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有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位小女孩正在书店中签名售书的照片,书名是“著名小孩”,内容讲述的是父母如何把她培养成“著名小孩”的。该书主人公×××一边给购书的读者签名,一边不停地推销自己:我是“著名小孩”×××,今年5岁,请多关照。看来“著名小孩”的标签,她的父母是知道并且首肯的,否则小孩也不会如此这般。
由“著名小孩”,我想起了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一则轶事。
有一次,邓波儿的母亲带她出访一座邀请她观光的城市。邓波儿还没有下船,就看见了码头上欢迎她来访的影迷。邓波儿问:妈妈,他们是来迎接我的吗?是的。她母亲回答说。正当邓波儿兴高采烈之际,母亲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邓波儿说:因为我演的电影……母亲立即打断了她的话:不,这个城市有喜欢孩子的传统。就是别的孩子来这座城市访问,他们也会盛情迎接。
后来的邓波儿之所以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一代影星,并被美国政府派往其他国家,成为一名合格驻外使节,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母亲。是母亲在她沾沾自喜的时候,不失时机地为她泼了一盆冷水,让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什么著名童星,也不是什么“著名小孩”。
“著名小孩”的自我推销和邓波儿母亲的泼冷水,谁的做法更明智?在下已勿庸赘言。
高尔基说过: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母亲,就不会有英雄和诗人。的确,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母亲对待孩子幼小的心灵,应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让它破碎甚至永不存在。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母亲应该承认孩子的成功从而促进他们的进取心,但不是无原则地将他们捧起来。另外,现代社会五光十色但也夹杂着浮躁,成人要注意切勿把这种情绪再传给孩子,让孩子在著名的氛围中迷失方向。仔细想想,一个5岁的孩子再著名又能著名到哪里去?难道母亲就没有想到“捧杀”也是很危险的吗?
也许“著名小孩”的父母本意只是在捧,而效应却是在杀,因果可谓相悖。综上所述,愿我们做父母的更理智一些,不要酿成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著名”悲剧。
- 关键字搜索:
- 秀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