党籍,1989年恢复苏共党籍。 1989-1991年间,麦德维杰夫曾经被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曾是前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现为俄罗斯劳动人民社会党两主席之一。他的上述一段话对中国来说是深有裨益的。
中国人要稳定,要长治久安,是最不能忘本的。
--------------------------
原载《议报》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全世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