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国籍与忠诚有必然联系吗?

 2004-12-17 02:0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活动家丹东在临死前说了句大实话:“谁能将祖国放在鞋底上带走?”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因为这份与生俱来的乡愁呼吁中国政府能够重新审视1980年制定的单一国籍法。12月6日新华网转载《国际先驱导报》的文章便再次提到了这一诉求。不过此前《环球时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却认为双重国籍不可取,最冠冕堂皇的理由竟是“一个人能忠于两个国家吗?”

对这个“要钱不要人”的立场,有华文媒体悲从中来,称该文将侨民对中国文化认同的诉求变成了充满敌意的道德审判,“给一腔热忱的海外华人浇了一盆初冬的冷水。”限于篇幅,我在本文不探讨双重国籍可行性的技术细节,只接《环球时报》那篇文章的话茬,谈一个人是否可以忠于两个国家?什么时候可能?

从法理上讲,国家是“政治人”之间的一份契约。国家权利是人民权利的集合,国家作为主权的载体,必须以维护让渡权利者的权利为主要目标。否则,这样的国家形式就是霸王合同,没有合法性基础。现实当中,国家既可能是讨价还价的产物(如美国制宪建国),也可能是出于强买强卖(如红色高棉时的柬埔寨)。米奇尼克面对波兰人的崇高理想被贱价变卖后曾发出感慨,相信上帝,但不相信教会。忠诚与不忠诚,不过是“政治人”,包括个人或群体履约或毁约。世易时移,参照系不一样,忠诚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国家价值的可塑性,决定了国民忠诚的不可靠性与可变更性。它可能从忠诚向不忠诚变化,也可能从不忠诚向忠诚变化。

其实忠诚的内涵也是相对的。当年希特勒对德国的“忠诚”无人怀疑,然而今天,没有人否认他是德国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败国子”。六十年前,一位叫施陶芬贝格的德国军官组织一群同僚刺杀希特勒未果,被当成“叛国者”处决。当历史翻过这幽暗的一页,人们发现这位军官对德国的忠诚比元首的有意义。

回到中国的现实,我也看不出国籍与忠诚有什么必然联系。否则,你无法解释那些言必称“忠诚”的公仆如何会提着整箱子现金逃离满天下。与之相反的是,许多华人华侨,励志苦心、十年磨剑,纷纷归国创业。依我看,以国籍对号入座说忠奸,就像躲在意识形态的黑屋子里喊口号,即使心怀好意,也会黑得一塌糊涂。

或者,我们不那么骄傲,放下“民族英雄”、“国家荣誉”等高不可攀的字眼,就像讨论土耳其与德国争夺双重国籍的足球队员一样置身事外、心平气和。我们将“忠诚”视作在各个“国家市场”之间流通的特殊商品。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近年来中国政治的进步受益于承认了人的欲望的合法性,⒅鸾プ鹬厝嗣茄≡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