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科学家首次发现新型黑洞存在的证据

 2005-03-22 13:4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21日说,他们借助美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的观察,首次发现了宇宙中存在一类中等质量黑洞的证据。

根据黑洞理论,黑洞是由大质量的恒星坍缩形成的。此时原来构成恒星的物质集中于一“点”,其密度趋向无限大,甚至可以使光线弯曲。早先,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两种类型黑洞存在的证据。一种是恒星级的黑洞,它的质量大概有数十个太阳左右。另一种是位于多数星系中央的“超级黑洞”,其质量可能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

但质量介于两者之间的黑洞是否存在,科学家们一直有争议。此次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3月期的《天体物理杂志通信》上发表论文说,位于双鱼座“梅西尔74” (M74)星系的一个黑洞,其质量可能相当于1万个太阳,远远大于恒星级的黑洞,但比“超级黑洞”小得多,符合中等质量黑洞的标准。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曾在2001年6月和10月两次观测这个距地球3200万光年的黑洞,发现它每两小时出现一次强烈的X射线爆发,其射线的强度大概是中子星或恒星级黑洞的10至1000倍之间。

此前科学家们对这个黑洞提出两种猜测,一是认为它是中等质量黑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一个恒星级黑洞,只不过其射向地球的X射线聚集成束,观察起来强度就大得多。

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这个黑洞爆发的X射线强度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还有一种准周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黑洞周围碟状的炽热气体干扰所导致,质量越大的黑洞周围的“气碟”也越大,对黑洞爆发的X射线强度影响也不同。早先的研究已经揭示出黑洞X射线强度的准周期变化与其质量的关系,因此研究人员计算出这个黑洞质量相当于1万个太阳左右。

他们还认为,这一类型的黑洞可能是两种原因形成的。一是在高密度的星云中,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恒星级黑洞“融合”而来;另一种可能是,它是一个较小的星系被大型星系“吞并”后,其星系核心的残余物。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